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851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涉及农业土壤修复与农业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首先是在发生连作障碍的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然后灌水覆膜,维持厌氧环境3‑4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的厌氧环境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而且能够提高土壤部分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从而改善了土壤性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物料易于获取,操作过程简单,可在北方地区推广。

A Method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oil-borne Diseases and Improv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oil-borne diseases and improv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soil remediation an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first adds organic materials to the soil where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ccur, and then irrigates and coats the film to maintain the anaerobic environment for 3 to 4 weeks. The anaerobic environment created by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oil microflora, but also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ome nutrients in the soil, reduce the soil conductiv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 soil properties;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invention are easy to obta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土壤修复与农业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设施蔬菜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栽培,随着栽培年限和重茬种植的增加,设施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土传病害加重等一系列质量退化及连作障碍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菜农收入和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化学熏蒸土壤灭菌方法在控制以土传病虫害为主的连作障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化学熏蒸土壤灭菌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如最常用的溴甲烷会破坏臭氧。因此,生产实际中亟需一种能够有效解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且环境友好的可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北方日光温室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修复改良土壤性质退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性质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发生连作障碍的日光温室土壤中,通过向待改善土壤中添加易降解的有机物料,并灌水、覆膜创造厌氧环境,维持所述厌氧环境3-4周。作为优选,所述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是在夏季高温日光温室种植休闲期间进行。作为优选,所述有机物料为未腐熟鸡粪和/或芥菜秸秆。作为优选,所述未腐熟鸡粪的添加量为2000-3000kg/667m2,所述芥菜秸秆的添加量为1000-2250kg/667m2。作为优选,所述维持厌氧环境的具体方法是通过灌水且覆盖薄膜来隔绝土壤与大气的交换,其中灌水是向所述待改善土壤的30cm-35cm深土层中灌水至其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作为优选,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25℃以上,日光温室封闭棚膜后棚内的温度60℃以上不低于7天,温室15cm深土层的温度为30℃-50℃时,维持所述厌氧环境3-4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日光温室土壤土传病害及土壤理化性质退化的问题,采用厌氧土壤灭菌技术,即向待处理日光温室土壤中添加易降解的有机物料、再灌水、最后覆膜,在土壤中形成厌氧环境,并维持厌氧环境3-4周。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在高温环境下添加有机物料创造厌氧环境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土壤部分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从而达到防控日光温室土传病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土壤灭菌技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土壤灭菌处理前后电导率EC的变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土壤灭菌处理前后0-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前后两种促生细菌属相对丰度的变化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前后主要真菌属相对丰度的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实施例1在春茬作物收获后,清除田间的作物残体和杂草,于2016年7月20日-2016年8月9日在杨凌区大寨镇设施栽培基地的日光温室高温夏闲期进行厌氧土壤灭菌,试验选取的物料为未腐熟干鸡粪(CM)、碳铵(AB,当地农户高温闷棚时常用来杀根结线虫);添加物使用量分别为:鸡粪2000kg/667m2、碳铵250kg/667m2。每个处理重复3次,田间随机排列,试验小区面积为10m2,小区间开沟用塑料膜隔离。将物料均匀施入土壤表面后,深耕土壤20cm,平整地块、30-35cm土层灌水至土壤饱和含水量,之后在土壤表面覆盖透明地膜,最后密封大棚,进行厌氧土壤灭菌处理20天;在灭菌结束后揭膜,将土壤晾晒一段时间,整地栽植下茬作物(番茄);以灌水不添加物料处理(CK)为对照。本实施例1的结果表明:1)较处理前电导率(972μs/cm)相比,CM处理后0-20cm土层土壤电导率下降了27.66%,而AB处理土壤电导率升高;且AB、CM处理后,土壤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处理前均降低,分别降低了11.86%、96.48%,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较CK处理番茄植株发病率相比,CM处理降低了40%,AB处理番茄发病率升高了40%。2)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处理后,CM处理土壤中两种促生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较处理前(2.38%、0.84%)相比分别增加了883.46%、2266.34%;AB处理土壤中,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较处理前增加了168.99%。3)经本专利技术技术处理后,三种病原真菌属-镰刀菌属(Fusarium)、马杜拉分枝菌属(Madurella)、油壶菌属(Olpidium)的相对丰度较处理前相比均降低;在AB、CM处理中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了74.14%、82.76%;马杜拉分枝菌属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54.99%、70.18%;CM处理中油壶菌属所占比例降低了7.56%,而AB处理中其所占比例升高。且三种有益真菌属曲霉属(Aspergillus)、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较处理前均有所增加;在AB、CM处理中曲霉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23.08%、476.92%,枝顶孢霉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43.86%、59.65%,毛壳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158.33%、291.67%。本实施例1的上述结果说明添加鸡粪的厌氧土壤灭菌处理改良效果更好。实施例2于2017年7月27日至8月24日在杨凌区大寨镇种植年限8年的日光温室内进行厌氧土壤灭菌。按要求加入鸡粪(CM)、芥菜秸秆(BJS);其中鸡粪添加量为3000kg/667m2、芥菜秸秆添加量为2250kg/667m2,每理6次重复。随后,各处理均加水至土壤饱和含水量,覆盖塑料薄膜隔绝土壤与大气气体交换,厌氧灭菌处理28天后揭膜,待土壤自然晾干后,种植下季作物(番茄);以不灌水不添加物料处理(CK)为对照。本实施例2的结果表明:1)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处理后,CM、BJS处理土壤中电导率较处理前电导率(953μs/cm,超过蔬菜正常生长的EC临界值600μs/cm)相比均降低,且降低幅度分别达46.9%、36.3%,并且均降低至蔬菜可正常生长的适宜范围;较处理前有机质含量相比,两处理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除此之外,且均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累积的硝态氮,从而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2)对照处理番茄发病率为20%,添加鸡粪、芥菜秸秆的处理均无发病植株。本实施例2的上述结果说明,添加鸡粪、芥菜秸秆的厌氧灭菌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可以降低作物的发病率。表1.厌氧土壤灭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方法以形成厌氧环境为基础并多在高温季节进行,同时需要加入大量易分解有机物料创造厌氧环境使大多好气病原菌微生物无法生存。然而,生产实践中,添加有机物料一般就地取材,而不同添加物料性质不同、厌氧灭菌实施的土壤及环境条件不同,实施后灭菌的效果亦具有较大差异。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发生连作障碍的日光温室土壤中,通过向待改善土壤中添加易降解的有机物料,并灌水、覆膜创造厌氧环境,维持所述厌氧环境3‑4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发生连作障碍的日光温室土壤中,通过向待改善土壤中添加易降解的有机物料,并灌水、覆膜创造厌氧环境,维持所述厌氧环境3-4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是在夏季高温日光温室种植休闲期间进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料为未腐熟鸡粪和/或芥菜秸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控土传病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腐熟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竹君张宁高晶波罗伟周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