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设工程插接式临边围护栏杆,包括立柱(1)、横杆(2)、预埋管(7),其特征是预埋管(7)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插入预埋管(7)的一端上套装有挡圈(6),挡圈(6)通过穿过立柱(1)的插销(12)安装在立柱(1)上,挡圈(6)上套装有压套(4),压套(4)通过内螺纹与预埋管(7)相连;在立柱(1)与横杆(2)相连的位置处连接有插座(8),横杆(2)的端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插座(8)中从而使横杆(2)的一端与立柱(1)相连的卡板(9),卡板(9)穿出插座(8)的下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下端上还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制造安装方便的优点,为工具化、模块化的安全防护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时性的可拆除的建设工程防护产品,尤其是一种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楼层或基坑临边围护用的工具型插执着式围护栏杆,具体地说是一种建设工程插接式临边围护栏杆。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基坑、主体结构或市政工程的沟渠等工程施工现场,应对具有较大高度差的临边设置围护栏杆,防止发生施工人员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在施工现场,通常用预埋在建筑物临边的专用钢筋作为支点,采用扣件、钢管搭设成防护栏杆,或用铁丝、毛竹或木杆绑扎成防护栏杆。因材料长短、粗细不均,施工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搭设成的栏杆常因杆件间距太大、节点松动而导致其安全度较差,或因杆件间距太密而浪费材料,且专用预埋钢筋既浪费钢材,又拆除不便,且支点强度也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预埋钢筋作为搭建临时围护栏杆存在的浪费材料、搭建和拆除均不方便、强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搭建和拆除均很方便的建设工程插接式临边围护栏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临边围护用插接式围护栏杆,包括立柱1、横杆2、预埋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管7露出地面的部分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插入预埋管7的一端上套装有挡圈6,挡圈6通过穿过立柱1的插销12安装在立柱1上,挡圈6上套装有压套4,压套4通过内螺纹与预埋管7相连;在立柱1与横杆2相连的位置处连接有插座8,横杆2的端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插座8中从而使横杆2的一端与立柱1相连的卡板9,卡板9穿出插座8的-->下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下端上还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所述的每个立柱1上的插座8的数量为3-4组,它为两端均有通孔的钢管状结构。所述的相邻横杆2之间安装有竖杆3,在横杆2上设有用于与竖杆3相连的插座8,竖杆3的端部连接有卡板9,卡板9穿过插座8的一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一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上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在所述的立杆1的上端安装有顶盖5。所述的压套4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或轴向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施工现场临时围护栏杆的工具化、模数化奠定了基础,且构造简单、节材高强、装拆便捷、不易脱落,可满足施工现场临边围护安全的需要,同时具有成本低,制造、安装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柱与预埋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柱上端与插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杆与插座的连接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杆与插座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4、5所示。一种建筑工程临边围护用插接式围护栏杆,包括立柱1、横杆2、预埋管7和竖杆3,如图1所示,当立柱1之间的距离较小时,也可考虑不安装竖杆3,为了防尘和防水,在立柱1的顶部安装有塑料顶盖5。所述的预埋-->管7露出地面的部分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插入预埋管7的一端上安装有套装有挡圈6,挡圈6通过穿过立柱1的插销12安装在立柱1上,挡圈6上套装有压套4,压套4通过内螺纹与预埋管7相连,如图3所示;在立柱1与横杆2相连的位置处连接有2~4组插座8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连接需要,而横杆2以不同方向均可插接在圆形的插座8内,如图4所示,插座8可采用钢管结构,直接与立柱1焊接相连,横杆2的端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插座8中从而使横杆2的一端与立柱1相连的卡板9,卡板9穿出插座8的下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下端上还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如图5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卡板9上的弹簧片1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卡板9上,也可直接焊接在卡板9上)的上端位于插座8的外侧,因此卡板9无法自动从插座中脱落,当需要拆除时,可用手将弹簧片10向缺口中推压,使其上端进入插座8中,此时即可向上提拉横杆2的端部从而实现横杆2与立柱1的分离,如图6所示,反之安装时只需将卡板9直接插入插座8中,当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的外侧即完成安装。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横杆2的强度,一般在横杆2之间安装竖杆3,横杆2与竖杆之间也应采用上述可拆卸式连接,它们可采用立柱1与横杆2相同或相类似的连接方式,但此时,插座8应水平安装在横杆2上,并在竖杆3的端部连接卡板9,卡板9穿过插座8的一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一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上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竖杆与横杆的安装与拆除与立柱与横杆的方式完全相同。具体实施时为了方便立柱1与预埋管7的拆除,还可在压套4的外表面加设防滑结构(如滚花)或便于操作的轴向凹槽(可用凿子锤击使其转动)。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仅在于为了增加强度,当立柱的高度和间距较大时,可在立柱之间增设多杆横杆(图中为3根,但不限于此数),并在相邻的横杆2之间增设多杆竖杆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在投入使用前,应在建筑物临边按横杆2的模数长度间距埋设预埋管7,埋设深度以恰好到达预埋管7外圆上的螺纹为止。将压套4以内螺纹向下的方式从立柱1下端装入,再用插销11将挡圈6固定在立柱1的下端上。当预埋管7四周的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将立柱1下端插入预埋管7的盲孔内,再用手或专用工具旋转压套4推压立柱1下部的挡圈6,将立柱1紧压在预埋管7内。再将横杆2两端的卡板9自上而下插入立柱1上的插座8,弹簧片10被插座8推压弯曲并嵌入卡板9的缺口11内;当卡板9穿过插座8、横杆2触碰插座8的上端面时,卡板9下部的弹簧片10弹出为自由状态,被安装的杆件处于使用状态。弹簧片10可设计为上部Z字形、整片内倾,使弹簧片10处于自由状态时,其Z字形部分在承受向下的推力时,弹簧片10向内弯曲,直至其上部的Z字形弯钩钩住插座8的底部外侧,在推力的偏心作用下,弹簧片10整体向外倾斜,但Z字形弯钩卡住了插座8的底部,从内、外两个方向上限制了弹簧片10的弯曲,因此具有自稳定性,此时向下推力由弹簧片10承受并依靠自身强度支撑,使卡板9在使用中不致退出,竖杆3也不会脱落。根据施工方案的安全要求,在立柱1上可安装上、中、下三根横杆2,也可安装上、中两根。横杆2安装完毕,将竖杆3的卡板9从左向右水平插入横杆2中部的插座8内,插入固定的方法同前。对于直线设置的围护栏杆,插接在立柱1两侧插座8中的横杆2的中心线为平行排列,对于直角或其他角度设置的围护栏杆,插接在立柱1两侧插座8中的横杆2的中心线为相互垂直或呈一定角度排列。拆除本工具型插接式围护栏杆时,可用手或工具推动立杆3或横杆2两端的弹簧片10,使其向卡板9上的缺口11方向弯曲,弹簧片10并推动卡板9退离插座8,即可拔出卡板9、拆除立杆3或横杆2。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设工程插接式临边围护栏杆,包括立柱(1)、横杆(2)、预埋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管(7)露出地面的部分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插入预埋管(7)的一端上套装有挡圈(6),挡圈(6)通过穿过立柱(1)的插销(12)安装在立柱(1)上,挡圈(6)上套装有压套(4),压套(4)通过内螺纹与预埋管(7)相连;在立柱(1)与横杆(2)相连的位置处连接有插座(8),横杆(2)的端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插座(8)中从而使横杆(2)的一端与立柱(1)相连的卡板(9),卡板(9)穿出插座(8)的下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下端上还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设工程插接式临边围护栏杆,包括立柱(1)、横杆(2)、预埋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管(7)露出地面的部分上设有外螺纹,立柱(1)插入预埋管(7)的一端上套装有挡圈(6),挡圈(6)通过穿过立柱(1)的插销(12)安装在立柱(1)上,挡圈(6)上套装有压套(4),压套(4)通过内螺纹与预埋管(7)相连;在立柱(1)与横杆(2)相连的位置处连接有插座(8),横杆(2)的端部连接有用于插入插座(8)中从而使横杆(2)的一端与立柱(1)相连的卡板(9),卡板(9)穿出插座(8)的下端上安装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的上端位于插座(8)外侧,在卡板(9)下端上还设有供弹簧片(10)变形收缩的缺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工程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承胜,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