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93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该电磁炉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及一控制面板。装置本体设有一嵌入槽,且嵌入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控制面板可分离地设于装置本体的嵌入槽中,控制面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对应第一卡合部,且第一卡合部能与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且当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分离时,控制面板自嵌入槽中分离。借此,控制面板可按照需要分离于装置本体的嵌入槽,能克服现有一体式设计的缺点,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炉主要是利用电磁诱导作用,使电流加入加热线圈盘组件,产生磁力感应,再通过放置于炉面上的锅具产生涡电流而发热,进而可烹煮食物。现有的电磁炉的控制面板往往是固定于电磁炉的特定位置,例如电磁炉的前侧面,如此看似符合最普遍的使用情形,但是当在不同的使用情形下,例如一般店家为了美观及整洁,大部分设计是将电磁炉与桌台结合,并利用硅胶将电磁炉上盖与桌面之间的缝隙填满,使得控制面板被隐藏在桌台内,并无法直接操作,因此现有技术的一体式设计并无法适用于各种使用情形,容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综上所述,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潜心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解决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其设有一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控制面板,其可分离地设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嵌入槽中,所述控制面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对应所述第一卡合部,且所述第一卡合部能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且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分离时,所述控制面板自所述嵌入槽中分离。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通过一可拆卸的连接导线与所述装置本体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包含有一上盖及一底座,所述上盖结合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嵌入槽形成于所述底座的前侧面。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向上凹入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连通于所述嵌入槽。优选地,所述容置槽中设有一用于对所述连接导线进行收卷的绕线器件。优选地,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一加热线圈盘组、一散热鳍片模块及一加热控制基板,所述加热线圈盘组位于所述底座内部的中央,所述散热鳍片模块位于所述加热线圈盘组的下侧并邻接所述加热控制基板,所述加热线圈盘组与所述加热控制基板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加热控制基板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于对应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孔状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开设有多个条状散热孔且围绕所述散热鳍片模块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条状散热孔呈U型分布围绕所述散热鳍片模块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通过电磁炉的装置本体设有嵌入槽,且控制面板可分离地设于装置本体的嵌入槽中,使得控制面板可按照需要分离于装置本体的嵌入槽,能克服现有一体式设计的缺点,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关于本技术的优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技术所揭露有关“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包括有一装置本体1及一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可分离地设于装置本体1,且可通过一连接导线P与装置本体1电性连接。进一步来说,装置本体1的前侧面设有一嵌入槽11,控制面板2可分离地设于装置本体1的嵌入槽11中,且嵌入槽1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111(如图4、5),第一卡合部111的形状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求适当的变化。控制面板2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21(如图4、5),第二卡合部21对应第一卡合部111,且第二卡合部21的形状并不限定,可配合第一卡合部111的结构作适当的变化,且第一卡合部111能与第二卡合部21相卡合,并且当第一卡合部111与第二卡合部21相分离时,控制面板2自嵌入槽11中分离。第一卡合部111可为卡合凸块或卡合凹槽,第二卡合部21也可为卡合凸块或卡合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卡合部111为卡合凸块,第二卡合部21为卡合凹槽,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1与第二卡合部21也可以是以其他等效的方式相互卡合或卡扣,以形成机械连接。更进一步来说,装置本体1包含有一上盖12及一底座13,上盖12结合于底座13上,嵌入槽11形成于底座13的前侧面,且呈阶级槽状。再者,底座13的底面向上凹入形成有一容置槽14,且容置槽14连通于嵌入槽11。再者,底座13于容置槽14中还设有一用于对连接导线P进行收卷的绕线器件15,使控制面板2嵌入于嵌入槽11中时,连接导线P可以缠绕于绕线器件15并收容于容置槽14中。绕线器件15的形状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求适当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器件15为弯折状板体。再者,本实施例的底座13为一中空状壳体,其内部设有一加热线圈盘组3、一散热鳍片模块4及一加热控制基板5。加热线圈盘组3位于底座13内部的中央,散热鳍片模块4位于加热线圈盘组3的下侧并邻接加热控制基板5,加热线圈盘组3与加热控制基板5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2也与该加热控制基板5电性连接,使加热控制基板5可控制该加热线圈盘组3的加热,且散热鳍片模块4可协助散热。并且,底座13的底面于对应散热鳍片模块4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孔状散热孔131,再者,底座13还开设有多个条状散热孔132,且大致呈U型分布围绕散热鳍片模块4设置,借此即可以通过散热鳍片模块4和该些散热孔实现散热功能,而得以做到无风扇设计也可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请参阅第6图,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本技术具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100(以下简称电磁炉装置100)可设置于一桌台200上,该桌台200上相对应于电磁炉装置100设置有一凹槽201,该电磁炉装置100置放于其中,为了美观及卫生,上盖12与桌台200之间的缝隙可以硅胶填满。并且,控制面板2即可按照需要分离于装置本体1的嵌入槽11,并可通过连接导线P与装置本体1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桌台200前侧面,借此使客人可以便利操作控制面板2以控制电磁炉装置100。再者,由于连接导线P是可拆换的连接于装置本体1与控制面板2之间,因此可按照需要替换不同长度的连接导线P,来适应不同桌台200的尺寸大小,拆装容易,可有效降低成本及工时。请参阅第7、8图,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则不再加以赘述,而两个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绕线器件15。以下将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器件15更包含有二根相对设置的绕线柱151,二根绕线柱151于容置槽14中向下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装置本体,其设有一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控制面板,其可分离地设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嵌入槽中,所述控制面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对应所述第一卡合部,且所述第一卡合部能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且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分离时,所述控制面板自所述嵌入槽中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装置本体,其设有一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控制面板,其可分离地设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嵌入槽中,所述控制面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对应所述第一卡合部,且所述第一卡合部能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且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分离时,所述控制面板自所述嵌入槽中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一可拆卸的连接导线与所述装置本体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含有一上盖及一底座,所述上盖结合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嵌入槽形成于所述底座的前侧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分离控制面板的电磁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向上凹入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连通于所述嵌入槽。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汉清雷弘玮
申请(专利权)人:安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