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48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机,包括:第一轴辊;第二轴辊,第二轴辊与第一轴辊间隔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折弯的工件,第一轴辊和第二轴辊均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插设机构,插设机构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插设机构包括:插设部,插设部用于插设在工件的容纳间隙内,在工件弯折时,插设部与形成容纳间隙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相接触以防止两个壁面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翻转地设置,以使工件在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的作用下或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的作用下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弯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弯机在进行双折弯时较为复杂的问题。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nding machine,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axis roll; the second axis roll,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econd axis roll and the first axis roll;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workpiece to be bended; the first axis roll and the second axis roll are both arranged above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the inserting mechanism and the insert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the insert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inserting part, and the inserting part is used for the support component. Inserted in the accommodation clearance of the workpiece, when the workpiece is bent, the insertion part contacts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walls forming the accommodation clearance to prevent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two walls; in which the at least part of the support component can be reversibly arranged so that the workpiece can be ben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upport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axis roll or the suppor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axis roll. The bending mach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complicated problem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in the prior art when double bending is carri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弯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折弯机均为单轴辊,针对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如果需要将蒸发器或冷凝器折弯出两个折弯段,则在折弯其中一段后,通过移动蒸发器或冷凝器,然后移动到确定位置再进行第二段折弯,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而且折弯的精度也很难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弯机在进行双折弯时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弯机,包括:第一轴辊;第二轴辊,第二轴辊与第一轴辊间隔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折弯的工件,第一轴辊和第二轴辊均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插设机构,插设机构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插设机构包括:插设部,插设部用于插设在工件的容纳间隙内,在工件弯折时,插设部与形成容纳间隙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相接触以防止两个壁面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可翻转地设置,以使工件在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的作用下或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的作用下折弯。进一步地,插设部沿靠近或远离容纳间隙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插设部具有插设在容纳间隙内的第一位置和与容纳间隙相分离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插设部为L形插板,L形插板包括两个矩形板,其中,一个矩形板的至少部分用于插设在容纳间隙内。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轴辊的下方以支撑工件,第一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沿靠近或远离第一轴辊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夹紧或释放位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之间的工件的第一待弯折部;其中,第一支撑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在工件的第一待弯折部夹紧在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之间时,使第一待弯折部在第一支撑组件的作用下折弯。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组件间隔设置,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轴辊的下方以支撑工件,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沿靠近或远离第二轴辊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夹紧或释放位于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之间的工件的第二待弯折部;其中,插设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组件上,第二支撑组件绕第二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在工件的第二待弯折部夹紧在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之间时,使第二待弯折部在第二支撑组件的作用下折弯,且插设机构随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进一步地,当工件的第一待弯折部夹紧在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之间时,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在工件上,第一支撑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以使第一待弯折部折弯,其中,在第一支撑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时,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撑组件移动。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第三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第三支撑组件具有与工件相接触的支撑位置,或与工件相分离的分离位置。进一步地,当工件的第二待弯折部夹紧在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之间时,第三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支撑在工件上,第二支撑组件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以使第二待弯折部折弯,其中,在第二支撑组件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时,工件相对于第三支撑组件移动。进一步地,折弯机还包括:卡箍结构,卡箍结构包括:卡箍本体,卡箍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用于与轴瓦相连接;第一轴辊上设置有卡箍结构,卡箍本体设置在第一轴辊上,轴瓦通过卡箍本体设置在第一轴辊的外表面,轴瓦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轴瓦通过第一滑动部绕第一轴辊的轴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轴瓦与工件相接触,或第一轴辊与工件相接触;和/或,第二轴辊上设置有卡箍结构,卡箍本体设置在第二轴辊上,轴瓦通过卡箍本体设置在第二轴辊的外表面,轴瓦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轴瓦通过第一滑动部绕第二轴辊的轴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轴瓦与工件相接触,或第二轴辊与工件相接触。进一步地,折弯机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结构本体,定位结构本体上设置有检测部,检测部用于检测工件是否到达预设位置;其中,当检测部与工件的边板相接触时,工件输送到预设位置。进一步地,检测部为导电体,边板为导电体,当检测部与边板相接触时,检测部与边板电连通,工件到达预设位置,检测部向控制模块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控制折弯机启动。本技术的折弯机通过第一轴辊、第二轴辊、支撑组件以及插设机构能够实现对工件的快速折弯。其中,第二轴辊与第一轴辊间隔设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待折弯的工件,第一轴辊和第二轴辊均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插设机构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插设机构的插设部用于插设在工件的容纳间隙内,在工件弯折时,插设部与形成容纳间隙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相接触以防止两个壁面产生相对位移。在具体折弯时,插设部插设在工件的容纳间隙内,然后通过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翻转,从而可以使工件在支撑组件与第一轴辊的作用下折弯,以及在支撑组件与第二轴辊的作用下折弯。本技术的折弯机通过第一轴辊、第二轴辊、支撑组件以及插设机构能够实现工件的快速双折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弯机在进行双折弯时较为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第二轴辊与第二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定位结构与工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定位结构与支撑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卡箍本体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卡箍结构与轴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轴瓦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卡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插设机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插设机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插设部与工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弯机的插设部与工件的局部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20、卡箍本体;21、第一滑动部;211、紧固孔;22、第一卡箍部;23、第二卡箍部;24、穿设孔;25、锁紧孔;26、止挡槽;30、轴瓦;31、第二滑动部;40、第一紧固件;50、第一轴辊;60、第二轴辊;61、齿轮;70、支撑组件;71、第一支撑组件;711、第一支撑板;712、第一驱动部;713、第一支撑架;72、第二支撑组件;721、第二支撑板;722、第二驱动部;723、齿条;724、第二支撑架;73、第三支撑组件;74、滑槽;80、工件;81、边板;82、容纳间隙;90、插设部;100、第三驱动部;110、转接部;120、压紧部;130、机架;131、机架本体;132、连接板;140、第四驱动部;150、导向柱;1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辊(50);第二轴辊(60),所述第二轴辊(60)与所述第一轴辊(50)间隔设置;支撑组件(70),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待折弯的工件(80),所述第一轴辊(50)和所述第二轴辊(60)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70)的上方;插设机构,所述插设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70)上,所述插设机构包括:插设部(90),所述插设部(90)用于插设在所述工件(80)的容纳间隙(82)内,在所述工件(80)弯折时,所述插设部(90)与形成所述容纳间隙(82)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相接触以防止两个所述壁面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可翻转地设置,以使所述工件(80)在所述支撑组件(70)与所述第一轴辊(50)的作用下或所述支撑组件(70)与所述第二轴辊(60)的作用下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辊(50);第二轴辊(60),所述第二轴辊(60)与所述第一轴辊(50)间隔设置;支撑组件(70),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待折弯的工件(80),所述第一轴辊(50)和所述第二轴辊(60)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70)的上方;插设机构,所述插设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70)上,所述插设机构包括:插设部(90),所述插设部(90)用于插设在所述工件(80)的容纳间隙(82)内,在所述工件(80)弯折时,所述插设部(90)与形成所述容纳间隙(82)的两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相接触以防止两个所述壁面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可翻转地设置,以使所述工件(80)在所述支撑组件(70)与所述第一轴辊(50)的作用下或所述支撑组件(70)与所述第二轴辊(60)的作用下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90)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纳间隙(82)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插设部(90)具有插设在所述容纳间隙(82)内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容纳间隙(82)相分离的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90)为L形插板,所述L形插板包括两个矩形板,其中,一个所述矩形板的至少部分用于插设在所述容纳间隙(8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7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轴辊(50)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工件(80),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的至少部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轴辊(5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夹紧或释放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与所述第一轴辊(50)之间的所述工件(80)的第一待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绕第一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工件(80)的第一待弯折部夹紧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与所述第一轴辊(50)之间时,使所述第一待弯折部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的作用下折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0)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7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轴辊(60)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工件(80),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的至少部分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轴辊(6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夹紧或释放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与所述第二轴辊(60)之间的所述工件(80)的第二待弯折部;其中,所述插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绕第二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工件(80)的第二待弯折部夹紧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与所述第二轴辊(60)之间时,使所述第二待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的作用下折弯,且所述插设机构随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工件(80)的第一待弯折部夹紧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1)与所述第一轴辊(50)之间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72)的至少部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冯东闯刘超张秀峰田凯鲁鹏王鹏鹏张天翼马徐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