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志专利>正文

金属高塔低桅杆吊装装置及吊装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0386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金属高塔低桅杆吊装装置及吊装制造方法。有低桅杆框架、葫芦和导轮;桅杆高为高塔的1/3~1/2;桅杆上固定上、下两层导轮,导轮中心轴沿高塔外圆切线布置,其间距为20~50mm。高塔由若干塔节焊接而成,采用提升上一节,推入下一节,然后焊接,以此重复使塔节不断增高制造完成。导轮控制塔节上升直线度和重心的位移。桅杆下端设斜面支撑基脚,增大翻转半径,使框架坚实稳固。上升不偏转、不倾斜、直线上升。与现有高度为塔高2/3以上的高桅杆框架相比,克服了高桅杆吊装困难,高空作业不安全、需用大吊车和加‘风浪绳’等弊端,同时桅杆低,节省材料,工程简便,减少投资。可用于各种金属高塔,特别是石化部门用的高大塔类的现场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高塔的一种吊装装置和吊装制造方法,属专门用途的建筑物,如:塔;桅杆等架设方法类(E04H)。本吊装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塔高大于30米的金属高塔的安装。(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金属高塔,如石化部门用的制造化工产品的再生塔,见图9,再生塔1为圆形塔由多节圆环塔节1a1、1a2.......1an焊接而成。吊装装置N如下构成:桅杆框架2n周向由多根竖向桅杆2.1n和两根桅杆间的横梁2.2n形成多面体;多面体正面最宽,有顶横梁,无底横梁,以便推入塔节。周向桅杆数由框架强度稳定性选择。每根顶横梁至少装一组人工葫芦3,葫芦带有上钩3.2、钢链3.3和挂钩4;每个葫芦用上钩3.2挂在顶横梁上套有的钢环3.1上,葫芦位置固定不动,人工拉动吊钩4带动钢链3.3上下移动,并挂接在塔节外周的吊耳1b上。桅杆框架2n高度h2n取为大于塔高H1的2/3,称为高桅杆框架。高桅杆框架再生塔吊装制造方法是采用传统的倒装法,即是在高桅杆框架内从地面焊接第一个塔节后吊装上升、推入下一塔节并焊接为一体,再吊装上升,循环此过程,塔节组件不断增高上升,直至高塔制成。上述传统的金属高塔高桅杆装置及吊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金属高塔低桅杆吊装装置,包括桅杆框架(2)、固定在桅杆框架上的周向多个人工葫芦(3),其特征是 A)桅杆框架(2)高度h↓[2]取为高塔(1)总高H↓[1]的1/3~1/2倍; B)桅杆框架(2)中每根桅杆(2.1)上沿塔高Z向设置上、下两组导轮组件(5),由此桅杆框架(2)内形成上、下两层周向布置的导轮组件(5);每组导轮组件(5)中导轮轴(5.2)与该处高塔外圆切线(1.1)平行,该切线(1.1)与导轮(5.1)边缘处O5间的径向间距Δ5取为20~50mm;导轮(5.1)通过导轮轴(5.2)和支撑架(5.3)支撑于桅杆(2.1)上,导轮(5.1)与高塔各塔节间为滑动配合; C)桅杆框架(2...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高塔低桅杆吊装装置,包括桅杆框架(2)、固定在桅杆框架上的周向多个人工葫芦(3),其特征是A)桅杆框架(2)高度h2取为高塔(1)总高H1的1/3~1/2倍;B)桅杆框架(2)中每根桅杆(2.1)上沿塔高Z向设置上、下两组导轮组件(5),由此桅杆框架(2)内形成上、下两层周向布置的导轮组件(5);每组导轮组件(5)中导轮轴(5.2)与该处高塔外圆切线(1.1)平行,该切线(1.1)与导轮(5.1)边缘处O5间的径向间距Δ5取为20~50mm;导轮(5.1)通过导轮轴(5.2)和支撑架(5.3)支撑于桅杆(2.1)上,导轮(5.1)与高塔各塔节间为滑动配合;C)桅杆框架(2)下方与地面间设加固的斜面支撑基脚(2.3)。2.按权利要求1所述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斜面支撑基脚(2.3)高度h2.3取为0.2~0.35桅杆框架高h2,斜面支撑基脚(2.3)与地面的斜角α2.3取为60°。3.按权利要求1所述吊装装置,其特征是上组导轮组件(5)设置在桅杆(2.1)的顶端;下组导轮组件(5)设置在桅杆(2.1)下端距地面高度h5为一个塔节高处h1。4.按权利要求1所述吊装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架(5.3)包括套于导轮轴(5.2)伸出两端的两块连接筋板(5.3a),每块连接筋板(5.3a)一端开有与导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