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张拉机,它由桥式可调钢架(1)、轨道车(2)、拉管臂(4)、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钢丝绳(3)、拉管芯横梁(5)、铁钩(25)、楔形横梁锚具(12)、楔形钢筋锚具(15)、张拉横梁(16)、轨道(27)、千斤顶的端部组成;其特征在于三对轨道(27)固定在桥式可调钢架(1)的上面,轨道车(2)设在中间的轨道(27)上,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侧的轨道(27)上,拉管臂(4)的一端固定在轨道车(2)的顶部,拉管臂(4)的另一端由钢丝绳(3′)与拉管芯横梁(5)的一侧相连接,拉管芯横梁(5)的另一侧由钢丝绳(3′)与铁钩(25)相连接,轨道车(2)的两个外下角分别由钢丝绳(3)与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的内上角拉接固定,两个张拉横梁(1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端的底脚(17)内,张拉横梁(16)与底脚(17)之间锚固有楔形横梁锚具(12),张拉横梁(16)内设有钢筋通道(28),钢筋通道(28)内设有楔形钢筋锚具(15),千斤顶的端部由张拉手臂(13)、支撑横梁(18)、槽钢支柱(19)、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顶压手臂(22)、二号槽钢支柱(19′)组成;槽钢支柱(19)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的缸体上,支撑横梁(18)的一端与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一端与支撑横梁(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与底脚(17)相接触,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及顶压手臂(22)和张拉手臂(13)的尾部设在槽钢支柱(19)、二号槽钢支柱(19′)和支撑横梁(18)内,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设在顶压横梁(21)的后侧,顶压手臂(22)设在顶压横梁(21)的前侧并与楔形横梁锚具(12)的尾端相接触,张拉手臂(13)钩在底脚(17)内的张拉横梁(16)上,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的后部与千斤顶的顶压油缸相连接,张拉手臂(13)的尾部与千斤顶的张拉油缸相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张拉机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由预制构件厂制作的预应力空心板已不能适应建筑的需要。它的缺点是整体性差,两块预应力空心板之间必然错缝,使楼板(天棚或地面)产生缝隙,一则破坏室内的美感,二则一但楼上暖气或自来水跑水,会顺着缝隙流到楼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建筑大都采用楼板整体浇筑。但空心板的浇筑工艺比较复杂,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改变上述缺陷,直接浇筑实心楼板,而实心楼板的隔音性较差,又影响了房屋的销售。有些建筑商采用在楼板中埋设内填稻草的薄塑料管浇筑空心楼板,虽然隔音效果较好,但又增加了成本。公开号为CN1278576A及公开号为CN136858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但由于其工艺都不很成熟,都不易在实际施工中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张拉机,它具有在建筑物进行楼板施工时,完成整体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使建筑物的楼板在防渗漏,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减轻自重,提高隔音效果,降低成本等方面得到改善的特点。本技术由桥式可调钢架1、轨道车2、拉管臂4、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钢丝绳3、拉管芯横梁5、铁钩25、楔形横梁锚具12、楔形钢筋锚具15、张拉横梁16、轨道27、千斤顶的端部组成;三对轨道27固定在桥式可调钢架1的上面,轨道车2设在中间的轨道27上,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侧的轨道27上,拉管臂4的一端固定在轨道车2的顶部,拉管臂4的另一端由钢丝绳3′与拉管芯横梁5的一侧相连接,拉管芯横梁5的另一侧由钢丝绳3′与铁钩25相连接,轨道车2的两个外下角分别由钢丝绳3与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的内上角拉接固定,两个张拉横梁1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端的底脚17内,张拉横梁16与-->底脚17之间锚固有楔形横梁锚具12,张拉横梁16内设有钢筋通道28,钢筋通道28内设有楔形钢筋锚具15,千斤顶的端部由张拉手臂13、支撑横梁18、槽钢支柱19、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顶压手臂22、二号槽钢支柱19′组成;槽钢支柱19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的缸体上,支撑横梁18的一端与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一端与支撑横梁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与底脚17相接触,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及顶压手臂22和张拉手臂13的尾部设在槽钢支柱19、二号槽钢支柱19′和支撑横梁18内,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设在顶压横梁21的后侧,顶压手臂22设在顶压横梁21的前侧并与楔形横梁锚具12的尾端相接触,张拉手臂13钩在底脚17内的张拉横梁16上,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的后部与千斤顶的顶压油缸相连接,张拉手臂13的尾部与千斤顶的张拉油缸相连接。本技术具有在建筑物进行楼板施工时,完成整体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使建筑物的楼板在防渗漏,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减轻自重,隔声,降低成本等方面得到改善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楔形钢筋锚具15及张拉横梁16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预应力钢筋张拉及千斤顶的端部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桥式可调钢架1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见图1-图7)本实施方式由桥式可调钢架1、轨道车2、拉管臂4、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钢丝绳3、拉管芯横梁5、铁钩25、楔形横梁锚具12、楔形钢筋锚具15、张拉横梁16、轨道27、千斤顶的端部组成;三对轨道27固定在桥式可调钢架1的上面,轨道车2设在中间的轨道27上,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侧的轨道27上,拉管臂4的一端固定在轨道车2的顶部,拉管臂4的另一端由钢丝绳3′与拉管芯横梁5的一侧相连接,拉管芯横梁5的另一侧由钢丝绳3′与铁钩25相连接,轨道车2的两个外下角分别由钢丝绳3与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的内上角拉接固定,两个张拉横梁1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端的底脚17内,张拉横梁16与底脚17之间锚固有楔形横梁锚具12,张拉横梁16内设有钢筋通道28,钢筋通道28内设有楔形钢筋锚具15,千斤顶的端部由张拉手臂13、-->支撑横梁18、槽钢支柱19、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顶压手臂22、二号槽钢支柱19′组成;槽钢支柱19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的缸体上,支撑横梁18的一端与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一端与支撑横梁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二号槽钢支柱19′的另一端与底脚17相接触,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及顶压手臂22和张拉手臂13的尾部设在槽钢支柱19、二号槽钢支柱19′和支撑横梁18内,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设在顶压横梁21的后侧,顶压手臂22设在顶压横梁21的前侧并与楔形横梁锚具12的尾端相接触,张拉手臂13钩在底脚17内的张拉横梁16上,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的后部与千斤顶的顶压油缸相连接,张拉手臂13的尾部与千斤顶的张拉油缸相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二:(见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拉管芯横梁5与三个铁钩25由三根钢丝绳3′相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拉管芯横梁5与三个铁钩25相连接,可使拉管臂4一次拉出三个钢管芯模,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原理:在建筑物每一层墙体砌筑平口并支模板后,按建筑物的跨度调节桥式可调钢架1的跨度,沿建筑物的墙体方向组合安装桥式可调钢架1,在组合的桥式可调钢架1的上面固定三对轨道27,将轨道车2设置在中间的轨道27上,将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设置在两侧的轨道27上,并用钢丝绳3将轨道车2和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牵拉固定,安装拉管臂4,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端的底脚17内安装张拉横梁16,将预应力钢筋14的两端设置在张拉横梁16的钢筋通道28内,用楔形钢筋锚具15锚固预应力钢筋14,用千斤顶及端部的支撑横梁18、槽钢支柱19、顶压横梁21、顶压横梁的槽钢支柱20、顶压手臂22及张拉手臂13拉动张拉横梁16对预应力钢筋14进行张拉,张拉完毕后用楔形横梁锚具12将张拉横梁16锚固在底脚17内,撤下千斤顶,然后绑扎钢筋,浇筑板底的混凝土,振实,安装钢管芯模,一端(该端内部焊有十字钢筋用以拉管,在外墙处)穿过端模板,一端(该端为死头,在内墙处)穿过钢筋制成的井字支架,另一跨也如此操作,继续浇筑剩余部分的混凝土,振实后养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放松或剪断预应力钢筋14,卸下张拉横梁16,轮道车2的上部可旋转,用轮道车2上的拉管臂4一端的铁钩25从两个方向分别拉出钢管芯模,即浇筑成为整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整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张拉机,它由桥式可调钢架(1)、轨道车(2)、拉管臂(4)、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钢丝绳(3)、拉管芯横梁(5)、铁钩(25)、楔形横梁锚具(12)、楔形钢筋锚具(15)、张拉横梁(16)、轨道(27)、千斤顶的端部组成;其特征在于三对轨道(27)固定在桥式可调钢架(1)的上面,轨道车(2)设在中间的轨道(27)上,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侧的轨道(27)上,拉管臂(4)的一端固定在轨道车(2)的顶部,拉管臂(4)的另一端由钢丝绳(3′)与拉管芯横梁(5)的一侧相连接,拉管芯横梁(5)的另一侧由钢丝绳(3′)与铁钩(25)相连接,轨道车(2)的两个外下角分别由钢丝绳(3)与两个移动拉伸作业平台(6)的内上角拉接固定,两个张拉横梁(16)分别设在桥式可调钢架(1)两端的底脚(17)内,张拉横梁(16)与底脚(17)之间锚固有楔形横梁锚具(12),张拉横梁(16)内设有钢筋通道(28),钢筋通道(28)内设有楔形钢筋锚具(15),千斤顶的端部由张拉手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