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后浇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目前,一般地下室外墙为解决沉降差或减少温度收缩裂缝问题,会设置防护措施。但是,现有的防护措施的抗压能力差且不够牢固,防护性能差。防护措施处常常存在漏水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浇带的防护措施的抗压能力差、防水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包括:设于地下室外墙的外侧的基础上的垫层,所述垫层为向室外凸起、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端部固定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弧形垫层;立设于所述垫层上、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向室外凸起的弧形挡墙,所述弧形挡墙的侧端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地下室外墙;以及防水层,设于所述弧形挡墙的外侧面和与所述弧形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下室外墙的外侧的基础上的垫层,所述垫层为向室外凸起、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端部固定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弧形垫层;立设于所述垫层上、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向室外凸起的弧形挡墙,所述弧形挡墙的侧端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地下室外墙;以及防水层,设于所述弧形挡墙的外侧面和与所述弧形挡墙连接的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下室外墙的外侧的基础上的垫层,所述垫层为向室外凸起、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端部固定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弧形垫层;立设于所述垫层上、围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且向室外凸起的弧形挡墙,所述弧形挡墙的侧端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地下室外墙;以及防水层,设于所述弧形挡墙的外侧面和与所述弧形挡墙连接的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浇筑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内和所述地下室后浇带与所述弧形挡墙的内侧面之间的封堵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坚,王碗,孙林,李博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