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210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它将待测的茶汤样品与人工唾液进行反应,采用浊度仪分析其浊度值,根据所述涩味强度模型,通过浊度值计算茶汤涩味强度。所述涩味强度模型根据人工唾液与不同浓度的涩味标准物质水溶液反应,采用浊度计分析反应后的溶液的浊度值所构建,反映涩味强度值与所述浊度值之间的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涩味标准物质(儿茶素EGCG)溶液涩味强度与浊度间的关系模型,设计了一种客观的茶汤涩味强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茶汤与人工唾液反应后的浊度来换算茶汤涩味强度,相比传统的依靠审评员的茶叶感官分析方法,检测数据具有客观性和更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能避免审评员的人为误差,实现茶汤涩味强度的客观量化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风味评价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属于一种嗜好性的饮料,它的品质内容具有一般食品色、香、味、形的共同性,也有它独特的品质内容。香气、滋味及汤色是茶汤的主要品质特征,其中滋味是决定茶叶风味品质的关键因子。茶叶滋味主要包括苦味、涩味、鲜味、甜味和酸味等,其中涩味是影响茶叶品质极为重要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即“收敛性”,是一种在口腔表面产生的干燥、粗糙,以及口腔中粘膜和肌肉的紧缩、拖曳或起皱所引起的复合感觉,与苦味、鲜味和甜味等味感构成了层次丰富的茶汤滋味。根据我国茶叶感官审评标准,“涩味”是评判茶汤滋味品质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恰当的涩味是品质优良(鲜爽,清爽或浓爽)茶汤的重要组成。酚类化合物是茶汤涩感的主要来源。综合大量文献报道来看,儿茶素类及其氧化聚合产物、黄酮苷和黄酮醇苷化合物、部分酚酸类化合物等酚类类化合物富含羟基,是茶汤“涩感”的主要来源,这些水溶性呈味组分因其组成、含量及阈值不同,所表现出的涩感特征也不同。人工唾液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严格依据人体代谢产物唾沫的成份研制出来的一种人工合成检测试剂,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涩味强度模型,所述涩味强度模型根据人工唾液与不同浓度的涩味标准物质水溶液反应,采用浊度计分析反应后的溶液的浊度值所构建,反映涩味强度值与所述浊度值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的茶汤样品与人工唾液进行反应,采用浊度仪分析其浊度值,根据所述涩味强度模型,通过浊度值计算茶汤涩味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涩味强度模型,所述涩味强度模型根据人工唾液与不同浓度的涩味标准物质水溶液反应,采用浊度计分析反应后的溶液的浊度值所构建,反映涩味强度值与所述浊度值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的茶汤样品与人工唾液进行反应,采用浊度仪分析其浊度值,根据所述涩味强度模型,通过浊度值计算茶汤涩味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涩味标准物质为儿茶素EGC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唾液配置步骤包括:按照相应的比例,称取氯化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柠檬酸钾、乳酸钠、尿素、尿酸钠、猪胃粘蛋白及水,配置人工唾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茶汤涩味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唾液成分重量百分比例如下:氯化钠0.160%、硝酸铵0.033%、磷酸二氢钾0.064%、氯化钾0.020%、柠檬酸钾0.031%、乳酸钠0.015%、尿素0.020%、尿酸钠0.002%、猪胃粘蛋白6.00%及水93.65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泉尹军峰曹青青叶青青张燕红邹纯高颖陈根生陈建新汪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