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98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目的在于寻找更为有效电源保护控制的实现方案,其包括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IN、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OUT、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通过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晶体管Q2、晶体管Q4的设置,使得电路短路时通过导通晶体管Q2,关闭晶体管Q4改变电流走向的方式降低了短暂过大的电流引起电源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Power Protection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ontrol circuit, aiming at finding a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ontrol, which includes input IN connected with power input terminal, output OUT connected with load, transistor Q1, transistor Q2, transistor Q3, transistor Q4, sampling resistance R1, sliding resistance R2, resistance R3 and resistance R4.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ontrol circuit which reduces the risk of power supply damage caused by short-term excessive current by setting sampling resistance R1, sliding resistance R2, transistor Q2 and transistor Q4, so that when the circuit is short-circuited, it can change the current direction by turning on transistor Q2 and turning off transistor Q4, thereby improving th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保护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作为各类电子元器件工作的能量来源,在电路的设计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实际中,每一个电路都有可能存在电路短路接地导致输出电流过大的风险,而短暂过大的电流是很容易引起电源损坏的,因此在电路设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电源保护控制的实现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减弱短路输出电流的电源保护控制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IN、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OUT、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其中,所述晶体管Q1、晶体管Q3、晶体管Q4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IN,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过所述采样电阻R1后与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滑变电阻R2与所述电阻R4串联后与所述采样电阻R1相并联,所述滑变电阻R2的抽头与所述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所述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3与所述晶体管Q4连接处。优选地,所述晶体管Q1的型号为2N3055。优选地,所述晶体管Q2和所述晶体管Q4的型号为BC546。优选地,所述晶体管Q3的型号为BD1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通过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晶体管Q2、晶体管Q4的设置,使得电路短路时通过导通晶体管Q2,关闭晶体管Q4改变电流走向的方式降低了短暂过大的电流引起电源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其包括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IN、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OUT、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其中,晶体管Q1、晶体管Q3、晶体管Q4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输入端IN,电阻R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的基极与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与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过采样电阻R1后与输出端OUT连接;滑变电阻R2与电阻R4串联后与采样电阻R1相并联,滑变电阻R2的抽头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输出端OUT,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3与晶体管Q4连接处。优选地,晶体管Q1的型号为2N3055;晶体管Q2和晶体管Q4的型号为BC546;晶体管Q3的型号为BD13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下面简述其工作原理,其中,设定:电阻R3的阻值为4.7K欧姆;滑变电阻R2的最大阻值为5K欧姆;电阻R4为1K欧姆;采样电阻R1的阻值为0.5欧姆,功率为10瓦。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滑变电阻R2的电阻最低时,晶体管Q2开始导通,而晶体管Q4的基极电压短路到输出端OUT,使基极电流和负载感测的输出电压减小,防止电流进一步流动。在实际测试中,当把负载短路,也即零电阻,如果电流限制在8.4安培,电路可以处理14伏的最大电源电压;当电流限制在4.2安培时,电路可以处理高达27伏的电源电压;当直接接地时,如果设置的电流为1.9安培,则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可处理的最大电压为60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电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晶体管Q1的型号为2N3055,因此,其能承受很大的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通过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晶体管Q2、晶体管Q4的设置,使得电路短路时通过导通晶体管Q2,关闭晶体管Q4改变电流走向的方式降低了短暂过大的电流引起电源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IN、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OUT、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其中,所述晶体管Q1、晶体管Q3、晶体管Q4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IN,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过所述采样电阻R1后与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滑变电阻R2与所述电阻R4串联后与所述采样电阻R1相并联,所述滑变电阻R2的抽头与所述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所述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3与所述晶体管Q4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的输入端IN、与负载连接的输出端OUT、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采样电阻R1、滑变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其中,所述晶体管Q1、晶体管Q3、晶体管Q4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IN,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经过所述采样电阻R1后与所述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来任晓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诺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