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检测车厢的举升状态和车厢的举升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很多车都有一个可以举升的车厢,在举升时可以把车厢里的东西倾倒出去。比如说渣土车,它的用途就是把渣土从一个地方拉到另外一个地方,通过举升车厢,把里面的渣土倾倒出去。车厢的举升的动力来自于汽车发动机,通过把发动机的动力输送到举升系统来实现车厢的举升。车辆的油门踩的重,发动机转速快,车厢举升速度快,油门踩的轻,发动机转速慢,车厢举升速度慢。司机在举升车厢时,司机在驾驶室,并不能直观的看到车厢当前的举升角度,这样会造成有时候举升角度不够高,不能把车厢里的东西卸载干净,于是不得不再次去执行举升操作;或者是举升过渡,不仅浪费燃油,而且有可能损坏举升系统。此外,对于渣土车来说,绝大多数的车厢举升都意味着在倾倒渣土。渣土车在非指定地点倾倒渣土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渣土车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执行过举升操作,这一点对于监管部门非常有用。目前有些举升检测方法是通过装在车厢上的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来检测车厢的举升状态的。通过该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计算出车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而得出车厢是否处于举升状态。但这种单一的传感器检测方法有个弊端:车厢与水平面之间有个夹角并不表示车厢一定是举升了;比如车辆本身停靠在一个斜坡上,此时车厢与水平面形成了一个夹角,事实上车厢是没有举升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举升检测方法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包括:S1、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S2、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S3、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S4、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一关系模型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c=arccos(z1/g)其中,c表示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z1表示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车厢的第一重力加速度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进一步地,所述S2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二关系模型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b=arccos(z2/g)其中,b表示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z2表示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车身的第二重力加速度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进一步地,所述S3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三关系模型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d=c-b其中,d表示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c表示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b表示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进一步地,所述S4具体包括:若d>θ,则表示车厢举升;若d≤θ,则表示车厢未举升;其中,θ为预先设定的夹角阈值。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S5、在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之后,将车辆的举升状态的识别结果以及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发送至位于驾驶室内的显示屏幕上进行显示,以供司机参考。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系统,包括:处理器、判断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厢的第一加速度,并将获取的第一加速度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身的第二加速度;并将获取的第二加速度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速度计算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计算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所述判断器用于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位于驾驶室内的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器发送的车辆的举升状态的识别结果,以及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并将车辆的举升状态的识别结果以及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进行显示,以供司机参考。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的步骤。由上面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最后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本专利技术利用两个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车厢的举升状态和车厢的举升角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计算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各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举升状态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解决
技术介绍
部分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在本步骤中,车厢上安装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获取车厢的第一加速度,进而根据车厢的第一加速度可以得到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步骤102: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在本步骤中,车身上安装有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获取车身的第一加速度,进而根据车身的第二加速度可以得到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在本步骤中,根据基于同一参照物的相对原理,由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以及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可以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步骤104: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在本步骤中,由于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就代表了车厢的举升角度,因此,可以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如当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d为0时,表示车厢未举升;当d>0时表示车厢有举升。由上面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S2、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S3、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S4、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举升状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利用安装在车厢上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S2、利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S3、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S4、根据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一关系模型获取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c=arccos(z1/g)其中,c表示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z1表示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车厢的第一重力加速度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二关系模型获取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b=arccos(z2/g)其中,b表示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z2表示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车身的第二重力加速度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根据下面第三关系模型获取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d=c-b其中,d表示车厢与车身之间的夹角,c表示车厢与水平面的第一夹角,b表示车身与水平面的第二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若d>θ,则表示车厢举升;若d≤θ,则表示车厢未举升;其中,θ为预先设定的夹角阈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S5、在识别车辆的举升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强,沈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