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76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41
电致变色调光构件依次具备:透明基材、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透光性导电层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调光构件、透光性导电薄膜及电致变色调光元件,详细而言,涉及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用于在其中使用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具备电致变色调光构件的电致变色调光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有使用了透光量、色彩等会因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变化的电致变色材料的电流驱动型的调光装置。例如,提出了包含作用电极片、对电极片、电致变色化合物及电解质,且作用电极片具备玻璃片及透明导电性氧化物膜的电致变色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电致变色元件中,作为透明导电性氧化膜,使用了包含结晶性ITO膜的单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26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电致变色元件,从电致变色化合物的响应性的改良、节能等的观点出发,要求降低作用电极片等电极基板的表面电阻值(低电阻化)。作为低电阻化的方法,研究了增厚ITO膜的膜厚的方法。但是,若增厚ITO膜的膜厚,则将电极基板弯曲时容易产生裂纹。由于电致变色元件为电流驱动,因此若在电极基板产生裂纹,则会发生裂纹部分的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透明基材、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所述透光性导电层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1 JP 2016-074488;2017.03.28 JP 2017-063651.一种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透明基材、透光性导电层、和电致变色调光层,所述透光性导电层依次具备:第1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2铟系导电性氧化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50Ω/□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导电层的800nm以上且1500nm以下的近红外线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调光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导电层的800nm以上且1500nm以下的近红外线平均反射率为10%以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泽秀行藤野望渡边健太梨木智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