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煤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775 阅读:23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储料场,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力行业作为燃煤发电厂贮存或转运燃煤的球形煤场。所述球形煤场,包括基础结构、输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附属设施;基础结构由基础底板、圆形浅仓、球形顶盖及中央框架组成;输煤系统由输煤转运站、缝隙式煤槽、叶轮给煤机、输煤胶带组成;安全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器、可燃气体监测器、料位监测器组成;附属设施由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组成。由于球形煤场为半圆球壳封闭结构,所以不需挡煤墙,结构简单,在设备、结构、造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球形煤场为全封闭状态,所以有效的控制了煤尘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储料场,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力行业作为燃煤发电厂贮存或转运燃煤的球形煤场。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类似燃煤粒径的采矿行业。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能源行业控制环境污染的条件更加严格。为了更有效地改善燃煤电厂煤场的运行条件,治理电厂周边的生态环境,采用或研发输煤设备运行更为可靠、土建结构更为合理、造价更为经济的全封闭式煤场势在必行。现有的全封闭式煤场,有条形煤场、筒仓贮煤场、圆形煤场、球形煤场,对以上几种全封闭煤场方案的分析,认为圆形煤场和球形煤场是目前燃煤电厂可选择的较为理想的全封闭式煤场。其中球形煤场的优点更为突出。现有技术中的球形煤场是以大直径半球形钢筋混凝土薄壳封闭结构,配备环形堆取料机输煤系统。其中“全封闭式球形混凝土薄壳储料仓”工程技术由美国DOME公司首创开发,广泛应用于煤、水泥、飞灰、石灰石、肥料、矿石、粮食等散装货物储存物流行业。薄壳施工工艺过程包括:环形底座建造、充气气囊做外模、注浇聚亚氨酯、搭建钢筋结构、喷射混凝土。由于施工工艺尚不掌握,此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属于空白,且无应用实例。若采用技术引进方式费用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避开国外球形煤场土建施工方法及材料国内尚不掌握的难点,提出一种可在国内实施的球形煤场设计方案。本方案结合国内土建施工工艺水平,以球形钢网架结构代替球形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以多条钢筋混凝土缝隙式煤槽配备叶轮给煤机输煤系统,代替环形堆取料机输煤系统。本方案的实施将使设备简单,运行灵活,减少投资,增加贮煤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球形煤场,包括土建结构、输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附属设施;土建结构由基础底板、圆形浅仓、球形顶盖及中央框架组成;输煤系统由输煤转运站、缝隙式煤槽、叶轮给煤机、输煤胶带组成;安全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器、可燃气体监测器、料位监测器组成;附属设施由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组成。所述基础底板为圆形,其设于地表以下,基础底板的周边设有环板,环板和基础底板共同构成圆形浅仓,环板顶部设有顶部环梁,环板周边设有中间环梁,球形顶盖设于顶部环梁上面,球形顶盖以球形钢网架作为支撑,外铺压型钢板,形成球形钢网架顶盖结构;中央框架设于基础底板的中央,中央框架是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述煤场转运站设于中央框架的顶部,外露于球形顶盖,煤场转运站与输煤栈桥连接,来煤通过输煤栈桥进入煤场转运站并依靠重力自由下落;多条缝隙式煤槽,平行地设置在基础底板上面,每条缝隙式煤槽的下面设有输煤胶带,输煤胶带延伸出圆形浅仓外;每条缝隙式煤槽的上面设有一台或两台叶轮给煤机,自由下落的煤散落在每一条缝隙式煤槽上,叶轮给煤机一边旋转,一边往返移动,将缝隙式煤槽上的煤从煤槽的缝隙处转送到输煤胶带上,输煤胶带将煤送出球形煤场。所述温度监测器设于中央框架四周的立柱上;可燃气体监测器设于球形顶盖的下面;料位监测器设于缝隙式煤槽的侧面。所述球形顶盖的顶部与输煤转运站相接处设有通风窗;球形顶盖的底部与环板相接处设有玻璃窗和巡回通廊。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由于球形煤场为半圆球壳封闭结构,所以不需挡煤墙,结构简单,在设备、结构、造价等方而有着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由于输煤方式是通过球形顶盖上的输煤转运站,采用顶部单点自由落煤方式堆煤,所以堆煤分布规则,有效避免圆形煤场环形堆煤不均及环形挡煤墙受力不均的缺陷;在同等直径条件下,球形-->煤场比圆形煤场堆煤量大,充满系数高;球形煤场采用叶轮给煤机配备输煤胶带卸煤方式,工艺简捷,运行灵活,可避免煤场输煤死角,保证来煤先进先出;球形煤场为全封闭状态,所以有效的控制了煤尘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是圆形浅仓俯视图图中:1基础底板          2圆形浅仓     3球形顶盖      4央框框架          5输煤转运站   6缝隙式煤槽      7叶轮给煤机        8输煤胶带     9温度监测器      10可燃气体监测器   11料位监测器  12环板      13顶部环梁         14中间环梁    15输煤栈桥      16通风窗           17玻璃窗      18巡回通廊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所述球形煤场,包括土建结构、输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附属设施;土建结构由基础底板1、圆形浅仓2、球形顶盖3及中央框架4组成;输煤系统由输煤转运站5、缝隙式煤槽6、叶轮给煤机7、输煤胶带8组成;安全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器9、可燃气体监测器10、料位监测器11组成;附属设施由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组成。所述基础底板1为圆形,其设于地表以下,基础底板1的周边设有环板12,环板12和基础底板1共同构成圆形浅仓2,环板12顶部设有顶部环梁13,环板12周边设有中间环梁14,球形顶盖3设于顶部环梁13上面,球形顶盖3以球形钢网架作为支撑,外铺压型钢板,形成球形钢网架顶盖结构;中央框架4设于基础底板1的中央,中央框架4是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述煤场转运站5设于中央框架4的顶部,并露出在球形顶盖3的外面,煤场转运站5与输煤栈桥15连接,来煤通过输煤栈桥15进入煤场转运站5并依靠重力自由下落;多条缝隙式煤槽6,平行地设-->置在基础底板1上面,每条缝隙式煤槽6的下面设有输煤胶带8,输煤胶带8延伸出圆形浅仓2外;每条缝隙式煤槽6的上面设有一台或两台叶轮给煤机7,自由下落的煤散落在每一条缝隙式煤槽6上,叶轮给煤机7一边旋转,一边往返移动,将缝隙式煤槽6上的煤从煤槽的缝隙处转送到输煤胶带8上,输煤胶带8将煤送出球形煤场。所述温度监测器9设于中央框架4四周的立柱上;可燃气体监测器10设于球形顶盖3的下面;料位监测器11设于缝隙式煤槽6的侧面。所述球形顶盖3的顶部与输煤转运站5相接处设有通风窗16;球形顶盖3的底部与环板12相接处设有玻璃窗17和巡回通廊18。由于附属设施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在球形煤场的不同位置,所以图中没有具体画出附属设施。球形顶盖的主要功能可防止煤尘飞扬污染环境;中央框架上支承输煤栈桥和输煤设备,使球形顶盖免受输煤栈桥和输煤设备的荷载,通过中央框架可安置安全监测设施;基础底板为大直径钢筋混凝土厚板结构,承受煤场全部结构自重及堆煤、设备的荷载;输煤转运站将输煤栈桥的来煤转向依靠重力卸入球形煤场,形成锥形煤堆;在缝式煤槽卸料口布置叶轮给煤机,依靠叶轮拨离煤粉,落入输煤胶带,叶轮给煤机有单侧叶轮给煤机和双侧叶轮给煤机两种型式。叶轮给煤机具有运行可靠、检修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利用支架滚筒推动输煤胶带,将煤粉送往目的地;通过安全监测系统的各种监测数据,能够表明煤场各个部位的运行状况,安全监测是保证煤场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设施包括喷雾降尘、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形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煤场,包括土建结构、输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附属设施;土建结构由基础底板、圆形浅仓、球形顶盖及中央框架组成;输煤系统由输煤转运站、缝隙式煤槽、叶轮给煤机、输煤胶带组成;安全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器、可燃气体监测器、料位监测器组成;附属设施由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煤场,包括土建结构、输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附属设施;土建结构由基础底板、圆形浅仓、球形顶盖及中央框架组成;输煤系统由输煤转运站、缝隙式煤槽、叶轮给煤机、输煤胶带组成;安全监测系统由温度监测器、可燃气体监测器、料位监测器组成;附属设施由喷雾降尘器、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及防暴设施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为圆形,其设于地表以下,基础底板的周边设有环板,环板和基础底板共同构成圆形浅仓,环板顶部设有顶部环梁,环板周边设有中间环梁,球形顶盖设于顶部环梁上面,球形顶盖以球形钢网架作为支撑,外铺压型钢板,形成球形钢网架顶盖结构;中央框架设于基础底板的中央,中央框架是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民赵谦姚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5年02月21日 19:51
    堆放燃煤的场所,通常为燃煤发电厂或钢铁厂的附属设施。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