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99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上盖板、上封头、上管板、下盖板、下管板,外壳为两端开口的钢制筒状物,外壳内侧衬有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壳左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入口,右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出口和排污口;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安装有管束,管束由多根物料管均匀圆状排布而成,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的外壳内间隔布置有多个折流A板和折流B板;折流A板和折流B板为圆盘状,中心有小孔供管束穿过,小孔数量与物料管数量相同,折流A板直径小于外壳内侧直径,折流B板直径与外壳内侧直径相同,折流B板支撑管束,折流B板中心有一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在管束间增加支撑件,且冷却水用量更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强腐蚀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热量交换中常要用到一些腐蚀性、氧化性很强的物料,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极强的耐腐蚀性、极好的表面不粘性,因而在高腐蚀的工业环境中应用极为广泛,钢制外壳衬聚四氟乙烯的换热器处理量大、导热性能强,因此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广泛应用于高腐蚀的化学工业中。而现有的换热器存在冷却水利用不彻底、浪费水,四氟管束冷却不均匀,且四氟管束需加支撑件,支撑件易变形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上盖板、上封头、上管板、下盖板、下封头、下管板,外壳为两端开口的钢制筒状物,外壳内侧衬有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壳左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入口,右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出口和排污口;上盖板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垫板与第一压板,第一垫板与第一压板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直径,外壳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环,第一垫板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固定环连接在一起;第一垫板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上管板,上管板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上管板外侧布置有上封头,上封头连接物料入口,第一压板套在上封头外侧,第一压板与第一垫板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下盖板包括第二固定环、第二垫板与第二压板,第二垫板与第二压板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直径,外壳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二固定环,第二垫板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在一起;第二垫板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下管板,下管板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下管板外侧布置有下封头,下封头连接物料出口,第二压板套在下封头外侧,第二压板与第二垫板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安装有管束,管束由多根物料管均匀圆状排布而成,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的外壳内间隔布置有多个折流A板和折流B板;折流A板和折流B板为圆盘状,中心有小孔供管束穿过,小孔数量与物料管数量相同,折流A板直径小于外壳内侧直径,折流B板直径与外壳内侧直径相同,折流B板支撑管束,折流B板中心有一导流孔。进一步地,折流A板直径比外壳内侧直径小8-12CM,折流B板中心导流孔直径为10-15CM。进一步地,管束、上盖板、上封头、上管板、下盖板、下封头、下管板、折流A板、折流B板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需在管束间增加支撑件,且冷却水用量更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水流向图;图3为本技术四氟折流A板;图4为本技术四氟折流B板。图中:1下盖板,2上管板,3下封头,4下管板,5外壳,6管束,7折流A板,8折流B板,9上盖板,10上封头,11物料入口,12冷却水入口,13排污口,14冷却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5、上盖板9、上封头10、上管板2、下盖板1、下封头3、下管板4,外壳5为两端开口的钢制筒状物,外壳5内侧衬有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壳5左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入口12,右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出口14和排污口13;上盖板9包括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固定环901连接在一起;第一垫板902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上管板2,上管板2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上管板2外侧布置有上封头10,上封头10连接物料入口11,第一压板903套在上封头10外侧,第一压板903与第一垫板90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下盖板1包括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二固定环101连接在一起;第二垫板102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下管板4,下管板4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下管板4外侧布置有下封头3,下封头3连接物料出口,第二压板103套在下封头3外侧,第二压板103与第二垫板10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如图1、图3、图4所示,上管板2和下管板4之间安装有管束6,管束6由多根物料管均匀圆状排布而成;冷却水入口12和冷却水出口14之间的外壳5内间隔布置有多个折流A板7和折流B板8;折流A板7和折流B板8为圆盘状,中心有小孔供管束6穿过,小孔数量与物料管数量相同,折流A板7直径小于外壳5内侧直径,折流B板8直径与外壳5内侧直径相同,折流B板8支撑管束6,折流B板8中心有一导流孔。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折流A板7直径比外壳5内侧直径小8-12CM,折流B板8中心导流孔直径为10-15CM。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管束6、上盖板9、上封头10、上管板2、下盖板1、下封头3、下管板4、折流A板7、折流B板8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冷却水流向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本技术由折流板提供支撑,降低了换热器复杂性,且折流更均匀,更省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5)、上盖板(9)、上封头(10)、上管板(2)、下盖板(1)、下封头(3)、下管板(4),外壳(5)为两端开口的钢制筒状物,外壳(5)内侧衬有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壳(5)左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入口(12),右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出口(14)和排污口(13);上盖板(9)包括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固定环(901)连接在一起;第一垫板(902)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上管板(2),上管板(2)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上管板(2)外侧布置有上封头(10),上封头(10)连接物料入口(11),第一压板(903)套在上封头(10)外侧,第一压板(903)与第一垫板(90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下盖板(1)包括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二固定环(101)连接在一起;第二垫板(102)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下管板(4),下管板(4)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下管板(4)外侧布置有下封头(3),下封头(3)连接物料出口,第二压板(103)套在下封头(3)外侧,第二压板(103)与第二垫板(10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上管板(2)和下管板(4)之间安装有管束(6),管束(6)由多根物料管均匀圆状排布而成;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入口(12)和冷却水出口(14)之间的外壳(5)内间隔布置有多个折流A板(7)和折流B板(8);折流A板(7)和折流B板(8)为圆盘状,中心有小孔供管束(6)穿过,小孔数量与物料管数量相同,折流A板(7)直径小于外壳(5)内侧直径,折流B板(8)直径与外壳(5)内侧直径相同,折流B板(8)支撑管束(6),折流B板(8)中心有一导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5)、上盖板(9)、上封头(10)、上管板(2)、下盖板(1)、下封头(3)、下管板(4),外壳(5)为两端开口的钢制筒状物,外壳(5)内侧衬有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壳(5)左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入口(12),右端侧面布置有冷却水出口(14)和排污口(13);上盖板(9)包括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第一垫板(902)与第一压板(9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环(901),第一垫板(9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一固定环(901)连接在一起;第一垫板(902)中心开口,左侧安装有上管板(2),上管板(2)为圆盘状,中心有多个通孔,上管板(2)外侧布置有上封头(10),上封头(10)连接物料入口(11),第一压板(903)套在上封头(10)外侧,第一压板(903)与第一垫板(902)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下盖板(1)包括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第二垫板(102)与第二压板(103)为环状,直径均大于外壳(5)直径,外壳(5)边缘有过盈配合的第二固定环(101),第二垫板(102)通过螺栓、螺母与第二固定环(101)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一余洪涛董朗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氟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