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90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包括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盖与下盖扣合一次成型的设计而非使用穿过橡胶护套的方式,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取消了穿护套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分支长度可在小于60mm长度内的需求,节约了空间,满足了狭小空间内出线的需求。

New Hammer Wire Harness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hammer-shaped wire harness shell,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nd a lower cover of the protective shell.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of the protective shell are buckled together to form a wire harness shell. The upper diameter of the wire harness shell is larger than the lower diamet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wire harness shell is an elliptical aperture, the lower part of the wire harness shell is a circular aperture, the upper middle part of the wire harness shell is a notch shap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ire harness shell are both upper and lower parts. The part is locked by the first locking unit, the second locking unit, the third locking unit and the fourth locking unit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design of closing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t one time instead of using the way of passing through the rubber sheath, reduces the cost of raw materials, cancel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wearing the sheath, realizes the demand that the branch length can be less than 60 mm, and saves the empty space. It meets the need of outgoing line in narrow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锤形线束护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新型锤形线束护壳。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线束护壳采用橡胶材质的护套或者直接裸露导线的方式。但是,裸露导线的方式容易磨损导线,而采用橡胶材质的方式需要保证分支长度最短不能少于60mm,不利于过短的分支使用,且橡胶材质成本高于塑料材质,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新型锤形线束护壳。本技术的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包括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锁紧,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分别由线束护壳上盖上的第一锁孔、第二锁孔、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与下盖上对应的第一倒三角锁勾、第二倒三角锁勾、第三倒三角锁勾和第四倒三角锁勾组成,每一个锁紧单元均由锁钩插入锁孔内构成;线束护壳上口为上分支出口,下口为下分支出口,上分支出口内放置有穿有凹槽状的波纹管的线束各分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下分支出口内设置有插接器,插接器内插入线束分支末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直接进入插接器。护壳上盖的下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上半圆凸筋;护壳下盖的下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下半圆凸筋;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护壳上盖上的上半圆形凸筋与护壳下盖上对应的下半圆形凸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凸筋卡住相应的波纹管的凹槽,避免波纹管从护壳中脱落。护壳上盖的上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左凸筋、右凸筋和一个限位筋;护壳下盖的上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外凸筋和一个内限位筋;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上盖上的左凸筋、右凸筋和限位筋与下盖上的外凸筋和内限位筋形成一个整体空腔,卡住插接器。护壳上盖的下分支出口处设有上半圆形凹槽;护壳下盖的下分支出口处设有下半圆形凹槽;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上半圆形凹槽和下半圆形凹槽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外形根据插接器结构设计和线路布置需求,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导线磨损;2、新型线束护壳是按照发动机线束需要进行布置的,护壳结构按需要进行设计布置,完全限制导线在护壳内的位置,不会由于发动机振动导致与其他部件的干涉;3、线束护壳上盖与下盖的扣合采用锁钩锁孔钩合锁紧方式,一次扣合成型,取代繁琐的导线穿过护套的制作过程,使操作更简单便捷;4、采用上盖与下盖扣合一次成型的设计而非使用穿过橡胶护套的方式,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取消了穿护套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分支长度可在小于60mm长度内的需求,节约了空间,满足了狭小空间内出线的需求;5、由于改变了原始的制作方法,取消了将导线穿过橡胶护套的工艺过程,加快了制作效率给线束生产带来了优化,减少了采购、物流、管理成本;6、线束走向通过一个护壳实现线束与插接器的连接,既美观又实用,提高了线束产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扣合后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扣合后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护壳上盖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护壳上盖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护壳下盖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护壳下盖立体图。其中,1、护壳上盖,2、护壳下盖,3、上分支出口,4、下分支出口,11、第一锁紧单元,12、第二锁紧单元,13、第三锁紧单元,14、第四锁紧单元,21、第一锁孔,22、第二锁孔,23、第三锁孔,24、第四锁孔,31、第一倒三角锁勾,32、第二倒三角锁勾,33、第三倒三角锁勾,34、第四倒三角锁勾,41、左凸筋,42、右凸筋,43、外凸筋,44、限位筋,45、内限位筋,50、环形凹槽,51、上半圆形凸筋,52、下半圆凸筋,53、上半圆形凹槽,54、下半圆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包括包括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锁紧,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分别由线束护壳上盖1上的第一锁孔21、第二锁孔22、第三锁孔23和第四锁孔24与下盖2上对应的第一倒三角锁勾31、第二倒三角锁勾32、第三倒三角锁勾33和第四倒三角锁勾34组成,每一个锁紧单元均由锁钩插入锁孔内构成;线束护壳上口为上分支出口3,下口为下分支出口4,上分支出口3内放置有穿有凹槽状的波纹管的线束各分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下分支出口4内设置有插接器,插接器内插入线束分支末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直接进入插接器。护壳上盖1的下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上半圆凸筋51;护壳下盖2的下分支出口4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下半圆凸筋52;护壳上盖1与下盖2扣合后,护壳上盖1上的上半圆形凸筋51与护壳下盖2上对应的下半圆形凸筋52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凸筋卡住相应的波纹管的凹槽,避免波纹管从护壳中脱落。护壳上盖1的上分支出口3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左凸筋41、右凸筋42和一个限位筋44;护壳下盖2的上分支出口3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外凸筋43和一个内限位筋45;护壳上盖1与下盖2扣合后,上盖1上的左凸筋41、右凸筋42和限位筋44与下盖2上的外凸筋43和内限位筋45形成一个整体空腔,卡住插接器,避免插接器在护壳中移动脱落。护壳上盖1的下分支出口4处设有上半圆形凹槽53;护壳下盖2的下分支出口4处设有下半圆形凹槽54;护壳上盖1与下盖2扣合后,上半圆形凹槽53和下半圆形凹槽54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凹槽50,环形凹槽50可与其他带有转角结构的护壳组合使用,可实现线束沿任意角度布置的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锁紧,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分别由线束护壳上盖(1)上的第一锁孔(21)、第二锁孔(22)、第三锁孔(23)和第四锁孔(24)与下盖(2)上对应的第一倒三角锁勾(31)、第二倒三角锁勾(32)、第三倒三角锁勾(33)和第四倒三角锁勾(34)组成,每一个锁紧单元均由锁钩插入锁孔内构成;线束护壳上口为上分支出口(3),下口为下分支出口(4),上分支出口(3)内放置有穿有凹槽状的波纹管的线束各分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下分支出口(4)内设置有插接器,插接器内插入线束分支末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直接进入插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护壳上盖(1)和护壳下盖(2)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锁紧,第一锁紧单元(11)、第二锁紧单元(12)、第三锁紧单元(13)和第四锁紧单元(14)分别由线束护壳上盖(1)上的第一锁孔(21)、第二锁孔(22)、第三锁孔(23)和第四锁孔(24)与下盖(2)上对应的第一倒三角锁勾(31)、第二倒三角锁勾(32)、第三倒三角锁勾(33)和第四倒三角锁勾(34)组成,每一个锁紧单元均由锁钩插入锁孔内构成;线束护壳上口为上分支出口(3),下口为下分支出口(4),上分支出口(3)内放置有穿有凹槽状的波纹管的线束各分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下分支出口(4)内设置有插接器,插接器内插入线束分支末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1)和下盖(2)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直接进入插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壳上盖(1)的下分支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辉褚宏宇王燕茴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