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414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53
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其包括一个反光杯,以及一个光源。所述光源具有一个光轴。所述反光杯包括一个入光面,以及一个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的轮廓线包括一条第一反射弧,一条第二反射弧,以及一条过渡段。该过渡段从所述第一反射弧向第二反射弧延伸且该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光轴并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所在的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三反射弧,所述第二反射弧所在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四反射弧。所述第四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反射弧的半径。本配光系统在沿光轴方向具有所述的第一、第二反射弧,过渡段,以及第三、第四反射弧从而可以使得该自行车灯具所形成的光斑为上下分离的两个,且每一个光斑基本为矩形。

A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Bicycle Lamp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bicycle lamps, which comprises a reflecting cup and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has an optical axis. The reflective cup comprises a light entry surface and a light reflection surface. The outline of the reflecting surface includes a first reflecting arc, a second reflecting arc and a transition sectio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extends from the first reflection arc to the second reflection arc an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and extends away from the optical axis. On the cross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the profil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reflecting surface where the first reflecting arc is located is the third reflecting arc, and the profil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reflecting surface where the second reflecting arc is located is the fourth reflecting arc. The radius of the fourth reflection arc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reflection arc. The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the first and second reflection arcs,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reflection arcs along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so that the light spot formed by the bicycle lamp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upper and lower parts, and each light spot is basically rectangul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设备
,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用于上、下班或者郊外旅途,而且随着社会低碳的号召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很多人又开始重新骑上了自行车。如今自行车的种类也非常多,有山地车、越野车等等,各有其功能。但是人们在使用的时候,特别是晚间骑车,经常会发现天太黑而无法骑,即使有路灯,也很难保证能够看清地上的路。有些人会使用手电筒来照明,但一只手拿着手电筒会造成骑车时的不安全,因此现在的自行车上都可以配备设置在自行车架上的车载灯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国家对自行车上所加载的灯具所形成的光斑有了具体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只有照明即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形成规定光斑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以满足上述需求。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包括一个反光杯,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具有一个光轴。所述反光杯包括一个入光面,以及一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反光面。所述光轴垂直于所述入光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反光面的轮廓线包括一条第一反射弧,一条第二反射弧,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弧与第二反射弧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相对于所述光源为正曲率,且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的半径。该过渡段从所述第一反射弧向第二反射弧延伸且该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光轴并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所在的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三反射弧,所述第二反射弧所在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四反射弧。所述第四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反射弧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另一端与所述入光面连接。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圆心与第一反射弧分居于所述入光面的两侧。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二反射弧的圆心与第二反射弧分居于所述入光面的两侧。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圆心与第一反射弧分居于所述入光面的两侧,所述第二反射弧的圆心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圆心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第四反射弧相对于所述光源为正曲率。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反射弧的半径朝远离光源的方向递减。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四反射弧的半径朝远离光源的方向递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弧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出射光并反射出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弧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出射光并反射出去。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在沿光轴方向具有所述的第一、第二反射弧以及过渡段,在垂直于光轴方向具有所述第三、第四反射弧从而可以使得该自行车灯具所形成的光斑为上下分离的两个,且每一个光斑基本为矩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所具有的反光板沿光轴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所具有的反光板沿垂直光轴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图1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所具有的反光板沿垂直光轴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图1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所形成的光斑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包括一个反光杯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光杯1上的光源2。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用于组装所述反光杯1的组装组件,灯壳、灯架,电源、以及电气连接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说明。所述光源2可以为一个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其也称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皆已习知的是,每一个光源皆应当包括一个光轴,光轴应当为光学设计的导向与标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具有一个光轴20。所述反光杯1包括一个入光面10,以及一个与该入光面10连接的反光面11。所述入光面10包括一个光源设置孔101。所述光源设置孔101用于设置所述光源2或者是让所述光源2所射出的光从该光源设置孔101射出而射向所述反光面1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所述反光面11的轮廓将决定所接收的光源2所射出的光的位置,也决定该反光面11所反射出的光的路径,从而决定所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结构。因此,为了说明所述反光面11的轮廓,将从垂直所述光轴20的截面与沿所述光轴20的截面两个维度来解释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在沿所述光轴20的截面上,所述反光面11的轮廓线包括一条第一反射弧111,一条第二反射弧112,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弧111与第二反射弧112之间的过渡段113。当然可以想到的是,在沿所述光轴20的截面上,所述反光面11还包括其他结构,如挡光罩,安装结构等,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111、112相对于所述光源2为正曲率,且所述第一反射弧11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112的半径,从而使得从光源2所发出的光分别射向不同的位置,同时在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111、112的弧形结构的作用下,射向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111、112的光线分别被该第一、第二反射弧111、112聚集而射出,即在沿光轴方向分别对光源2所射出的光进行了集聚。所述第一反射弧111的一端与所述边渡段113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入光面10连接。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111的圆心与第一反射弧111分居于所述入光面10的两侧。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二反射弧112的圆心与第二反射弧112分居于所述入光面10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反射弧112的圆心与所述入光面1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反射弧111的圆心与所述入光面10的距离。所述过渡段113的一段与所述第一反射弧111连接,另一段与所述第二反射弧112连接,且该过渡段113从所述第一反射弧111向第二反射弧112延伸且该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光轴20并朝远离所述光轴20的方向延伸。由于所述过渡段113的存在,使得所述第一反射弧111以及第二反射弧112的出射光出现了分层,即第一反射弧111、第二反射弧112的出射光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照射区域,即如图6所示的第一光斑3和第二光斑4。在沿所述光轴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反射弧111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112的弧长,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反射弧111形成第一光斑3在沿所述光轴2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112所形成的第二光班4的宽度。请参阅图4和图5,在垂直于所述光轴20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111所在的反光面11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三反射弧114,所述第二反射弧112所在反光面11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四反射弧115。所述第四反射弧115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反射弧114的半径。所述第三、第四反射弧114、115相对于所述光源2为正曲率。在沿所述光轴2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反射弧114的半径朝远离光源20的方向递减。在沿所述光轴2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包括一个反光杯,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具有一个光轴,所述反光杯包括一个入光面,以及一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反光面,所述光轴垂直于所述入光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反光面的轮廓线包括一条第一反射弧,一条第二反射弧,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弧与第二反射弧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相对于所述光源为正曲率,且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的半径,该过渡段从所述第一反射弧向第二反射弧延伸且该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光轴并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所在的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三反射弧,所述第二反射弧所在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四反射弧,所述第四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反射弧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包括一个反光杯,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具有一个光轴,所述反光杯包括一个入光面,以及一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反光面,所述光轴垂直于所述入光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反光面的轮廓线包括一条第一反射弧,一条第二反射弧,以及一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弧与第二反射弧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第一、第二反射弧相对于所述光源为正曲率,且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射弧的半径,该过渡段从所述第一反射弧向第二反射弧延伸且该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光轴并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所在的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三反射弧,所述第二反射弧所在反光面的截面的轮廓线为第四反射弧,所述第四反射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反射弧的半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另一端与所述入光面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灯具的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弧的圆心与第一反射弧分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声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