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86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隔板;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分别依次通过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本技术属于供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技术介绍
储能电暖气,是基于蓄能技术而研发而成的,蓄能技术是指用电设备在低谷电价时段(比如北京地区晚间20点-早上8点之间)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散热的同时并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存储的热量释放出来以达到24小时给室内供暖的效果,这种电暖气,可以躲开用电高峰期用电,既可以充分利用连接的低谷电,还能够减小用电以达到节约高峰期用电对供电设备的高负荷压力,符合电暖气发展的趋势。现有的储能电暖气在蓄热效率和对电气设备的保护等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008903.3的技术专利,采用的是直线型的发热管,将蓄能砖套接于发热管上,或将蓄能砖填充与发热管与所述纳米保温层之间,这样固然能够进行蓄热,但是由于发热管的体积限制,散热的热量会比较少,蓄能砖蓄热也会相对的较慢,如果蓄能砖较多的话蓄热效率则会变得更差;而蓄能砖和电气设备之间只有一层纳米保温层,在蓄能砖进行长期的热量保存的情况下,仍会有热量透过纳米保温层散发出去,这样就会导致蓄能效果变差,外部的电气设备也可能会受到这些热量的影响,还有自然对流蓄热式电暖气,散热完全靠自然冷气从底部进入蓄热腔,热气从上放自然散热出来,这样的方式里面所储存的热量难以完全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型电暖气。本技术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两个隔板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且加热管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用的凹槽。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及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装置,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通过端子台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操作屏。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二蓄能砖中部的通孔均设置有两个,与通孔相对应的加热管有两个。两个加热管同时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蓄热效率。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位于控制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蛭石板,位于散热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硅酸铝板及纳米保温层。硅酸铝板能够将蓄热腔与控制腔和散热腔之间的热量分隔开来,进一步的减小蓄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同时较小蓄热腔内的热量和控制腔内的热量相互影响,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腔和散热腔所对应的外壳上均设置有散热孔,供暖出口所对应的外壳下部设置有供暖孔。散热孔便于控制腔和散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对内部电子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供暖孔便于蓄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出来,以方便供暖。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固定有封口板,封口板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间开门,间开门的上端与开口上方的封口板铰接。当蓄热腔内的热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封口板打开,热量可以从壳体两侧散发出来进行供暖,提高了供暖效率。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固定有均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开关按钮和温度传感器。开关按钮便于控制打开和关闭,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控制腔内温度,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每列第二蓄能砖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上下对应设置。上述多块蓄能砖可以提高热能的储备量。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万向轮。万向轮使得整个装置的位置便于调节,方便指定更加适合的供暖位置,灵活性更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壳体和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于隔板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对蓄热腔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将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分离开来,减小了相互对彼此的影响;第二支撑板给予了第二蓄能砖支撑,供暖出口则用于供暖时热量的出口,隔热板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及隔板和蓄能砖之间热量的传递和影响,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更加优异的将热量保存在蓄热腔内,减少了热量的挥发;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使得一个加热管可以同时均匀的为整个第二蓄能砖产热蓄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蓄能效率;凹槽可将加热管固定住,保证了加热管的稳定性;端子台用于将主电源线分成若干条线路,使线路的布局更加清晰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未安装第一蓄能砖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有第一蓄能砖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加热管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加热管;3-第一支撑板;4-隔板;5-散热腔;6-第二支撑板;7-隔热板;8-硅酸铝板;9-纳米保温层;10-第一蓄能砖;11-第二蓄能砖;12-控制器;13-端子台;14-风机;15-温控器;16-继电器;17-操作屏;18-散热孔;19-供暖孔;20-封口板;21-间开门;22-开关按钮;23-温度传感器;24-万向轮;25-蛭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7所示,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1和加热管2,壳体1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1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3,壳体1与第一支撑板3之间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配合连接,壳体1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3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4,两个隔板4和第一支撑板3之间均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配合连接,两个隔板4将第一支撑板3上方的壳体1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5;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上设置有供暖出口,方便将蓄能砖内保存的热量通过供暖出口散发出来;的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6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4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7,隔热板7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棉或岩棉等制成,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8和纳米保温层9与壳体1抵触连接,纳米保温层9采用现有材料即可,此处不做详细阐述;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10和第二蓄能砖11,第二蓄能砖11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2安装于第一蓄能砖10和第二蓄能砖11之间,且加热管2的中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两个隔板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且加热管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用的凹槽;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及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装置,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通过端子台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操作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两个隔板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且加热管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用的凹槽;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及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装置,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昆广胜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