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能电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86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动能电取暖器,取暖器壳体正面设有透明面板,侧表面设有侧扣、功能开关、启动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背面设有背扣,顶端面分布第一散热孔,底端面设置支撑底座和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等距离分布在两组支撑底座之间;取暖器壳体内部设有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发热板,透明面板、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电发热板沿着光源输出方向依次设置,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电发热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取暖器壳体内部,光动能发热板电连接外接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电取暖器具有热量转化率高、无噪音、无污染和健康环保的优异性,适合在电取暖器技术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动能电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尤其是涉及光动能电取暖器,涉及电取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采暖取暖器分为直热式和储热式,直热式是将电直接带动于发热器,进行直接加热,发热,散热。储热式是采用直热后将储热砖烧热,通过保温材质密封保护热量,而进行储热,从而达到断电后储热,正常时间发热,热量的温度走向是递减模式,也就是说散发热量后,电暖气散热效果逐渐降低。现有的电取暖器热量转化率低,因为配备运转机械,容易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取暖器的缺陷,提供光动能电取暖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光动能电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壳体;所述取暖器壳体正端面设置有透明面板,所述取暖器壳体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侧扣、功能开关、启动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取暖器壳体背面设置有背扣,且所述背扣对称取暖器壳体中轴线设置有两组,所述取暖器壳体顶端面等距离分布第一散热孔,所述取暖器壳体底端面设置支撑底座和第二散热孔,所述支撑底座对称取暖器壳体中轴线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二散热孔等距离分布在两组支撑底座之间;所述取暖器壳体内部设置有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发热板,所述透明面板、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电发热板沿着光源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光动能折射板、光动能发生器和光动能电发热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取暖器壳体内部,所述光动能发热板电连接外接电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电源电连接启动开关、功能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启动开关、功能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信号连接光动能电发热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动能折射板为全金属材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动能电发热板为云母发热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热量转化率高,有效减少流失的热量,控制热衰减的消耗;整体配件中无机械运转设备,无噪音;不会产生废屑,不影响环境,无污染;通过光动能折射板与光动能电发热板之间的距离对空气进行循环加热,同时也会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高温杀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图;图3为本技术背面图;图4为本技术侧面图;图5为本技术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仰视图;图中1、电暖气壳体;2、透明面板;3、背扣;4、侧扣;5、启动开关;6、功能开关;7、温度调节旋钮;8、光动能折射板;9、光动能发生器;10、光动能电发热板;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13、支撑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光动能电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壳体1;取暖器壳体1正端面设置有透明面板2,取暖器壳体1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侧扣4、功能开关6、启动开关5和温度调节旋钮7,取暖器壳体1背面设置有背扣3,且背扣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取暖器壳体1顶端面等距离分布第一散热孔11,取暖器壳体1底端面设置支撑底座13和第二散热孔12,支撑底座1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且第二散热孔12等距离分布在两组支撑底座13之间;取暖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透明面板2、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沿着光源输出方向依次设置,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取暖器壳体1内部,光动能电发热板10电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电连接启动开关5、功能开关6和温度调节旋钮7;启动开关5、功能开关6和温度调节旋钮7信号连接光动能电发热板10,启动开关5控制光动能电发热板10工作的启动和停止,功能开关6调节光动能电发热板的发热效应,温度调节旋钮7控制光动能电发热板10的温度强弱,光动能折射板8为全金属材质;光动能电发热板10为云母发热板。具体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光源通过透明面板2进入到光动能折射板8上,光动能折射板8将光源中的热量进行采集,然后直接转化进行辅助,之后光动能发生器9是将光动能折射板8吸收的光源与收集的热量进行转化辅助调节,从而与光动能电发热板10的中的电能热量进行匹配辅助热量,光动能电发热板10和光动能发生器9产生的热量经过顶部的第一散热孔11和底部的第二散热孔12散发到空气中,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完成取暖。本技术热量转化率高,有效减少流失的热量,控制热衰减的消耗;整体配件中无机械运转设备,无噪音;不会产生废屑,不影响环境,无污染;通过光动能折射板与光动能电发热板之间的距离对空气进行循环加热,同时也会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高温杀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动能电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壳体(1)正端面设置有透明面板(2),所述取暖器壳体(1)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侧扣(4)、功能开关(6)、启动开关(5)和温度调节旋钮(7),所述取暖器壳体(1)背面设置有背扣(3),且所述背扣(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所述取暖器壳体(1)顶端面等距离分布第一散热孔(11),所述取暖器壳体(1)底端面设置支撑底座(13)和第二散热孔(12),所述支撑底座(1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二散热孔(12)等距离分布在两组支撑底座(13)之间;所述取暖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所述透明面板(2)、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沿着光源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取暖器壳体(1)内部,所述光动能电发热板(10)电连接外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动能电取暖器,包括取暖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壳体(1)正端面设置有透明面板(2),所述取暖器壳体(1)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侧扣(4)、功能开关(6)、启动开关(5)和温度调节旋钮(7),所述取暖器壳体(1)背面设置有背扣(3),且所述背扣(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所述取暖器壳体(1)顶端面等距离分布第一散热孔(11),所述取暖器壳体(1)底端面设置支撑底座(13)和第二散热孔(12),所述支撑底座(13)对称取暖器壳体(1)中轴线设置有两组,且所述第二散热孔(12)等距离分布在两组支撑底座(13)之间;所述取暖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光动能折射板(8)、光动能发生器(9)和光动能电发热板(10),所述透明面板(2)、光动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杨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丰达凯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