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中心顶升爬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475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中心顶升爬模系统,属于建筑施工装置,它包括内外两侧的内外架体、内外侧模板、上平台体系、穿心式千斤顶、支撑杆、模板作业层平台、爬梯平台、外部下框架、吊平台、外附着导向防坠装置、内立柱、内导轨、内防坠导向装置、吊模滑车、吊模丝杠、模板水平调整拉杆组成。该装置除具有爬模的通常优点如施工效率高,节约塔吊的吊次,对气候要求不高等以外,比较ZL03253458.2还具有以下优点:(1)内外墙体模板同时爬升;(2)上平台既可码放材料又可以浇筑混凝土;(3)可以适应内墙楼板先于同层墙体浇筑的工艺;(4)模板悬挂方式更适合模板支、拆模调整,且结构更轻巧简单。从而使它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性能优越、节约塔吊、施工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桥墩、高层建筑剪力墙、核心筒、烟囱、水塔等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模板爬升装置,具体说就是一种液压中心顶升爬模装置,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高墩、高塔、高耸工程、楼房、烟囱等工程的液压爬升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使用的爬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一套提升装置仅可负责一侧模板的支、合模以及提升作业,另一侧的模板只能另外依靠其它装置提升;(2)由于提升机构需要在已浇筑的墙体上附着,故无法使楼板先于同层墙体浇筑混凝土;(3)从滑模发展的一种液压爬模,仅有上部架体,没有附着导向防坠装置,因此极易在爬升过程中,偏移正常的位置,发生偏移以后,纠正偏移与矫正非常困难、且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国内使用的爬模主要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爬升装置,可以解决以往爬模装置的问题。本技术的爬模装置包括:置于待浇墙体两侧的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分别置于内、外侧模板、外侧的内立柱和外立柱,由横梁和环粱组成的上平台,内、外立柱的上部安装在横梁上;上平台横梁中部上设置的穿心式液压千斤顶;置于外立柱下端处的中间层平台;设于中间层平台下方的框架,该框架靠先浇好的墙体一侧为导轨,并由连接在先浇好的墙体外侧的外附墙导向防坠装置抱住;墙体内侧的楼板和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中心顶升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置于待浇墙体(24)两侧的内侧模板(15)和外侧模板(18);分别置于内、外侧模板(15)、(18)外侧的内立柱(13)和外立柱(5);由横梁(8a)和环梁(8b)组成的上平台(8);内、外立柱的上部安装在横梁(8a)上;上平台横梁中部上设置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2);穿设于上平台横梁中心处并向上延伸穿过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2)的支撑杆(10);固定于支撑杆(10)下端的支撑杆底靴(10a);置于外立柱(5)下端处的中间层平台(4);设于中间层平台下方的框架(2),该框架靠先浇好的墙体(24)一侧为导轨,并由附着在先浇好的墙体(24)外侧上的外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中心顶升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置于待浇墙体(24)两侧的内侧模板(15)和外侧模板(18);分别置于内、外侧模板(15)、(18)外侧的内立柱(13)和外立柱(5);由横梁(8a)和环梁(8b)组成的上平台(8);内、外立柱的上部安装在横梁(8a)上;上平台横梁中部上设置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2);穿设于上平台横梁中心处并向上延伸穿过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2)的支撑杆(10);固定于支撑杆(10)下端的支撑杆底靴(10a);置于外立柱(5)下端处的中间层平台(4);设于中间层平台下方的框架(2),该框架靠先浇好的墙体(24)一侧为导轨,并由附着在先浇好的墙体(24)外侧上的外附着导向防坠装置(3)抱住;墙体内侧的楼板(20)和其下方先浇好的楼板上的预留洞上设置的内防坠导向支撑装置(19);穿过内导向防坠装置(19)设置的内导轨(25),其中,内立柱(13)上方连接横梁(8a)、下方连接内导轨(25);横梁中心两侧上设置的吊模滑车(9);以及,与吊模滑车相连的用于调整模板高低位置和水平度的吊模丝杠(14),吊模丝杠下方吊装有内外模板(15)(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中心顶升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模板(15)(18)上口距离横梁底面600~2000mm,优选1800mm,并在高于内外模板上口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传库卢伟王嘉麒吴延生杨忠玉汤道兴任宝军石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河人施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