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31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涉及纺织器械领域。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背面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背面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套接有排水带。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抽气泵的启动,进而使吸盘的内腔中产生负压,从而使负压通过导流孔将位于排水带顶部布料上的染色剂抽入吸盘,从而达到方便快速的去除布料上染色剂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布料在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时间沥干的问题,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使布料的加工速度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
本技术涉及纺织器械
,具体为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
技术介绍
纺织愿意使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使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的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和服装用、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布料在染色完成后其自身往往会粘附大量的染色剂,这也使布料的后续加工需要对布料进行长时间沥干处理,这也极大的降低了布料的加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其可方便快速的去除布料上所粘附的染色剂,解决了传统布料在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时间沥干的问题,使布料的加工速度得到提升。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背面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背面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外侧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背面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一号支撑杆(4),所述一号支撑杆(4)背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轮(5),所述支撑轮(5)的外侧套接有排水带(6),所述排水带(6)的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支撑板(3)底部的左侧焊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驱动轮(9),所述驱动电机(8)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悬吊杆(10),所述悬吊杆(10)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正面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料染色后处理加工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背面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一号支撑杆(4),所述一号支撑杆(4)背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轮(5),所述支撑轮(5)的外侧套接有排水带(6),所述排水带(6)的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支撑板(3)底部的左侧焊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驱动轮(9),所述驱动电机(8)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悬吊杆(10),所述悬吊杆(10)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正面的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轮(12),所述橡胶轮(12)的底部与排水带(6)的外侧传动连接,所述橡胶轮(12)正面的中部粘接有皮带轮(13),所述皮带轮(13)的外侧和驱动轮(9)的外侧通过传动皮带(14)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底部的右侧焊接有抽气泵(15),所述抽气泵(15)的左侧连通有抽气管(16),所述抽气管(16)的左侧套接有蓄水盒(17),所述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