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18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滚弯机,包括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分别位于中压辊的两侧;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分别沿各自径向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滚弯机中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中压辊径向移动的端点位于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之间。这种结构设计缩小了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的轴间距,可以使型材滚弯加工后的成型半径更小。

Roll ben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ll bender, which comprises a medium pressure roll, a first side roll and a second side roll; the first side roll and a second side roll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edium pressure roll, respectively; the middle pressure roll, the first side roll and the second side roll move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ir respective radial directions; the angle between the track of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first side roll and the track of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middle pressure roll is 50-80 degrees, and the second side roll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edium pressure roll. The angle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the radial movement and the trajectory of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pressure roll is 50-80 degrees. The angle between the radial trajectory of the first side roll and the radial trajectory of the middle pressure roll in the bending machine is 50-80 degree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radial trajectory of the second side roll and the radial trajectory of the middle pressure roll is 50-80 degrees. The end point of the radial trajectory of the middle pressure roll is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first side roll and the trajectory of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second side roll. This structure reduces the shaft spacing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ide rollers, and can make the forming radius of the profile smaller after roll b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加工机械,特别涉及对型材进行小尺寸圆弧加工的滚弯机。
技术介绍
滚弯机是目前常用的、对型材进行连续滚弯加工的机器,采用三辊相互作用在型材上对型材进行圆弧加工。如图3所示,常见的滚弯机上一般设置三根压辊,包括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中压辊位于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中间,中压辊沿中轨道移动,第一侧压辊沿第一侧轨道移动,第二侧压辊沿第二侧轨道移动。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垂直于中轨道,中轨道位于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中间。由于空间的限制,中轨道位于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中间,使得两根侧压辊之间的轴间距较大,以至于只能在型材上滚弯加工出半径比较大的圆弧,不能在型材上滚弯加工出半径较小的圆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滚弯机,可以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滚弯机,包括以各自的中轴线为圆心旋转的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分别位于中压辊的两侧;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分别沿各自中轴线径向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中压辊径向移动的端点位于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中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这种结构设计缩小了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的轴间距,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可以使滚弯加工出的圆弧半径更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的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6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60°。由此,在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滚弯机所滚弯加工出的圆弧半径最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还包括面板,中压辊、第一侧压辊和第二侧压辊垂直于面板;面板上设有中轨道、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中压辊沿中轨道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沿第一侧轨道往复移动,第二侧压辊沿第二侧轨道往复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的中轨道靠近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的一端设为V形。这种设置可以使中压辊下压的行程进一步增加,就可以在型材上滚压出半径尺寸更小的圆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的中压辊的底座靠近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的一端设为V形。这种设置可以使中压辊下压的行程更进一步增加,就可以在型材上滚压出半径尺寸更小的圆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的第一侧轨道和第二侧轨道相互靠近的一端设为V形。这种设置可以使第一侧压辊与第二侧压辊的轴间距进一步缩短,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可以滚压加工出半径尺寸更小的圆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的第一侧压辊的底座靠近第二侧压辊的一端设为V形,第二侧压辊的底座靠近第一侧压辊的一端设为V形。这种设置可以使第一侧压辊与第二侧压辊的轴间距更进一步缩短,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可以滚压出半径尺寸更小的圆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滚弯机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滚弯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对小尺寸截面的型材滚弯小尺寸半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对大尺寸截面的型材滚弯小尺寸半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保护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滚弯机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滚弯机包括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以各自的中轴线为圆心旋转。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沿各自中轴线径向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位于中压辊10的两侧。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两个端点位于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滚弯机中第一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这种结构设计缩小了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的轴间距,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可以被滚弯加工出较小半径的圆弧。优选地,当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为60°,且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为60°时,在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所滚弯加工出的圆弧半径最小。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垂直于面板30设置。滚弯机的面板30可以设置为立式,也可以设置为平式。面板30上设置有中轨道20、第一侧轨道21和第二侧轨道22。中压辊10沿中轨道20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11沿第一侧轨道21往复移动,第二侧压辊12沿第二侧轨道22往复移动。中轨道20的中心线与第一侧轨道21的中心线夹角可以为50~80°。中轨道20的中心线与第二侧轨道22的中心线夹角可以为50~80°。中轨道20的端点位于第一侧轨道21与第二侧轨道22的夹角之间。优选地,当中轨道20的中心线与第一侧轨道21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中轨道20的中心线与第二侧轨道2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时,在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相同截面尺寸的型材工件,所滚弯加工出的圆弧半径最小。。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的滚弯机对小尺寸截面的型材滚弯加工小尺寸半径圆弧的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第一侧压辊11置于第一侧轨道21的下端并固定,第二侧压辊12置于第二侧轨道22的下端并固定。工件60为小尺寸截面的型材。将工件60置于中压辊10和第一侧压辊11与第二侧压辊12之间,启动驱动装置来驱动中压辊10向下压,在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的共同作用下,就可以在工件60上滚弯出圆弧。由于第一侧轨道21的下端与第二侧轨道22的下端距离缩短,使得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的最小轴间距缩短,因此可以在小尺寸截面的型材上滚弯出小尺寸半径的圆弧。在型材工件上滚弯加工小尺寸半径圆弧的时候,第一侧压辊11与第二侧压辊12受力较大,将第一侧压辊11置于第一侧轨道21的下端,第二侧压辊12置于第二侧轨道22的下端,轨道下端在侧压辊受力的时候对侧压辊可以有很好的承托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调节到适当的位置以获得需要的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的轴间距,然后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侧轨道21和第二侧轨道2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滚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各自的中轴线为圆心旋转的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位于中压辊(10)的两侧;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沿各自中轴线径向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端点位于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滚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各自的中轴线为圆心旋转的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位于中压辊(10)的两侧;中压辊(10)、第一侧压辊(11)和第二侧压辊(12)分别沿各自中轴线径向往复移动;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80°;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端点位于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的夹角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辊(11)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60°,第二侧压辊(12)径向移动的轨迹与中压辊(10)径向移动的轨迹夹角为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源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