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及安装方法,半潜驳轨道工装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底板,底板设置于半潜驳的甲板上,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设置有多组轨道,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平台。通过在甲板上设置底板,并在底板上设置轨道,可实现半潜驳上的轨道的模块式生产,减少对半潜驳的施工占用时间。并且可在不需要使用轨道时将半潜驳轨道工装进行拆除,减少对半潜驳的甲板的结构改变。通过在轨道的两侧设置支撑平台,可在移船工作过程中为移船小车上的钢支架提供支撑平面,减少在移船过程中在甲板上铺设钢板的工作,降低对移船小车的油缸的行程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平地移船下水方式大多采用带行走驱动的液压小车,部分小型船采用动力模块车下水方式。产品船下水时通过移船小车顶起钢支架整船平移到半潜驳,过驳后小车下降坐墩完成产品船的转移。采用移船小车进行移船下水的方式,需要在半潜驳的甲板面上设置移船小车行走的轨道,对于甲板面的水平度要求较高。直接在半潜驳的甲板面上安装轨道,因轨道突出甲板面,在整船过驳后,移船小车需要下降并进行坐墩,整船会落在抬船使用的钢支架上,但此时,受限于移船小车油缸的行程以及移船小车的净空高度,钢支架的支撑脚无法直接以甲板面作为支撑平面,需在甲板面增加一定数量的钢板进行增高,小车才有下降空间,并且最终从船底下退出。整个过程中,对于半潜驳的甲板面平整度要求较高,在坐墩过程中需要现场工作人员人工进行垫设钢板,使得移船时的工作量较大,并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及安装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轨道安装的难度,以及移船时工作人员工作量。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半潜驳的甲板上,所述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设置有多组轨道,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平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轨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轨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座和所述固定座上设置的压板,所述压板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的侧面将所述轨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承压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压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底板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吊码,吊码位于所述支撑平台靠近所述轨道的一侧。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在半潜驳的甲板上按照设计图纸划线;步骤S200、将半潜驳轨道工装吊装至所述甲板上;步骤S300、对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校准;步骤S400、将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固定在所述甲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00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在所述甲板上按照设计图纸划出安装位置线;步骤S120、在所述甲板上间隔划设检查线;步骤S130、对应所述检查线竖立标杆,并在所述标杆上划出基准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300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0、将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对照划线进行定位;步骤S320、利用垫板对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进行调平;步骤S330、对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的上端面进行校平,使得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的上端面的高度误差不大于1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400中将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的底板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甲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甲板上设置底板,并在底板上设置轨道,可实现半潜驳上的轨道的模块式生产,减少对半潜驳的施工占用时间。并且可在不需要使用轨道时将半潜驳轨道工装进行拆除,减少对半潜驳的甲板的结构改变。通过在轨道的两侧设置支撑平台,可在移船工作过程中为移船小车上的钢支架提供支撑平面,减少在移船过程中在甲板上铺设钢板的工作,降低对移船小车的油缸的行程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半潜驳轨道工装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轨道;3、支撑平台;4、固定件;5、弹性垫板;6、支撑板;7、承压板;8、吊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底板1,底板1设置于半潜驳的甲板上,底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设置有多组轨道2,轨道2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平台3。通过在甲板上设置底板1,并在底板1上设置轨道2,可实现半潜驳上的轨道2的模块式生产,减少对半潜驳的施工占用时间。并且可在不需要使用轨道2时将半潜驳轨道2工装进行拆除,减少对半潜驳的甲板的结构改变。通过在轨道2的两侧设置支撑平台3,可在移船工作过程中为移船小车上的钢支架提供支撑平面,减少在移船过程中在甲板上铺设钢板的工作,降低对移船小车的油缸的行程的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上对应轨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轨道2的固定件4,固定件4包括固定设置于底板1上的固定座和固定座上设置的压板,压板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延伸至轨道2的侧面将轨道2固定于底板1上。通过利用固定件4对轨道2进行可拆卸式固定,可方便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对轨道2进行维护更新,减少资源的耗费。优选的,轨道2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弹性垫板5。在轨道2与底板1之间设置弹性垫板5,可对轨道2起到缓冲作用,将轨道2受到的来自移船小车垂直作用力和水平作用力传递至底板1及甲板。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包括支撑板6和设置于支撑板6和底板1之间的承压件。具体的,承压件包括多个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承压板7,承压板7与底板1垂直设置,支撑板6平行底板1设置。通过采用支撑板6和承压板7制作的长条行的支撑平台3,可有效的取代掉在移船过程中用到的起到垫高作用的钢板,减少铺设钢板所带来的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支撑平台3设置为独立的多个。可选的,在底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板用于对底板1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半潜驳的甲板上,所述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设置有多组轨道,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半潜驳的甲板上,所述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设置有多组轨道,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轨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轨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座和所述固定座上设置的压板,所述压板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的侧面将所述轨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承压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底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驳轨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吊码,吊码位于所述支撑平台靠近所述轨道的一侧。7.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志,张光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