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生专利>正文

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89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主要是利用斜向的结构构件来构筑多种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支撑体系是现代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优先采用的抗侧向力结构形式,但通常都是在同一位置采用单根构件,而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将单一构件变成斜向的人可进入使用的立体结构,并通过对这一立体结构的分隔,使其具备了缓冲空间单元的一些基本特征。斜向缓冲空间单元是根据缓冲空间理论与建筑结构中的支撑体系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运用技术。它克服了支撑体系对室内视线的干扰,并且利用缓冲空间单元的外观可变的特性,使建筑外观按照建筑师的愿望而变化。斜向缓冲空间单元还有许多变化与运用,并且可以在各种建筑中使用,它还可用于布设共同管线等用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向缓冲空间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主要是利用斜向的结构构件来构筑多种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支撑体系是现代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优先采用的抗侧向力结构形式,但通常都是在同一位置采用单根构件,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将单一构件变成斜向的人可进入使用的立体结构,并通过对这一立体结构的分隔,使其具备了缓冲空间单元的特征。斜向缓冲空间单元是根据缓冲空间理论与建筑结构中的支撑体系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运用技术。它克服了支撑体系对室内视线的干扰,并且利用缓冲空间单元的外观可变的特性,使建筑外观按照建筑师的愿望而变化。斜向缓冲空间单元还有许多变化与运用,并且可以在各种建筑中使用,它还可用于布设共同管线等用途。
技术介绍
:1.在本人第一件在先申请并已获中国专利技术公开的“建筑物的缓冲空间单元”(CN1381660A)中,公开了用上下缓冲空间组成单元,并应用在建筑物上的方法。其主要基本特征是采光阳台(多功能室)向外突出增加了阳台的受光面,并论述了缓冲空间单元的思想及观点。同时也说明了缓冲空间单元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2.而本人的第二件在先申请“建筑物的缓冲空间构造”(申请号为02145361)中,提出了缓冲空间理论及其体系,阐述了缓冲空间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并指出了没有突出采光阳台也是缓冲空间单元的一种形式。在理论中还提到了缓冲空间构造可以将自身的结构、功能、外形三者分离与重组。强化缓冲空间单元的结构功能,并与空间功能不同位的思想,就是将该理论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运用。3.在本人的第三件在先申请“交叉缓冲空间单元”(申请号为03114745)中,是在上述二件申请中的单元形式与理论基础上,专利技术了上下空间变化时的一种缓冲空间单元形式,其形状像剪刀一样交叉。4.在本人的第四件在先申请“缓冲空间单元建筑的标准化建造方法”(申请号为03114746)中,提出了用标准化建造方法来实施各种缓冲空间技术,同样也适合于本专利技术技术的运用。在该申请中还提出了附加活动空间的单元形式。5.在本人的第五件在先申请“错位缓冲空间单元”(申请号为03115770)中,通过对上述各种由上下空间组成的缓冲空间单元的分析,错位缓冲空间单元与上述四项缓冲空间单元形式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整体。6.在本人的第六件在先申请“带翼缓冲空间单元”(申请号为03115771)中,公开了用附加结构来加强缓冲空间单元,可作为建筑物施工时“脚手架”,从而可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施工环境。这是一种涉及结构的缓冲空间单元形式,本专利技术是另一种通过加强缓冲空间单元结构,使建筑物能够获得斜向支撑的效果。-->在本说明书中通常将缓冲空间单元作为各种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的总称,为方便起见也称为单元式缓冲空间,或者简称为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可以有多种形式,在具体使用中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下面将结合附图加以说明。缓冲空间单元的基本特征是由上下二个缓冲空间组成一个单元。这二个为同一个室内空间服务的缓冲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前五个在先申请中的各种缓冲空间单元形式来全部覆盖,它们在具体的形式、性能与应用上是有所区别的。但在总体形式上,可以用图1来概括,任意形状的上空间1与任意形状的下空间2组合,并与室内空间3相接。同时,上下空间都是可供人进入使用的;并且上下二个空间中必定有一个是多功能采光室,该室为室内空间提供阳光(通常还包括室内的通风)。图2是图1的立剖面示意图,缓冲空间单元的整体8,是由上空间1和下空间2叠加而成,楼板5将上下空间分开,它们与室内空间3相交于位置4,该单元总高度为H。图3表示缓冲空间单元8被楼板5或复合板分割成多个可供人进入使用的空间6,则空间3就成为内部共享空间。但与通常的内部共享空间不同的是,室内空间3是通过缓冲空间单元8来采光、通风的,因此空间6中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空间是作为采光室、通风用的。当可供人使用的空间只有二个时,就是图2的形式。在此还可定义高度小到人不能进入使用的空间为夹层空间;在缓冲空间区域8内以其他方式产生的人不可进入的空间为小空间。图4、图5和图6表示,缓冲空间8中的上下空间所组成的高度与室内空间3高度H可以是不相同的,因此就产生大、小或相等九种不同的组合情况。图7、图8和图9表示,二层的室内空间与缓冲空间单元也有九种位置变化关系。并且,其室内中间楼板7的位置可以不同于缓冲空间内楼板5的位置,若计算中间层位置关系则不止九种。由于室内空间是通过缓冲空间来采光、通风的,当确实必须将户内完全分割成上下二层时,也就是中间楼板7,可以采用透光或导光材料作楼板,使光线可上下穿过。此外,可用缓冲空间单元中的夹层空间及小空间将室外光导入,或用夹层空间及小空间通风并可对空气调节。图10、图11和图12表示,各种缓冲空间单元8在平面上与室内空间也有九种位置关系。图中W为开间尺寸,也可以是一户的面宽。当一户为二层时,如图13所示,可将室内楼板7去除一部分形成室内空间3;也可以加设隔墙9形成一个通风、采光的宽槽或井;或者可采用加大的楼梯井10来实现。这几种方法可独立或组合使用。图14表示,按照缓冲空间理论,将图2中缓冲空间单元8分为三个部分,即中间主体12、外立面或外观变化的空间(可以为虚空间)13,以及与内部的主体结构的连接区间11。图15是图14的平面示意图,由梁、柱及板14构成的连接区间11,-->就是本人在先提出的带翼缓冲空间单元的形式。图16是用一个立方体来代表以上的各种缓冲空间单元,15是其外立面。在图17中假设一幢建筑物是由多个立方体左右并设上下叠置所组成的(至少建筑物周边的缓冲空间区域内是如此),为增强建筑物抵抗侧向力的能力,还设置了斜向支撑构件16。若去除其中一部分立方体,如图18所示,就形成了台阶19的形状。以缓冲空间单元的外立面15为标准,可以从图16中分离出4种基本的缓冲空间单元的组合形式(见图19)。它们是垂直叠加的缓冲空间单元17、左右并列的缓冲空间单元20、斜向相接的缓冲空间单元18和台阶形状的缓冲空间单元19。通常带翼缓冲空间单元主要是对垂直叠加的各种单缓冲空间单元17,通过附加加强结构构件的形式,使这些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同时也扩大了缓冲空间单元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将各种缓冲空间单元形式排列成斜向相接的形状18。其主要目的就是用缓冲空间单元组合的方式来代替图17中的斜向支撑构件16,也可以说,用斜向支撑构件16作为缓冲空间单元的结构构件,或者有斜向构件穿过缓冲空间单元。可以概括地说,缓冲空间单元与斜向构件密切相关,但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台阶形状的缓冲空间单元19。可进一步定义斜向构件的水平投影方向与建筑外墙轴线平行,这就是斜向缓冲空间单元的基本特征。图20是一圆柱形建筑的平面示意图,而图21是其外立观示意图。在这二个图中,缓冲空间单元21分布在建筑的四周,每户在周边被隔墙23分隔成二个开间22,加上上下空间,每户的外立面15占据四块外表面。该建筑还具有如下特征:平面中心为共享空间,并有开放的楼梯与环形走廊24,它们都被包围在建筑内部的主要结构核心筒25中,如果共享空间中的建筑尺寸设计较大时,还可考虑将电梯布置在中间,并可采用透明的观光电梯形式;将缓冲空间单元的下层进行错位27,就是错位缓冲空间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它是由二个以上各种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用斜向结构构件串联组合而成的,而所述的各种缓冲空间单元是由上下二个缓冲空间叠加所组成,并且可供同一室内空间或用户中的人进入使用,其特征在于:缓冲空间中有斜向的结构构件,其水平投影方向与建筑外墙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它是由二个以上各种形式的缓冲空间单元用斜向结构构件串联组合而成的,而所述的各种缓冲空间单元是由上下二个缓冲空间叠加所组成,并且可供同一室内空间或用户中的人进入使用,其特征在于:缓冲空间中有斜向的结构构件,其水平投影方向与建筑外墙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二个空间中只有一个空间用于采光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斜向的结构构件有多根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斜向的结构构件为本单元的主体结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斜向缓冲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沿着斜向结构构件敷设区域总管,如上、下水管道,电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