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28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其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包括外支撑体、内支撑体、多个电刷组以及导电铜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该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采用在电泳工位时取电准确,导电铜排的跳动不会影响取电;工作时,将导电铜排设于空间内,设于导电铜排两侧的电刷共同作用在导电铜排上,此时,无论导电铜排怎么跳动都不会有打火现象,不会影响该装置的取电,同时,只要有一个电刷工作就能完成电泳工艺段;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翻浸电泳工件的翻转不会使得连接导线翻转缠绕,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本技术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特别涉及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轮毂常采用电泳漆涂装,电泳涂装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在装满水稀释的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涂料槽中作为阳极(或阴极),在槽中另设置与其对应的阴极(或阳极),在两极间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在被涂物表面沉积出均匀细密、不被水溶解涂膜的一种特殊的涂装方法;而车身取电装置为电泳涂装供电,现有的车身取电装置在电泳工位时取电不准确,且导电铜排的调动会影响取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该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在电泳工位时取电准确,导电铜排的跳动不会影响取电。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包括外支撑体、内支撑体、多个电刷组以及导电铜排,所述内支撑体套设于所述外支撑体内,所述内支撑体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导电铜排的空间,且所述内支撑体的一侧壁上以及所述外支撑体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导电铜排的一端通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内支撑体与所述外支撑体之间设有容纳电刷组且密封的槽口;各所述电刷组均包含多个沿所述内支撑体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刷,各所述电刷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槽口内,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内支撑体的侧壁设于所述空间内,且各电刷组分别沿所述空间的横向中心线以及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导电铜排左右两侧的两电刷之间的距离与导电铜排的宽度相适配,各所述电刷均通过连接导线连接在设于内支撑体侧壁上的集电板上。进一步的改进,各所述电刷上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第一凹槽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所述滚珠的另一端通过压簧连接有顶丝,所述外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压簧的第一通孔和容纳所述顶丝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支撑体与所述外支撑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内支撑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成形有与所述第一螺栓上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支撑体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并旋拧在第一固定孔内。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支撑体上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槽口的第三通孔,所述集电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设于所述槽口内,且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内支撑体的侧壁上;各所述连接线均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栓上,且所述集电板上设有连接车身的纤维电缆,所述纤维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螺栓上。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支撑体以及所述内支撑体均为前后两端均开口的方形筒体,且所述第一开口的横向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横向中心线分别与所述内支撑体的横向中心线和所述外支撑体的横向中心线重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铜排包括横向铜排和与所述横向铜排垂直的纵向铜排,所述横向铜排的横向中心线与所述纵向铜排的横向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纵向铜排设于空间内,所述横向铜排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外支撑体外。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支撑体、所述内支撑体以及所述顶丝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该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采用在电泳工位时取电准确,导电铜排的跳动不会影响取电;工作时,将导电铜排设于空间内,设于导电铜排两侧的电刷共同作用在导电铜排上,此时,无论导电铜排怎么跳动都不会有打火现象,不会影响该装置的取电,同时,只要有一个电刷工作就能完成电泳工艺段;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翻浸电泳工件的翻转不会使得连接导线翻转缠绕,适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实施例1内支撑体的左视图;图3为实施例2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3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4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实施例4内支撑体的右视图;图7为实施例5导电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支撑体1、内支撑体2、多个电刷组3以及导电铜排4,所述内支撑体2套设于所述外支撑体1内,所述内支撑体2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导电铜排4的空间5,且所述内支撑体2的一侧壁上以及所述外支撑体1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导电铜排4的一端通过的第一开口6和第二开口7;所述内支撑体2与所述外支撑体1之间设有容纳电刷组3且密封的槽口8;各所述电刷组3均包含多个沿所述内支撑体2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刷31,各所述电刷31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槽口8内,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内支撑体2的侧壁设于所述空间5内,且各电刷组3分别沿所述空间5的横向中心线以及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导电铜排4左右两侧的两电刷31之间的距离与导电铜排4的宽度相适配,各所述电刷31均通过连接导线22连接在设于内支撑体2侧壁上的集电板9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该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采用在电泳工位时取电准确,导电铜排的跳动不会影响取电;工作时,将导电铜排设于空间内,设于导电铜排两侧的电刷共同作用在导电铜排上,此时,无论导电铜排怎么跳动都不会有打火现象,不会影响该装置的取电,同时,只要有一个电刷工作就能完成电泳工艺段;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翻浸电泳工件的翻转不会使得连接导线翻转缠绕,适于广泛推广使用。本技术中电刷组至少设置4个,可以设置4个、5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中以4个电刷组为例,每个电刷组至少设置两个电刷,可以设置2个、3个,甚至多个,本实施例中以每个电刷组设置两个电刷为例。使用时,首先,将电刷和集电板固定在内支撑体上,接着,将连接导线的一端连接在电刷上,另一端连接在集电板上,然后,将外支撑体安装在内支撑体外,由于内支撑体上提前的铣削了一豁口,因此外支撑体与内支撑体之间形成了密封的槽口,最后,将导电铜排固定在内支撑体形成的空间内,由各电刷进行固定。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各所述电刷31上均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设有滚珠11,所述第一凹槽10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珠11的直径,所述滚珠11的另一端通过压簧12连接有顶丝13,所述外支撑体1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压簧12的第一通孔14和容纳所述顶丝13的第二通孔15,且所述第一通孔14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5的直径。本技术中电刷通过顶丝、压簧以及滚珠实现对导电铜排的压紧,能够使电刷随导电铜排的起伏始终保持与铜排垂直摩擦状态,其中滚珠起到定心作用;该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电刷共同作用在导电铜排上,保证导电铜排怎样跳动都不会产生打火现象。实施例3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内支撑体2与所述外支撑体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6固定,所述内支撑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7,所述第一固定孔17内成形有与所述第一螺栓16上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18,所述外支撑体1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9,所述第一螺栓16穿过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撑体(1)、内支撑体(2)、多个电刷组(3)以及导电铜排(4),所述内支撑体(2)套设于所述外支撑体(1)内,所述内支撑体(2)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导电铜排(4)的空间(5),且所述内支撑体(2)的一侧壁上以及所述外支撑体(1)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导电铜排(4)的一端通过的第一开口(6)和第二开口(7);所述内支撑体(2)与所述外支撑体(1)之间设有容纳电刷组(3)且密封的槽口(8);各所述电刷组(3)均包含多个沿所述内支撑体(2)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刷(31),各所述电刷(31)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槽口(8)内,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内支撑体(2)的侧壁设于所述空间(5)内,且各电刷组(3)分别沿所述空间(5)的横向中心线以及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导电铜排(4)左右两侧的两电刷(31)之间的距离与导电铜排(4)的宽度相适配,各所述电刷(31)均通过连接导线(22)连接在设于内支撑体(2)侧壁上的集电板(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撑体(1)、内支撑体(2)、多个电刷组(3)以及导电铜排(4),所述内支撑体(2)套设于所述外支撑体(1)内,所述内支撑体(2)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导电铜排(4)的空间(5),且所述内支撑体(2)的一侧壁上以及所述外支撑体(1)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导电铜排(4)的一端通过的第一开口(6)和第二开口(7);所述内支撑体(2)与所述外支撑体(1)之间设有容纳电刷组(3)且密封的槽口(8);各所述电刷组(3)均包含多个沿所述内支撑体(2)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刷(31),各所述电刷(31)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槽口(8)内,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内支撑体(2)的侧壁设于所述空间(5)内,且各电刷组(3)分别沿所述空间(5)的横向中心线以及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于所述导电铜排(4)左右两侧的两电刷(31)之间的距离与导电铜排(4)的宽度相适配,各所述电刷(31)均通过连接导线(22)连接在设于内支撑体(2)侧壁上的集电板(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刷(31)上均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设有滚珠(11),所述第一凹槽(10)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珠(11)的直径,所述滚珠(11)的另一端通过压簧(12)连接有顶丝(13),所述外支撑体(1)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压簧(12)的第一通孔(14)和容纳所述顶丝(13)的第二通孔(15),且所述第一通孔(14)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5)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的车身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体(2)与所述外支撑体(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燕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海登赛思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