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毅专利>正文

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0743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50
本法提供了一种围术期评估和指导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利用智能数码设备为终端载体,实时的将患者数据收集、上传给人工智能程序分析,择情由相关医务人员分析,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恢复。

Peri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

This method provides a method for peri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guidance. The method uses intelligent digital devices as terminal carriers to collect and upload patient data to AI program analysis in real time, and to guide patients to prepare before operation and recover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及指导,并由人工智能辅助,属于互联网医疗

技术介绍
术前麻醉评估是围术期至关重要的环节。完善的术前麻醉评估能够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系统的判断。大量研究证实,合理的、完善的麻醉前评估、术前访视以及术前指导,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状态,降低围术期应激程度,从而提高围术期安全,减少围术期死亡率。当前,我国住院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绝大部分为患者入院后,进行一系列检查检验,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血清四项、心电图、胸片等。若有检查异常或者未曾诊治的内科疾病,则请相关科室进行院内会诊。而麻醉科医生术前评估基本上为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对所负责的手术患者进行床旁术前访视加以评估、筛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疾病认识的增加以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均较以前大大提升,外科系统面临着的越来越多的患者;同时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老年患者的并存疾病较多,尤其是心肺疾病。如果仅仅依靠入院后再完成术前评估及相关疾病的内科调整,会极大的增加住院时间,造成医院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专科的限制,以及繁重的工作量,部分外科医生术前仅重点关注其专科内的待手术的疾患,忽略了并存的已发现或者未发现的内科疾病。待到手术前一天或者手术当天麻醉科医生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后,才发现患者并存影响围术期安全的疾病,需要继续进行评估或者相应内科治疗,从而导致临时取消手术。此类情况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就医满意度,同时,更影响手术室房间、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等人员的安排,浪费珍贵的医疗资源,降低医院的运行效率。而手术完毕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评估,目前国内医院大多为电话随访,或者患者定期到门诊就诊。此种随访形式沟通不及时,效率低下,可能因为手术后延迟出现的并发症或者其它意外情况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进行围术期患者全面评估及指导的方法和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包含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安装于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可连接网络的智能数码设备上,通过英特网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连接,将数据上传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数据分析,反馈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并传送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所述的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为安装在患者或者其家属的的可连接网络的智能数码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脑)上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中主要组成部分有:术前准备指导程序、基本病史采集程序、检查检验资料上传程序、术前全身系统功能分析程序、数据上传程序、术前系统功能锻炼指导程序、术后恢复随访程序,其具体工作原理是:患者门诊确诊需要住院择期或者限期手术,凭门诊医生开具的住院单到住院管理部门办理候床手续,根据提示下载并按照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按照程序内的术前准备指导程序,通过基本病史采集程序自主输入既往史及现病史至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并完成相关检查及检验由检查检验资料上传程序扫描输入至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通过术前全身系统功能分析程序简要的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分析结果,并通过数据上传程序由英特网上传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同时,术前系统功能锻炼指导程序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系统功能锻炼以及医学知识的介绍,例如:戒烟、戒酒宣教、肺功能锻炼、体能锻炼、减肥,以及相关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其并发症或者预后的介绍等;患者手术完毕出院后,可通过术后恢复随访程序进行恢复情况的跟踪随访,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检查检验资料通过资料扫描程序扫描后通过数据传输程序通过网络上传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所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由麻醉科专家为主导的各相关科室专家共同制定的围术期患者评估方案及指导意见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程序为基础,即专家系统,服务器布设在医院信息部门,软硬件日常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由信息部门维护。对于术前患者,数据中心接受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传输过来的患者初始数据,由人工智能程序深度分析后,回馈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进一步指导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检验以及相关科室的评估会诊,以及各种系统功能的锻炼,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程序根据患者健康程度等级以及患者意愿,将患者原数据和分析后结果发送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由相关医护人员对结果进行最终解读,反馈给患者后,根据反馈意见指导其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及准备;同样,术后恢复情况也由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上传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由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回馈给患者,或者根据健康程度等级,反馈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该数据中心在互联网运行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在互联网内独立运行,不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连接;第二种,在医院网络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安全接口连入医院信息系统,选择性获取患者在院数据(检查及检验结果、在院病历等),并将院前数据传入HIS系统相关数据库,供患者住院后由相关医护人员调阅。所述的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包括术前评估和指导终端和术后评估和指导终端,该终端接收来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根据危险等级评定的患者原始数据以及分析后数据,由负责评估及指导的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数据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接受进一步的相关科室的诊治,为手术与麻醉做充分的准备,以及指导术后更有利的恢复;术前的评估及指导由麻醉科医务人员负责,术后恢复的评估和指导由手术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负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于专家共识,分析患者上传的检查检验结果及病史资料,来划定患者的健康程度等级,若健康程度好,则由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进行评估及指导,健康程度较差的患者则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通过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向患者及家属发送黄色警报,建议其通过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联系相关医务人员。本专利技术的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可以让拟接受手术的患者在等候住院的过程中进行极其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改善患者的术前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更有利于围术期安全;对于术后患者,可以及时的进行术后恢复情况的随访跟踪,指导术后恢复。同时又能完成大数据的整理、收集与分析。因此,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的引入,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价值与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所包括的术前评估和指导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所包括的术后评估与指导流程图。1、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2、人工智能数据中心;3、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1-1、术前准备指导程序;1-2、术后恢复随访程序;1-3、基本病史采集程序;1-4、资料扫描程序;1-5、系统分析程序;1-6、功能锻炼及恢复指导程序;1-7、数据传输程序;3-1、术前评估和指导医护终端;3-2、术后评估和指导医护终端。具体实施方式拟住院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的患者,持住院申请单于住院管理部门登记后,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是否使用此系统;使用此系统能够更为及时、有效的对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包含: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3);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安装于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可连接网络的智能数码设备上,通过英特网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连接,将数据上传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将数据分析,反馈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并传送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包含: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3);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安装于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可连接网络的智能数码设备上,通过英特网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连接,将数据上传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将数据分析,反馈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并传送到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医护终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为安装在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可连接网络的智能数码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中主要组成部分有:术前准备指导程序(1-1)、术后恢复随访程序(1-2)、基本病史采集程序(1-3)、资料扫描程序(1-4)、系统分析程序(1-5)、功能锻炼及恢复指导程序(1-6)、数据传输程序(1-7),其具体工作原理是:患者门诊确诊需要住院择期或者限期手术,凭门诊医生开具的住院单到住院管理部门办理候床手续,根据提示下载并按照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按照程序内的术前准备指导程序(1-1),通过基本病史采集程序(1-3)自主输入既往史及现病史至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并完成相关检查及检验由资料扫描程序(1-4)扫描输入至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交互式评估与指导系统患者终端(1)通过系统分析程序(1-5)简要的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分析结果,并通过数据上传程序(1-7)由英特网上传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同时,功能锻炼及恢复指导程序(1-6)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系统功能锻炼以及医学知识的介绍,例如:戒烟、戒酒宣教、肺功能锻炼、体能锻炼、减肥,以及相关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其并发症或者预后的介绍;患者手术完毕出院后,可通过术后恢复随访程序(1-2)进行恢复情况的跟踪随访,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检查检验资料通过检查检验资料扫描程序(1-4)扫描后通过数据传输程序(1-7)通过网络上传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由数据中心(2)反馈意见通过功能锻炼及恢复指导程序(1-6)指导术后患者进一步合理恢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术期评估及指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2)以由麻醉科专家为主导的各科室专家共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刘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