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39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

Electrochromic Devices, Shells,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 shell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layer,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and an electrochromic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a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s and wire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The wires are located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respectively, and are used to reach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 voltage is applied to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to form an electric field that can discolor the electrochromic layer. As a result,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routing, small space occup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which meets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部件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其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目前,电致变色技术主要用于汽车、建筑、航空行业,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包括两层导电基材,中间夹着变色材料,通过施加电压实现颜色变化。然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限制了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发展。具体的,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是直接在导电基材上接铜片,通过铜片将导电基材与外界的控制电路接通,实现控制电路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控制,进而实现变色。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走线方式需要的空间较大、可靠性较差,无法使用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并且上述走线方式较单一,只能实现单一区域的变色,外观单调,难以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有鉴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走线区域的面积较小,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该壳体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且可以实现多区域变色以及彩色变色,满足用户对多彩外观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图;以及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00:第一电极层;200:电致变色层;300:第二电极层;400:导线;500:柔性电路板;600:导电胶;700:第一基板;800:第二基板;900:框胶;10:铜片;20:导电银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100、电致变色层200、第二电极层300、导线400以及柔性电路板500。其中,电致变色层2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之间,导线400连接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图1中未示出导线连接第二电极层的情况),导线400分别位于该电致变色器件相对的两侧(如图4所示),用于向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电致变色层200发生变色的电场。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具有走线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等优点,满足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简单说明:如前所述,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走线方式,多是直接在导电基材上接铜片,利用铜片进行走线,实现导电基材与外界控制电路的连接。具体的,参考图2,现有技术中需要首先在第一电极层100的边缘处涂抹一层导电银浆20,随后将铜片10粘附在导电银浆20上,实现铜片10与第一电极层100的电连接。上述走线方式中,铜片10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面积较大。由于电致变色器件是需要通过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而实现其器件功能的,因此,电致变色器件靠外侧的基板以及电极层均为透明结构,以便下方的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透过上方的电极层和基板,被用户观测到。然而前述的用于实现电连接的铜片为不透明结构,因此,造成与铜片相连区域在外观上可见,一方面不透明的铜片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另一方面若通过印刷油墨来遮挡铜片,印刷油墨区域的面积会较大,导致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宽的边框,影响其外观。目前的电子设备,不论是外观壳体,还是显示屏幕,均追求窄边框化、外观一体化。显然,上述具有铜片连接区域的存在,令该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中时,需要至少在壳体的边框处对铜片等结构进行遮挡。由此,造成该壳体不能够具有均一的电致变色外观,从而影响电子设备壳体的外观,不适用于电子设备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两个电极层的边缘处分别设置导线,并将导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导线以及柔性电路板实现两个电极层与外界控制电路的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铜片从电极层上走线出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导线从电极层上走线出来,一方面走线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走线方式简单,可靠性较高,导线与柔性电路板配合,可以进一步减小走线区的面积,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导线400的具体构成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透明度,导线40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此,导线在外观上不可见,从而不影响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外观。例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导线400可以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导电银浆,可通过控制导电银浆中含有的银粒子的浓度以及银粒子的粒径,控制导电银浆的透过率,形成透明或是半透明的导线4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导线400可以是由银纳米线形成的。具体的,可以是将银纳米线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喷涂、印刷等工艺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导线400可以是由氧化铟锡(ITO)形成的。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导线,可以使该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不影响电致变色器件走线区域的外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可以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此,电致变色层产生的颜色可以从该电致变色器件的任一侧呈现出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100和第二电极层300可以均由氧化铟锡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层200可以是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以及有机聚合物的至少之一构成的。由此,可以由上述多种材料形成电致变色层,使得电致变色层具有较广的材料来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等,有机小分子电致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对两侧,用于向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形成可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是由导电银浆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通过导电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根所述导线,多根所述导线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线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多个区域施加电压,形成多个可令所述电致变色层发生变色的电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以及有机聚合物的至少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