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129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施工方法,应用于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施工方法,通过对底板与侧墙搭接部位的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可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

A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is applied to tunnel structure. The tunnel structure includes a floor cushion, anti-floating wall toe and side wall. A floor waterproof layer is form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loor cushion part, and a first length of floor overlap part is reserved; a side wall waterproof layer is form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de wall part, and a composite is formed by spraying overlap with the overlap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Waterproof layer; reinforcement spray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osite waterproof layer. Th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the cracking and leakage of the overlapping part and enhance the waterproof reliability of the overlapping part by strengthening and spraying the composite waterproof layer at the overlapping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施工越来越多。这些工程项目中的隧道防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因为隧道防水效果将直接关系到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目前防水涂料在明挖隧道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减少了传统防水卷材搭接缝过多导致的开裂隐患、避免了粘结效果欠佳导致的窜水及施工周期长等缺陷。然而,由于明挖隧道的底板与侧墙先后采用不同的防水施工方法,因而,需要将底板与侧墙的防水层喷涂连接,这种喷涂连接形成的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施工方法,以便解决隧道底板与侧墙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一种防水施工方法,应用于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包括: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敷设HDPE膜;在所述HDPE膜上喷涂防水涂料形成底板防水层。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包括:将所述复合防水层弯折贴合于所述抗浮墙趾;对所述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设置金属压条,将所述金属压条固定在所述抗浮墙趾上;在所述接头部位施做防水加强层;在所述复合防水层对应所述抗浮墙趾的宽度区域内喷涂防水涂料形成最终防水层。可选的,所述防水涂料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可选的,所述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卷起形成防护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长度至少为400mm。可选的,所述最终防水层的补强防水宽度至少为450mm,其中,所述补强防水宽度为所述底板搭接部位的弯折处与所述防水加强层靠近所述侧墙端之间的距离。针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施工方法,通过对底板与侧墙搭接部位的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可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水施工方法应用的隧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4-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参数示意图;图4-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参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隧道结构,该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垫层10、抗浮墙趾11和侧墙12,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具体应用中,在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当底板垫层施工并养护完成后,采用预喷反粘工艺施工在底板垫层上形成底板防水层,防止隧道底部的渗水。在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时,在底板防水层的端部预留出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该底板搭接部位用于和隧道侧墙的防水层进行连接。S102,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具体应用中,当侧墙结构施工成型并养护完成后,在侧墙部位喷涂防水涂料形成侧墙防水层,当然,对侧墙喷涂防水涂料时,可一并同时对隧道的拱顶喷涂防水涂料,从而拱顶与侧墙上可形成一体的防水层,防止隧道侧面及顶部的渗漏。在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的过程中,将防水涂料一并喷涂至前述预留的底板搭接部位,使侧墙防水层与底板防水层两者重叠搭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防水层,避免底板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连接部位的渗漏。S103,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具体应用中,当底板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搭接施工完成后,进一步的,对搭接形成的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避免环境、施工等因素对复合防水层的侵蚀损坏,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施工方法,通过对底板与侧墙搭接部位的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可避免搭接部位的开裂渗漏、增强搭接部位的防水可靠性。实施例二参照图3,示出了一种防水施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隧道结构。S201,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敷设HDPE膜;具体应用中,由于隧道底板作为隧道的路基会频繁受到车辆的碾压,需在底板垫层上敷设HDPE(HighDensity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膜,将HDPE膜作为防水涂料喷涂的基材,保证底板防水层的结构可靠性。S202,在所述HDPE膜上喷涂防水涂料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具体应用中,在底板垫层上敷设HDPE膜之后,通过喷涂设备将防水涂料喷涂在HDPE膜上,防水涂料在HDPE膜上凝固后与HDPE膜共同形成更为可靠的底板防水层。在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时,在底板防水层的端部预留出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该底板搭接部位用于和隧道侧墙的防水层进行连接。S203,将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卷起形成防护结构;具体应用中,当底板防水层形成之后,将预留的底板搭接部位防水层卷起,以防后续混凝土施工对其造成污染,保证搭接表面的清洁,保证搭接的可靠性。S204,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具体应用中,当侧墙结构施工成型并养护完成后,在侧墙部位喷涂防水涂料形成侧墙防水层,当然,对侧墙喷涂防水涂料时,可一并同时对隧道的拱顶喷涂防水涂料,从而拱顶与侧墙上可形成一体的防水层,防止隧道侧面及顶部的渗漏。在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的过程中,将防水涂料一并喷涂至前述预留的底板搭接部位,使侧墙防水层与底板防水层两者重叠搭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防水层,避免底板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连接部位的渗漏。S205,将所述复合防水层弯折贴合于所述抗浮墙趾;具体应用中,对于前述形成的复合防水层,将其弯折贴合在隧道的抗浮墙趾上,以便于将其固定在隧道的实体结构上。S206,对所述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设置金属压条,将所述金属压条固定在所述抗浮墙趾上;具体应用中,在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设置金属压条,通过金属条的压紧作用,将复合防水层紧密固定在抗浮墙趾上,防止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其翘曲开裂。S207,在所述接头部位施做防水加强层;具体应用中,使用金属压条压紧固定后,在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施做防水加强层,加强对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施工方法,应用于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施工方法,应用于隧道结构,所述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垫层、抗浮墙趾和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并预留第一长度的底板搭接部位;对所述侧墙部位施工形成侧墙防水层,并与所述底板搭接部位喷涂搭接形成复合防水层;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底板垫层部位施工形成底板防水层,包括: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敷设HDPE膜;在所述HDPE膜上喷涂防水涂料形成底板防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复合防水层进行补强喷涂施工,包括:将所述复合防水层弯折贴合于所述抗浮墙趾;对所述复合防水层的接头部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征李晓亮滕瑞权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