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60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杆、活塞和导气接头,活塞杆包括第一段杆体、第二段杆体和第三段杆体,所述第一段杆体与所述第二段杆体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段杆体与所述第三段杆体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所述第一、二段杆体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二缓冲块,所述第一、二缓冲块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二缓冲垫,所述第二、三段杆体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二凹槽;还设有限位套管,限位套管的外周设有导向槽,所述缸体内壁设有螺旋纹,限位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设计合理,结构精巧,缓冲效果好,有利于延长回转气缸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
本技术属于阀门驱动器气缸的制造
,具体是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
技术介绍
回转气缸即进排气导管和导气头都固定而气缸本体则可以相对转动并且作用于机床夹具和线材卷曲装置上的一种气缸,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回转气缸已经向高速度运动发展。影响回转气缸高速运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当回转气缸运动到其终端时,动能和压力能造成的活塞与端盖的冲击。这个问题一直难以满意地得到解决。国内外现有的带缓冲装置的回转气缸基本上都是用排气节流和反向背压作用的方式使回转气缸运动速度降低来达到减小或消除冲击的目的。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缓冲效果差:由于空气的压缩量大,难以在短时间行程内将排气腔的很低的背压力提高到能与正压力和动能相对抗所需要的压力,因此在较短缓冲行程的情况下会使气缸的活塞与端盖发生碰撞;2、缓冲气缸的运动速度不易提高:由于空气的压缩量大,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减小排气量,使排气腔中的空气压力升高,因此其降低了气缸的平均运动速度,较大地延长了气缸运动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缸盖(2)、活塞杆(3)、活塞(4)和导气接头(5),将设有导气接头的一方定义为前方,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缸盖设于所述缸体的前部且所述缸盖与所述缸体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且后端穿过缸体的后部通向外部,所述缸盖的前端面设有导气轴,所述导气接头套设在导气轴(6)上,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段杆体(31)、第二段杆体(32)和第三段杆体(33),所述第三段杆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杆体的另一端穿过缸体的后部通向外部,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回转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缸盖(2)、活塞杆(3)、活塞(4)和导气接头(5),将设有导气接头的一方定义为前方,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缸盖设于所述缸体的前部且所述缸盖与所述缸体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且后端穿过缸体的后部通向外部,所述缸盖的前端面设有导气轴,所述导气接头套设在导气轴(6)上,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段杆体(31)、第二段杆体(32)和第三段杆体(33),所述第三段杆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段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杆体的另一端穿过缸体的后部通向外部,所述第一段杆体与所述第二段杆体之间通过第二弹簧(34)连接,所述第二段杆体与所述第三段杆体之间通过第三弹簧(35)连接,所述第一段杆体的前端设有第一缓冲块(311),所述第一缓冲块与所述第一段杆体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块的前端设有第一缓冲垫(312),所述第二段杆体的后端设有与第一缓冲块相匹配的第一凹槽(321),所述第二弹簧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块固定连接且前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杆体的前端设有第二缓冲块(322),所述第二缓冲块与所述第二段杆体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块的前端设有第二缓冲垫(323),所述第三段杆体的后端设有与第二缓冲块相匹配的第二凹槽(331),所述第三弹簧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顺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顺荣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