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普通自行车凭借其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中国也因人口众多而一度成为自行车使用的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无污染、无噪声、轻便节能的交通工具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和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不断提升后,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机动车和传统自行车的替代产品,不断激发市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诉求。为了使电动自行车的携带更加方便,于是衍生出了折叠的电动自行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折叠部分往往是车架,车架折叠后各部件在转动后会失去展开时的支撑作用,因此折叠后不得不采用摊倒的放置方式,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收纳,并且在展开的时候需要先将自行车立起来调整好位置后才可以正确展开,折叠过程较为繁琐,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410326210.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或自行车的快速折叠结构,包括前车架,鞍管,连接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0),前车架(10)的上方转动连接一沿车长方向横向布置的杆状型材(20);后车架(30),其包含用于后轮(1)及电源(2)的安装件,且铰接于杆状型材(20)的后端下方,使得前车架(10)与后车架(30)可互朝对方移动而实现收折;所述前车架(10)与后车架(30)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与前车架(10)铰接的第一连杆(41)和与后车架(30)铰接的第二连杆(42),还包括与第一、第二连杆(41、42)的端部分别铰接的连接板(40),且在第一连杆(41)和连接板(40)的铰接位点旁侧、第二连杆(42)与连接板(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0),前车架(10)的上方转动连接一沿车长方向横向布置的杆状型材(20);后车架(30),其包含用于后轮(1)及电源(2)的安装件,且铰接于杆状型材(20)的后端下方,使得前车架(10)与后车架(30)可互朝对方移动而实现收折;所述前车架(10)与后车架(30)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与前车架(10)铰接的第一连杆(41)和与后车架(30)铰接的第二连杆(42),还包括与第一、第二连杆(41、42)的端部分别铰接的连接板(40),且在第一连杆(41)和连接板(40)的铰接位点旁侧、第二连杆(42)与连接板(40)的铰接位点旁侧分别设有第一锁紧机构用于固定铰接位置;所述的后车架(30)包括撑脚(31),所述撑脚(31)在电动自行车的收折位与展开位时用于配合前轮(3)、后轮(1)构成三点站立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10)包括前轮支架(11)及设置在前轮支架(11)上方的车把组件,前轮支架(11)包括前叉(12)及所述前叉(12)向上延伸的转向杆(13),前叉(12)的下方设置有前轮(3),转向杆(13)的上端与车把支撑座(50)固定连接;所述车把支撑座(50)的左右两侧向上延伸有车把支撑脚(51),左右两侧的车把支撑脚(51)上分别铰接有左车把(52)和右车把(53),左车把(52)、右车把(53)绕各自的铰接轴转动至竖向的收纳位和横向布置的展开位,且在左车把(52)和右车把(53)相邻的端部把身上设有外螺纹并由对应设置内螺纹的套筒(54)旋拧连接或断开;所述转向杆(13)上还设有同轴布置的套管(14),套管(14)的侧壁向后延伸有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第二支撑立板(141、142),所述的第一连杆(41)的端部插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立板(141、142)之间并由销轴固定;所述的后车架(30)包括后置底座(32),后置底座(32)的前部斜向上延伸有后置连接杆(33),所述后置连接杆(33)悬伸端部与杆状型材(20)铰接连接;后置底座(32)的后部向后延伸有后轮支架(34),后轮支架(34)的下方设有后轮(1),后轮(1)中心位置设有轮毂电机(4)并由设置在后置底座(32)上的电源(2)供电,后轮(1)上还设有制动单元,制动单元的控制线沿后置连接杆(33)和杆状型材(20)布置并延伸到左车把(52)或右车把(5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昌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邦富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