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轴箱体刷及地面变轨设施,其中,轴箱体刷包括支撑座和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多片弹性刷片,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清理变轨距转向架的轴箱体底部的异物,使轴箱体底部光滑、整洁,且不损伤轴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箱体刷及地面变轨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箱体刷及地面变轨设施。
技术介绍
变轨距转向架利用地面变轨设施实现自动变轨,变轨距转向架运行过程中,轴箱体底部表面经常粘附油泥、污垢、碎屑等异物,变轨距转向架变轨时轴箱体支撑在地面变轨设施的支撑轨上,以释放车轮的载荷,这些异物会进入变轨转向架的轴箱体与地面变轨设施的支撑轨之间,从而影响轴箱体与支撑轨之间的正常摩擦,可能导致轴箱体、支撑轨异常磨损或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箱体刷,能够有效清理变轨距转向架的轴箱体底部的异物,使轴箱体底部光滑、整洁,且不损伤轴箱体。(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箱体刷,其包括支撑座和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多片弹性刷片,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其中,每片所述弹性刷片安装在安装支板上,所述安装支板的顶部设有插槽,所述弹性刷片的下端插设在所述插槽中。其中,所述插槽呈开口小底部大的楔形槽或燕尾槽。其中,所述弹性刷片通过所述安装支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安装支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支撑轴穿过两侧所述托板上的连接孔以及多片所述弹性刷片下方的所述通孔,并通过紧固连接件将所述支撑轴与两侧的所述托板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弹性刷片在所述支撑座上的位置。其中,相邻所述弹性刷片之间的所述支撑轴上均套设有隔套,以将多片所述弹性刷片一一隔开。其中,所述托板的底部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相对两侧设有向外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支撑座由支撑板弯折而成,形成类几字型。其中,所述安装支板为金属板;所述弹性刷片由塑料猪鬃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面变轨设施,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支撑轨和上述所述的轴箱体刷,所述轴箱体刷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支撑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轴箱体刷通过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其中,沿所述支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轴箱体的底部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箱体刷,包括支撑座和间隔设于支撑座上的多片弹性刷片,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类似于屋顶的形状,当变轨距转向架的轴箱体经过轴箱体刷时,由于弹性刷片的顶部沿轴箱体的往复移动方向均呈由低到高的形状,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车轮直径的变轨距转向架通过时轴箱体底部的双向清洁,能够有效清理变轨转向架轴箱体底部的异物,使轴箱体底部光滑、整洁,且不伤及轴箱体本体,适用性强,覆盖范围广;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有利于弹性刷片与轴箱体底部接触均匀,实现异物的彻底清扫,弹性刷片具有自复位功能,能够满足多次使用;该轴箱体刷整体结构简单,更换维护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面变轨设施,采用在支撑轨的两端均设置上述轴箱体刷,轴箱体刷能够适应不同车轮直径的轴箱体,即适应轴箱体距离轴箱体刷具有不同的高度,满足轴箱体双向通过支撑轨时,均能对轴箱体底部进行有效清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沿支撑轴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中的弹性刷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中的托板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轴箱体刷中的托板的俯视图;图中:1:弹性刷片;2:安装支板;21:插槽;22:通孔;3:支撑座;31:翻边;4:托板;41:连接孔;42:螺纹孔;5;支撑轴;6:螺母;7:隔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箱体刷,其包括支撑座3和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3上的多片弹性刷片1,即多片弹性刷片1平行设于支撑座3的上部,所述多片弹性刷片1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渐变形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呈类似于屋顶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1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有利于弹性刷片1与轴箱体底部接触均匀,实现异物的彻底清扫。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以轴箱体随变轨距转向架一起从左向右移动为例,轴箱体经过轴箱体刷的上部,弹性刷片1的顶部高度从左向右呈由低到高的形状,对于不同车轮直径的变轨距转向架,轴箱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此时弹性刷片1呈由低到高的前顶部不同位置与轴箱体的底部接触;同理,当轴箱体从右向左移动时,弹性刷片1呈由低到高的后顶部不同位置与轴箱体的底部接触;从而清理轴箱体底部的异物,使轴箱体底部光滑、整洁。本实施例的弹性刷片1具有自复位功能,能够满足多次使用;该轴箱体刷整体结构简单,更换维护方便。具体地,为了方便弹性刷片1安装,如图4和图5所示,每片所述弹性刷片1安装在安装支板2上,所述安装支板2的顶部设有插槽21,所述弹性刷片1的下端插设在所述插槽21中,为了确保弹性刷片1安装后不会脱落,所述插槽21呈开口小底部大的楔形槽或燕尾槽,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弹性刷片1的底部呈与所述插槽21的形状相匹配的凸起,安装时,弹性刷片1的凸起可以从插槽21的侧边开口滑入插槽21。具体地,所述弹性刷片1通过所述安装支板2安装在所述支撑座3上,所述安装支板2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支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通孔22,所述支撑座3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托板4,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托板4上设有与两个通孔22一一对应的连接孔41,通过两个支撑轴5对应穿过两侧所述托板4上的连接孔41以及多片所述弹性刷片1下方的安装支板2上的通孔22,并通过紧固连接件将所述支撑轴5与两侧的所述托板4固定连接,支撑轴5的两端设有螺纹,可以通过螺母6拧在支撑轴5的螺纹段并压紧托板4,两侧的托板4将位于其中的所有弹性刷片1和隔套7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箱体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多片弹性刷片,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箱体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间隔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多片弹性刷片,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共同形成从两侧向中部由低逐渐升高的形状,所述多片弹性刷片的顶部加工成与轴箱体的底部相匹配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箱体刷,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弹性刷片安装在安装支板上,所述安装支板的顶部设有插槽,所述弹性刷片的下端插设在所述插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箱体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呈开口小底部大的楔形槽或燕尾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箱体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刷片通过所述安装支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安装支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支撑轴穿过两侧所述托板上的连接孔以及多片所述弹性刷片下方的所述通孔,并通过紧固连接件将所述支撑轴与两侧的所述托板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弹性刷片在所述支撑座上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箱体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徐锋,邓鸿剑,孙笃玲,乔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