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岚霖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150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润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拧开机油壳底部的放油螺丝,将旧机油排放干净;配制清洗液,并将配制好的清洗液倒入润滑机内;通过机油底壳接头将机油壳与润滑机连通;通过机油滤清器接头,将机油滤清器与润滑机连通;启动润滑机对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将润滑机中的清洗液更换为蒸馏水,实现机油壳和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洁,然后,加入新机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彻底的清除发动机中的微小颗粒和机油滤清器上的杂质,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A Lubrication Method for Automotive Engine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lubric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lubrication method for automobile engine.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unscrewing the oil discharging screw at the bottom of the oil casing to clean up the old oil; preparing the cleaning fluid and pouring the prepared cleaning fluid into the lubricating machine; connecting the oil casing with the lubricating machine through the oil chassis joint; and connecting the oil filter joint to the lubricating machine. The oil fil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ubricator; the lubricator is started to clean the oil shell and the oil filter; the cleaning liquid in the lubricator is replaced by distilled water to clean the oil shell and the oil filter, and then new oil is added. The invention can thoroughly remove the tiny particles in the engine and the impurities on the oil filter, thus ens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润滑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
技术介绍
大部分汽车发动机为除去机油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地运转,增加发动机各运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均在发动机上加装机油滤清器对机油进行滤清,一般发动机内机油滤芯只能过滤最小25微米的粒子,而引擎内的焦油、油漆、金属屑等小于25微米的微粒子则继续流滞聚积在引擎内和油底盘中,更换机油不能清除掉这些微粒,从而造成引擎的污染,以及高的运转温度,并且严重影响机油的润滑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本方法能够在换油的过程中彻底的清除发动机中的微小颗粒和机油滤清器上的杂质,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所采用的机油滤清器通过设置多层滤网,且滤网中间为波浪型,利用导管内设置的螺旋片使流到滤芯上的机油更加分散并且具有冲击力,从而使滤网振动,提高了滤网的过滤能力、实现了滤网的自清理;同时通过设置在滤芯两端的连接板和滤芯外侧设置螺旋板,通过两级吸附实现对机油中铁屑杂质的截留,保证了汽车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拧开机油壳底部的放油螺丝,将旧机油排放干净,便于重新添加机油;S2:配制清洗液,并将配制好的清洗液倒入润滑机内,清洗液能够机油溶解,从而实现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内机油的清洗;S3:S1中旧机油排放完后,通过机油底壳接头将机油壳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形成清洗回路;S4:通过机油滤清器接头,将机油滤清器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形成清洗回路;S5:S4完成后,启动润滑机对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S6:S5完成后,将润滑机中的清洗液更换为蒸馏水,重复S3至S5,实现机油壳和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洁,蒸馏水能够将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内残留的清洗液冲走,同时进一步实现杂质的去除,然后,加入新机油;其中,S4中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导管、滤芯、底座、电机、立柱、齿轮和齿环,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放油口,壳体顶部设置安装孔,壳体内部上表面设置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所述导管竖直穿过壳体的安装孔延伸到壳体内部,导管与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导管上表面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进油通道,导管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在外表面设置过油孔,过油孔与导管内部的进油通道相通,导管在进油通道内竖直设置螺旋片,螺旋片用于使进油通道内的机油分散,提高过滤效果;所述滤芯为环状结构,滤芯包裹在导管的外表面,滤芯用于对过油孔流出的机油进行过滤;所述底座位于壳体内部,导管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电机安装在壳体下方,电机输出轴穿过壳体与底座相连接,电机用于驱动底座转动;所述立柱位于壳体内,立柱数量至少为二,立柱关于导管对称布置,立柱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立柱上端设置有与“T”型环形槽相同的“T”型块,立柱上端通过“T”型块位于壳体的“T”型环形槽内实现立柱与壳体的连接,立柱能够沿着“T”型环形槽转动;所述齿轮水平固定安装在导管上,齿轮位于壳体内部,齿轮位于滤芯的上方;所述齿环为内齿圈结构,齿环上竖直设置有供立柱穿过的通孔,齿环通过通孔固定安装在立柱上,齿环与齿轮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齿轮位于齿环内部,齿轮与齿环周向完全啮合。工作时,将机油通过导管内的进油通道进入滤清器,机油在导管的进油通道内运动时,机油的冲击使螺旋片转动,一方面延长了机油在进油通道内的路径,使导管上的过油孔均有机油流出,提高了机油的分散性,避免滤芯上出现局部过滤量大、导致堵塞的问题;另一方面,机油流出过油孔后仍具有较大的动能,从而使滤芯振动,有利于滤芯表面杂质的掉落,提高滤芯过滤能力,在这过程中,电机带动底座正反向转动,齿环同步转动,由于齿轮与齿环周向完全啮合,齿环带动齿轮同步转动,使导管转动,从而增大机油的冲击力,提高过滤效果。所述滤芯为同轴设置的至少三层滤网结构,滤网的孔径由内至外逐渐减小,中间的滤网设置为波浪形,波浪形结构的滤网,用于增加过滤面积,滤芯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实现三层滤网两端的密封。多层滤网结构能够过滤机油中不同粒径大小的杂志颗粒,提高了过滤的效果,同时波浪形滤网的设计在增大过滤面积的同时,也使滤网的抖动更好,实现了滤网的自清理。所述连接板为磁性材质。滤芯端部的连接板一方面实现了滤网的固定以及对机油的阻挡,同时,磁性材质起到了对机油中铁屑的吸附的效果。所述底座上方设置螺旋板;所述螺旋板数量至少为二,螺旋板下端固定在底座上,螺旋板上端固定在齿环的下表面,螺旋板位于立柱外侧,螺旋板在底座上呈周向均匀布置,螺旋板与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壳体在与螺旋板接触的内壁上设置螺旋槽,螺旋板与壳体内壁上的螺旋槽接触。底座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旋板运动,螺旋板的转动使螺旋板沿着壳体内壁的螺旋槽上下运动,从而起到了对内壁的清理。所述螺旋板为磁性材质。螺旋板因具有磁性而对过滤后的机油进行第二次吸附,对铁屑进行截留,使从放油口流出的机油更加纯净。所述导管上设置密封环,密封环位于滤芯和齿轮之间,密封环用于实现齿轮与齿环啮合部位的密封,避免机油中的铁屑堆积在齿轮与齿环的啮合部位,从而不利于螺旋板对铁屑的吸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本方法能够在换油的过程中彻底的清除发动机中的微小颗粒和机油滤清器上的杂质,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所采用的机油滤清器通过设置多层滤网,且滤网中间为波浪型,利用导管内设置的螺旋片使流到滤芯上的机油更加分散并且具有冲击力,从而使滤网振动,提高了滤网的过滤能力、实现了滤网的自清理;同时通过设置在滤芯两端的连接板和滤芯外侧设置螺旋板,通过两级吸附实现对机油中铁屑杂质的截留,保证了汽车的性能。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本方法中采用的机油滤清器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螺旋槽使螺旋板转动时能够发生上下运动,从而提高了螺旋板与机油接触的范围,螺旋板对铁屑的吸附效果更好。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本方法中采用的机油滤清器通过椭圆形转盘的转动下方的固定座拉动活动块上下运动,使挤压板在活动块内的阶梯型凹槽内运动,从而将有机硅渣浆抽入阶梯型凹槽再由出液通道喷出,实现了充分的混匀,高沸物的蒸出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机油滤清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滤芯的剖视图;图中:壳体1、导管2、滤芯3、底座4、电机5、立柱6、齿轮7、齿环8、放油口11、进油通道21、过油孔22、螺旋片23、滤网31、连接板32、螺旋板9、密封环10。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进行如下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拧开机油壳底部的放油螺丝,将旧机油排放干净,便于重新添加机油;S2:配制清洗液,并将配制好的清洗液倒入润滑机内,清洗液能够机油溶解,从而实现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内机油的清洗;S3:S1中旧机油排放完后,通过机油底壳接头将机油壳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形成清洗回路;S4:通过机油滤清器接头,将机油滤清器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形成清洗回路;S5:S4完成后,启动润滑机对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S6:S5完成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拧开机油壳底部的放油螺丝,将旧机油排放干净;S2:配制清洗液,并将配制好的清洗液倒入润滑机内;S3:S1中旧机油排放完后,通过机油底壳接头将机油壳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S4:通过机油滤清器接头,将机油滤清器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S5:S4完成后,启动润滑机对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S6:S5完成后,将润滑机中的清洗液更换为蒸馏水,重复S3至S5,实现机油壳和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洁,然后,加入新机油;其中,S4中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导管(2)、滤芯(3)、底座(4)、电机(5)、立柱(6)、齿轮(7)和齿环(8),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放油口(11),壳体(1)顶部设置安装孔,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所述导管(2)竖直穿过壳体(1)的安装孔延伸到壳体(1)内部,导管(2)与壳体(1)之间为转动连接,导管(2)上表面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进油通道(21),导管(2)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在外表面设置过油孔(22),过油孔(22)与导管(2)内部的进油通道(21)相通,导管(2)在进油通道(21)内竖直设置螺旋片(23),螺旋片(23)用于使进油通道(21)内的机油分散,提高过滤效果;所述滤芯(3)为环状结构,滤芯(3)包裹在导管(2)的外表面,滤芯(3)用于对过油孔(22)流出的机油进行过滤;所述底座(4)位于壳体(1)内部,导管(2)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电机(5)安装在壳体(1)下方,电机(5)输出轴穿过壳体(1)与底座(4)相连接,电机(5)用于驱动底座(4)转动;所述立柱(6)位于壳体(1)内,立柱(6)数量至少为二,立柱(6)关于导管(2)对称布置,立柱(6)下端固定在底座(4)上,立柱(6)上端设置有与“T”型环形槽相同的“T”型块,立柱(6)上端通过“T”型块位于壳体(1)的“T”型环形槽内实现立柱(6)与壳体(1)的连接,立柱(6)能够沿着“T”型环形槽转动;所述齿轮(7)水平固定安装在导管(2)上,齿轮(7)位于壳体(1)内部,齿轮(7)位于滤芯(3)的上方;所述齿环(8)为内齿圈结构,齿环(8)上竖直设置有供立柱(6)穿过的通孔,齿环(8)通过通孔固定安装在立柱(6)上,齿环(8)与齿轮(7)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齿轮(7)位于齿环(8)内部,齿轮(7)与齿环(8)周向完全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拧开机油壳底部的放油螺丝,将旧机油排放干净;S2:配制清洗液,并将配制好的清洗液倒入润滑机内;S3:S1中旧机油排放完后,通过机油底壳接头将机油壳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S4:通过机油滤清器接头,将机油滤清器与S2中的润滑机连通;S5:S4完成后,启动润滑机对机油壳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S6:S5完成后,将润滑机中的清洗液更换为蒸馏水,重复S3至S5,实现机油壳和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洁,然后,加入新机油;其中,S4中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导管(2)、滤芯(3)、底座(4)、电机(5)、立柱(6)、齿轮(7)和齿环(8),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放油口(11),壳体(1)顶部设置安装孔,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槽;所述导管(2)竖直穿过壳体(1)的安装孔延伸到壳体(1)内部,导管(2)与壳体(1)之间为转动连接,导管(2)上表面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进油通道(21),导管(2)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在外表面设置过油孔(22),过油孔(22)与导管(2)内部的进油通道(21)相通,导管(2)在进油通道(21)内竖直设置螺旋片(23),螺旋片(23)用于使进油通道(21)内的机油分散,提高过滤效果;所述滤芯(3)为环状结构,滤芯(3)包裹在导管(2)的外表面,滤芯(3)用于对过油孔(22)流出的机油进行过滤;所述底座(4)位于壳体(1)内部,导管(2)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电机(5)安装在壳体(1)下方,电机(5)输出轴穿过壳体(1)与底座(4)相连接,电机(5)用于驱动底座(4)转动;所述立柱(6)位于壳体(1)内,立柱(6)数量至少为二,立柱(6)关于导管(2)对称布置,立柱(6)下端固定在底座(4)上,立柱(6)上端设置有与“T”型环形槽相同的“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岚霖
申请(专利权)人:倪岚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