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和伺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19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制动器包括: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能够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编码组件(6),能够对所述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获取的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识别电机转子的位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具备制动功能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编码器的功能,减小了单独设置编码器的结构,能将电机三大部件(本体、制动器、编码器)简化为两大部件(本体、制动器),有效降低电机长度,提高电机可靠性,使电机可满足更多工况需求。

A Servo Motor Brake and Servo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和伺服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和伺服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伺服电机主要应用于较高控制精度的应用场合,如机器人等领域。由于现有机器人普遍采用小型化设计,因此需要伺服电机在同功率性能的情况下,使电机长度达到最短。现有伺服电机主要由本体、制动器、编码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本体利用旋转磁场产生推动力矩,使电机转动;制动器可在电机突发掉电情况下,使电机所带关节保持静止状态;编码器通过与转轴连接,起到实时反馈电机转速、位置状态的作用。正因为这三大部件的共同作用,使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及安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也因为这三大部件的不可或缺性,限制了伺服电机的整机长度和小型化机器人中伺服电机的应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会存在电机整机长度长、结构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不紧凑,电机装配工艺难度较大、电机生产效率低、电机可靠性低以及不能实时反馈制动器磨损状态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和伺服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会存在电机整机长度长、结构不紧凑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能够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编码组件(6),能够对所述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获取的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识别电机转子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能够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编码组件(6),能够对所述位置反馈功能组件获取的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识别电机转子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制动器还包括制动器定子(1)和摩擦片(2),所述摩擦片(2)能够随着电机转子一同运动:所述位置反馈功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擦片(2)内部的第一感应组件、和/或设置在所述制动器定子(1)上的第二感应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感应组件感应而产生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能够单独检测到所述电机转子运动位置的第二信号,并输送至所述编码组件进行信号的编码转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擦片(2)内部的磁性结构(21),能够通过所述磁性结构(21)产生交变磁场,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动器定子(1)上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能够与所述磁性结构(21)感应而获得转子运动的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电流信号,所述编码组件能够获取所述电流信号而将其转换成识别转子位置的编码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2)包括芯板(22)、和能与所述芯板(22)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一摩擦材料片(23),以及能与所述芯板(22)第二侧面相接的第二摩擦材料片(24),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且所述磁性结构(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摩擦材料片(23)之间的第一永磁环(211),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片(24)之间的第二永磁环(2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材料片(23)上与所述芯板(2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永磁环(211)的第一凹槽(231),所述第二摩擦材料片(24)上与所述芯板(2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永磁环(212)的第二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东殷贤康黄侠昌李峰岩王周叶邓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