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93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侧罩(74)由安装于车身框架的侧罩主体(8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的副罩(82)构成,并且形成为侧罩的下缘(83)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84)并成为V字形的形状,侧罩之中比弯曲部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74a)的上下宽度(W1)大于从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74b)的上下宽度(W2),副罩形成侧罩前部的下缘(83a)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由此,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且有效率地组装侧罩,该侧罩在侧视观察下于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车身框架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在车身框架支承的乘车座椅、以及侧罩的鞍乘式车辆,特别涉及车身罩结构的改良,其中,侧罩在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框架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上述鞍乘式车辆,其中,由在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后部且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后罩、以及在配置于所述乘车座椅前方的燃料箱的侧方从上下夹着所述后罩的前部的前罩及下罩构成侧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申请公开WO2013/1797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当以多个车罩的组合构成侧罩时,能够容易地改变侧罩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使组装侧罩时的安装位置增加,安装工时增加,并且使配件数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并且有效率地组装侧罩。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基于具有支承于车身框架的乘车座椅、以及在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框架的一部分的侧罩的鞍乘式车辆,其第一特征在于,所述侧罩由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的侧罩主体、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该侧罩主体的副罩构成,并且该侧罩的下缘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并形成为V字形的形状,所述侧罩之中比所述弯曲部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的上下宽度设定得大于从所述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的上下宽度,所述副罩形成所述侧罩前部的下缘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侧罩主体。另外,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主体设有由所述副罩覆盖的开口部。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二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三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在所述侧罩主体形成有凹凸部。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第三特征的任一结构以外,其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后部从所述弯曲部向后方延伸而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的突部。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第四特征的任一结构以外,其第五特征在于,左右一对所述侧罩的下端部由底部车罩进行连结。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五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六特征在于,由从上方覆盖所述底部车罩的前部的前罩连结左右一对所述侧罩的前部之间,左右一对所述侧罩的上端部之间由顶罩进行连结。此外,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第六特征的任一结构以外,其第七特征在于,在所述乘车座椅的前方配置的燃料箱、以及在所述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且使前端部延伸至所述燃料箱的下方的收纳箱由所述侧罩从侧方进行覆盖,在所述收纳箱的所述前端部设有与所述侧罩的内表面抵接的抵接支承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因为侧罩由侧罩主体及副罩构成,所以,由最小限度的多个即两个部件构成侧罩,能够有效率地组装侧罩,也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另外,侧罩的下缘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并形成为V字形的形状,副罩形成从侧罩中的弯曲部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的下缘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所以,即使侧罩大型化,也能够避免刚性降低。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因为由副罩覆盖的开口部设置于侧罩主体,所以,通过从侧罩主体拆下副罩,能够提高由侧罩从侧方覆盖的设备的维护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因为在与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在侧罩主体形成有凹凸部,所以,能够提高侧罩主体在开口部周边的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因为形成于侧罩后部的突部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且从弯曲部向后方延伸,所以,能够提高侧罩后部的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通过由底部车罩连结左右一对侧罩的下端部,所以,即使侧罩大型化,也能够避免刚性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因为由前罩连结左右一对侧罩的前部之间,由顶罩连结左右一对侧罩的上端部之间,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侧罩的刚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因为在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的收纳箱与在乘车座椅的前部配置的燃料箱一起,由侧罩从侧方进行覆盖,在延伸至燃料箱下方的收纳箱的前端部设置的抵接支承部与侧罩的内表面抵接,所以,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并且抑制侧罩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两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图1的2箭头方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安装了燃料箱及乘车座椅的状态下的车身框架的左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图3的4箭头方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5是在省略了侧罩的状态下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6是图1的6-6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7是沿图1的7-7线表示车身罩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8是沿图1的8-8线表示车身罩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9是侧罩、底部车罩、前罩及顶罩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0是侧罩主体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1是图10的11箭头方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2是沿图9的12-12线表示侧罩向支承框架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3是从图9的13箭头方向观察副罩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4是从图5的14箭头方向观察底部车罩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5是图9的15-15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6是从图5的16箭头方向观察前罩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7是沿图16的17-17线表示前罩向支承框架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8是图9的18-18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19是图9的19-19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0是图9的20-20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0,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是指从乘坐于两轮机动车的乘员观察的方向。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在图1及图2中,在鞍乘式车辆即两轮机动车的车身框架F的前端部可转向地支承有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1、以及与该前叉11连结的转向手柄12。另外,在所述转向手柄12的后方配置的燃料箱13、以及在该燃料箱13的后方配置的串联式乘车座椅14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F。另外,在所述车身框架F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可上下摆动地支承有发挥使后轮WR旋转驱动的动力的单元摆动发动机UE的前部,所述后轮WR轴支承于所述单元摆动发动机UE的后部。结合图3及图4进行参照,所述车身框架F具有:可转向地支承所述前叉11及所述转向手柄12的头管15、从该头管15向后下方延伸的下车架16、从该下车架16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延伸的底部车架17、向后上方延伸且与所述底部车架17的后端连接设置的后车架18、以及支承燃料箱13及乘车座椅14而与所述下车架16及所述后车架18连接的支承框架19。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车架16及所述底部车架17一体地形成,在固定于所述底部车架17的后部且在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车架20连接有在车宽方向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左右一对所述后车架18的前端部。即,所述后车架18经由第一横梁车架20而与所述底部车架17的后端连接设置。另外,在车宽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并从两侧夹着所述燃料箱13的左右一对所述支承框架19与所述下车架16及所述后车架18连接。关注图1,所述单元摆动发动机UE由在所述后车架18的下部后方配置的发动机E、以及包括变速器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E及所述后轮WR之间的传动装置M构成,所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21可上下摆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该鞍乘式车辆具有:支承于车身框架(F)的乘车座椅(14)、以及在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乘车座椅(14)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框架(F)的一部分的侧罩(7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罩(74)由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F)的侧罩主体(8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侧罩主体(81)的副罩(82)构成,并且所述侧罩(74)的下缘(83)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84)并形成为V字形的形状,所述侧罩(74)之中比所述弯曲部(84)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74a)的上下宽度(W1)设定得大于从所述弯曲部(84)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74b)的上下宽度(W2),所述副罩(82)形成所述侧罩前部(74a)的下缘(83a)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侧罩主体(8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0 IN 2016410110491.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该鞍乘式车辆具有:支承于车身框架(F)的乘车座椅(14)、以及在侧视观察下在所述乘车座椅(14)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所述车身框架(F)的一部分的侧罩(7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罩(74)由安装于所述车身框架(F)的侧罩主体(8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侧罩主体(81)的副罩(82)构成,并且所述侧罩(74)的下缘(83)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84)并形成为V字形的形状,所述侧罩(74)之中比所述弯曲部(84)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74a)的上下宽度(W1)设定得大于从所述弯曲部(84)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74b)的上下宽度(W2),所述副罩(82)形成所述侧罩前部(74a)的下缘(83a)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侧罩主体(8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主体(81)设有由所述副罩(82)覆盖的开口部(1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田峻平铃木敬哉A帕尔拉S法尼克里什纳努卡拉D考尔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