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58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其可以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扬声器设置在壳体上,正面朝向壳体的外部,背面朝向壳体的内部;在每个扬声器之间的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在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出音孔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引导扬声器的背向声波沿着背向导音板的延伸方向向扬声器的背向移动并绕过背向导音板的自由端由出音孔穿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学
,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音箱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音源中各个频段的声音效能,会在音箱内设置一种分频电路装置,简称分频器,用以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分离成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部分,然后分别送入相应的高、中、低音扬声器中,使高、中、低音扬声器将设定符合其自身频段范围的声音进行释放。可见,若要适应高、中、低音扬声器释放声音的不同要求,则需要分频器对原音信息进行准确频段划分以匹配高、中、低音扬声器的最佳放音频段。但是,根据高、中、低音扬声器的电声性能及分频器自身的特性,针对分频点进行精准匹配的难度极大;此外,分频器根据分频点对原音信息进行频率划分,拆散了原音信息,破坏了原音信息的完整性;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采用分频器的音箱极难实现对原音信息及其音质的高保真重现。但是,基于传统音箱的结构特征,若不采用分频器,高、中、低音扬声器在重放原音讯号的全频信息时会彼此干扰并劣化音箱的整体音质,甚至会因接收到不是自身最佳工作频段的音频信号而造成对扬声器自身的损伤。因此,现代分频音箱中无论采用分频器与否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不采用分频器,高、中、低频扬声器均接收原音讯号的全频信息;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特征使得高、中、低音扬声器不仅可以完美释放各自最佳频段的声音,对于非彼此最佳频段的声音也可以经彼此充分融合后形成均衡统一的全频段声波并得以完整释放,从而实现了不对原音信息进行破坏性分频的情况下,完美释放原音讯号的高、中、低各个频段的声音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的壳体上,所述扬声器的正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每个所述扬声器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所述出音孔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所述背向导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引导所述扬声器的背向声波沿着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延伸方向向所述扬声器的背向移动并绕过所述背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由所述出音孔穿出。可选的,在每个所述背向导音板之间且与所述背向导音板相对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前向导音板;所述前向导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前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指向所述出音孔。可选的,所述前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指向所述出音孔的中心位置。可选的,所述背向导音板的自由端、和/或所述前向导音板的自由端为圆弧状。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导音块;所述导音块具有内凹弧面;所述导音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的各个边角处,且所述导音块的形状与所述内壁的各个边角匹配。可选的,所述壳体为多面体。可选的,所述壳体为球体、椭圆体,或者,所述壳体的内壁为曲面、外壁为多面体的壳体。可选的,每个所述扬声器的发声功率彼此匹配。可选的,每个所述扬声器的阻抗彼此匹配。可选的,所述发声装置为音箱、耳机或乐器。本专利技术的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该至少两个扬声器可以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扬声器设置在发声装置的壳体上,扬声器的正面朝向壳体的外部,扬声器的背面朝向壳体的内部;在每个扬声器之间的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在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出音孔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背向导音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背向导音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引导扬声器的背向声波沿着背向导音板的延伸方向向扬声器的背向移动并绕过背向导音板的自由端由出音孔穿出。该特有的结构使得高、中、低频扬声器可以接收相同的全频段的原音信息,且高、中、低频扬声器均可发挥自身的最佳效能并释放其最擅长频段的工作效率;各个扬声器各自擅长的频段虽有不同,而其所释放的同步同频的原音声波讯号经由背向导音板的引导在壳体内融合后,可以完整保留住原音的信息;同时,该结构使得扬声器正向和背向的声波都能被释放,加强了扬声器的发声能量和效率,提高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扬声器1、扬声器的正面11、扬声器的背面12、壳体2、出音孔3、出音孔的中心位置31、背向导音板4、背向导音板的一端41、背向导音板的自由端42、前向导音板5、前向导音板的一端51、前向导音板的自由端52、导音块6、内凹弧面6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1;至少两个扬声器1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扬声器1设置在发声装置的壳体2上,扬声器的正面11朝向壳体2的外部,扬声器的背面12朝向壳体2的内部;在每个扬声器1之间的壳体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3;在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出音孔3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4;背向导音板的一端41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背向导音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42,以引导扬声器1的背向声波沿着背向导音板4的延伸方向向扬声器1的背向移动并绕过背向导音板的自由端42由出音孔3穿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发声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结构的任意发声装置中,例如,独立音箱、终端内集成的发声装置(音箱或扬声器)、耳机,下述实施例中皆以音箱的结构举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扬声器振膜在发生振动时分别向正向与背向发出声波,此双向声波“相位”相反。所谓“相位”相反是振膜振动位移的任一瞬间,上述双向声波的波形恰好彼此抵消,从而造成振膜双向声波在空中发生“短路”现象。裸扬声器的声音往往干瘪、拘谨、狭窄,这就是声音“短路”的具体体现。而音箱的诞生,其本质是要发挥扬声器的效率,设计原理基于“无限障板”理论,即,将扬声器振膜正向与背向声波彼此隔绝,其理论模型是在扬声器振膜正向与背向声波之间放置一片无限障板,利用正向声波,隔断背向声波。但无限大的障板并无实用的可能,于是将无限障板向扬声器背向声波方向进行卷折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这就是现代音箱设计的理论基础。现代音箱大致分为三类,密闭箱式、低音反射式、传输线式;密闭箱式通过密闭空间完全隔绝扬声器背向声波的传播;低音反射式(又叫倒相式)音箱是利用扬声器背向声波在箱体内壁的多重反射而形成振荡波,并借助倒相管的谐振效应以加强音箱的低音效果。但是,若扬声器为全频扬声器,其背向声波应该也是全频的声波,但是倒相式音箱的这种工作方式却抑制了背向声波,并将背向声波转换为共振波输出,其仅仅强调了低频声波,且在同时破坏了背向声波所承载音频信号的完整性;传输线式又叫迷宫式音箱,通过在音箱中设置一个口径不断缩小且填充吸音物的曲折通道,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的壳体上,所述扬声器的正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每个所述扬声器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所述出音孔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所述背向导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引导所述扬声器的背向声波沿着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延伸方向向所述扬声器的背向移动并绕过所述背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由所述出音孔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扬声器;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为高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或低频扬声器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扬声器的组合;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的壳体上,所述扬声器的正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每个所述扬声器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音孔;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距离每个所述出音孔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背向导音板;所述背向导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引导所述扬声器的背向声波沿着所述背向导音板的延伸方向向所述扬声器的背向移动并绕过所述背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由所述出音孔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背向导音板之间且与所述背向导音板相对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前向导音板;所述前向导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前向导音板的所述自由端指向所述出音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和开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