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62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有一个比高大建筑物占地面积周边大60-100厘米的底盆,底盆的盆底和混凝土相连接。底盆的盆面是平面。在盆面上面有底座,底座的上面和下面是平行的平面,底座的下平面和盆面相接触,在其接触面上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槽和纵向油槽,油槽及盆内底座的周围充满润滑油。在底座的外侧面与底盆的内侧面之间装有20-400只压缩弹簧,并在其上方装有油盖。在底座的上面连接高大建筑物。当发生地震灾害时,高大建筑物的挄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底座和底盆产生相互位移,从而抵消了地震的震动,减少或避免高大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的预测又难以准确定位,因此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巨大。高大建筑物很少设置抗震结构,遇到地震灾害时,建筑物会倾刻倒塌,并造成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遇到地震灾害时,能减少或避免高大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有一个比高大建筑物占地面积周边大60-100厘米的底盆,底盆的盆底和混凝土相连接。底盆的盆面是平面。在盆面上面有底座,底座的上面和下面是平行的平面,底座的下平面和盆面相接触,在其接触面上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槽和纵向油槽,油槽及盆内底座的周围充满润滑油。在底座的外侧面与底盆的内侧面之间装有20-400只压缩弹簧,并在其上方装有油盖。在底座的上面连接高大建筑物。当发生地震灾害时,高大建筑物的挄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底座和底盆产生相互位移,从而抵消了地震的震动,减少或避免高大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是,应用本技术的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遇到地震灾害时,能减少或避免高大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附图说明图为本技术的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2-底盆,3-润滑油,4-压缩弹簧,5-螺栓,6-油盖,7-横向油槽,8-纵向油槽,9-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占地15×40米的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底盆(2)比高大建筑物占地面积周边大65厘米,底盆(2)的盆底和混凝土(1)相连接。底盆(2)的盆面是平面,厚60毫米,用碳素钢制造。在盆面上面-->有底座(9),底座(9)厚60毫米,用碳素钢制造。底座(9)的上面和下面是平行的平面,底座(9)的下平面和盆面相接触,在其接触面上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槽(7)和纵向油槽(8),油槽直径5毫米。油槽及盆内底座的周围充满润滑油(3)。在底座(9)的外侧面与底盆(2)的内侧面之间装有260只压缩弹簧(4),并在其上方装有油盖(6)。在底座(9)的上面连接高大建筑物。当发生地震灾害时,高大建筑物的挄动克服压缩弹簧(4)使底座(9)和底盆(2)产生相互位移,从而抵消了地震的震动,减少或避免高大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有一个比高大建筑物占地面积周边大60-100厘米的底盆,底盆的盆底和混凝土相连接,底盆的盆面是平面,在盆面上面有底座,底座的上面和下面是平行的平面,底座的下平面和盆面相接触,在其接触面上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槽和纵向油槽,油槽及盆内底座的周围充满润滑油,在底座的外侧面与底盆的内侧面之间装有压缩弹簧,并在其上方装有油盖,在底座的上面连接高大建筑物。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大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有一个比高大建筑物占地面积周边大60-100厘米的底盆,底盆的盆底和混凝土相连接,底盆的盆面是平面,在盆面上面有底座,底座的上面和下面是平行的平面,底座的下平面和盆面相接触,在其接触面上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槽和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刘海强朱红明陈杰邵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