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框架的滑坡监测点分区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滑坡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框架的滑坡监测点分区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滑坡监测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为了便于对较大规模的滑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常会在滑坡体上布置多个监测点。因为多个监测点所处位置不同,各点之间的位移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目前所提出的基于滑坡位移监测点的滑坡分析、预测模型,一般都仅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分析、预报。例如王湘文2016年使用全站仪进行滑坡监测的精度分析时,以一个滑坡监测点某一期为例,分析了其水平位移点位中误差与垂直位移高程中误差的精度;闫利成2014年在简要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露天矿滑坡为例,对某监测点数据平稳化处理建立差分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的应用;谭万鹏等人2010年采用FLAC3D计算考虑流变状况下,不同安全系数所对应的滑坡位移趋势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相应关键点监测位移趋势曲线,定量、全过程判定滑坡所处的稳定状态;类似的处理一方面依赖选点的准确性,另外一方面,忽略了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无法进行全面准确的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块链框架的滑坡监测点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定义区间距离和区内距离,将同一个区内所有滑坡监测点两两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区内距离,两个不同的区中,距离最近的两个滑坡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区间距离;S102:设置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包括响应条件和响应规则,所述响应条件是指每个区内的滑坡监测点数量大于设定值q,且区间距离同时大于或等于两个区的区内距离,响应规则是指持续Q个月都满足响应条件,其中q和Q都为正数;S103:在第t月,采用K均值分类的方法将所有滑坡监测点进行预分区操作,得到预分区结果;S104:判断所述预分区结果是否达到响应条件?如果是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框架的滑坡监测点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定义区间距离和区内距离,将同一个区内所有滑坡监测点两两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区内距离,两个不同的区中,距离最近的两个滑坡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区间距离;S102:设置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包括响应条件和响应规则,所述响应条件是指每个区内的滑坡监测点数量大于设定值q,且区间距离同时大于或等于两个区的区内距离,响应规则是指持续Q个月都满足响应条件,其中q和Q都为正数;S103:在第t月,采用K均值分类的方法将所有滑坡监测点进行预分区操作,得到预分区结果;S104:判断所述预分区结果是否达到响应条件?如果是,则到步骤S105;如果否,则到步骤S107;S105:判断所述预分区结果是否达到响应规则?如果是,则到步骤S106;如果否,则到步骤S107;S106:触发智能合约,所述预分区结果为最终得到的分区结果,并将所述分区结果记录到各个滑坡监测点对应的数据区块中;根据无效性条件,持续判断所述分区结果是否无效?若是,则将所述分区结果撤销,将两个区内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胡宝丹,陈喆,吴钊,金靖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