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及双向充放电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及双向充放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充电技术广泛采用的是交流枪、直流枪、受电弓和无线充电方案。其中交流枪和无线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充电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新能源车的使用效率。而直流枪虽然充电电流有所突破,但充电枪的重量给使用者造成很大困惑,同时人工插枪也会导致电气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受电弓方案被开始使用,但是独立的无线通信方案和通过点与点检测方案给系统埋下了安全隐患。并且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车辆将可成为最大的移动储能设备,而目前单向的充电方式完全忽略了车辆的储能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及双向充放电控制方法,以改善现有的充电技术存在的人工进行充电安全性能差,且只能单向充电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所述双向充放电系统包括固定充电端及移动端,所述固定充电端包括固定端显控模块及充电臂,所述移动端包括移动端显控模块;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用于依据充放电指令生成充电臂对接指令,并将所述充电臂对接指令发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充放电系统包括固定充电端及移动端,所述固定充电端包括固定端显控模块及充电臂,所述移动端包括移动端显控模块;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用于依据充放电指令生成充电臂对接指令,并将所述充电臂对接指令发送至所述固定充电端;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充电臂对接指令进行充电臂对接;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还用于确认所述充电臂的对接状态;当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确认所述充电臂的对接完成时,所述移动端通过所述充电臂进行充电或放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充放电系统包括固定充电端及移动端,所述固定充电端包括固定端显控模块及充电臂,所述移动端包括移动端显控模块;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用于依据充放电指令生成充电臂对接指令,并将所述充电臂对接指令发送至所述固定充电端;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充电臂对接指令进行充电臂对接;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还用于确认所述充电臂的对接状态;当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确认所述充电臂的对接完成时,所述移动端通过所述充电臂进行充电或放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包括电池单元及BMS主控模块,所述BMS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所述BMS主控模块还与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电连接,所述BMS主控模块用于检测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并将检测到的电池状态发送至移动端显控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还用于获取停止充放电指令;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还用于将获取的停止充放电指令发送至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停止充放电指令收回所述充电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显控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端的充电臂到位检测开关的检测状态;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还用于获取固定充电端的充电臂到位开关的检测状态;所述固定端显控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移动端的充电臂到位检测开关的检测状态和固定充电端的充电臂到位开关的检测状态均为充电臂已到位时,确认所述充电臂已经对接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充电端包括市电单元及交直流双向变换器,所述市电单元与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市电单元还与电网电连接,所述市电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端充电时获取市电,将获取的市电传输至交直流双向变换器,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通,于勤录,邓文聪,梁土生,梁武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