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安全锁,由锁绳部分、防倾斜部分及防超速部分构成,安全钢丝绳穿过安全锁;防倾斜部分及防超速部分均控制同一锁绳部分,无论吊篮发生倾斜或超速,均使锁绳部分动作,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阻止其进一步倾斜或下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兼有防倾斜、防超速的功能,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得到简化且容易实现,并可降低成本,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处作业吊篮的安全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高处作业吊篮是建筑物外墙立面作业常用的设备之一。工作时,工作钢丝绳一端悬挂于建筑物高处,另一端穿入安装在吊篮上的提升器之中,提升器带动沿钢丝绳爬升,到达外墙立面的工作位置。另外,为保证作业安全性,在悬挂工作钢丝绳的吊点附近,还独立悬挂有另一套安全钢丝绳,其下端穿入安装在吊篮上的安全装置——安全锁。正常升降作业时,安全钢丝绳在安全锁中处于无阻碍的“通过”状况。当提升器出现重大故障,或当工作钢丝绳意外破断,导致吊篮出现超速下滑、篮体过度倾斜等危及篮内工作人员的紧急情况时,安全锁立即动作,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阻止吊篮进一步下降或倾斜,保护人员及设施的安全。现有技术的安全锁由其功能可分为两大类防倾斜型安全锁和防超速型安全锁。分别简述如下。一.防倾斜型安全锁其基本特征是均设有角度检测及锁绳机构,现有技术的防倾斜型安全锁其角度检测机构均设计为检测工作钢丝绳与防倾斜安全锁之间的相对角度。当吊篮水平升降时,工作钢丝绳迫使安全锁内的锁绳机构张开,使安全钢丝绳顺利通过安全锁。当吊篮出现过度倾斜的情况时,由于安全锁与篮体固接,而工作钢丝绳仍然处于垂直状态,此时安全锁与之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当超过设定值时,角度检测机构便会带动锁绳机构闭合,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阻止吊篮进一步倾斜,保护人员及设施的安全。二.防超速型安全锁其基本特征是均设有绳速检测、离心触发及锁绳机构,绳速检测机构一般设计为检测安全钢丝绳相对移动速度的方式。在吊篮正常下降速度范围内,锁绳机构处于“等待”状态,安全钢丝绳在安全锁中无阻碍的通过。当吊篮出现超速下滑的情况时,绳速检测机构检测到钢丝绳相对移动速度的上升到设定值时,离心触发机构动作,使锁绳机构结束“等待”状态,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阻止吊篮进一步下降,保护人员及设施的安全。以上现有技术的两种类型的安全锁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对于防倾斜型安全锁,如果吊篮呈基本水平,两端同时快速下滑,此时安全锁不起作用。虽然出现此情况的几率不高,但是从理论上讲毕竟存在可能性。而且,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两端提升器不可能精确同步,因此其锁绳机构经常呈“半闭合”状态,导致安全钢丝绳与机构的磨损很快。对于防超速型安全锁,如果吊篮悬停工作时,一端出现“缓慢”的异常下滑,或者在长行程的升降过程中,由于两端提升器的同步性差而导致的吊篮过度倾斜等情况,本类型的安全锁就无法防止。此种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只能依靠人为的经验和措施来防止和纠正。有厂家为兼顾两种类型安全锁的优点,提出一种“双重保护”技术方案,此方案实际上是将两个不同类型的完整的安全锁组装到一起,由防倾斜型安全锁检测工作钢丝绳与防倾斜安全锁之间的相对角度,当超过设定值时,锁绳机构闭合,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由防超速型安全锁检测工作钢丝绳相对移动速度,当吊篮出现超速下滑超过设定值时,另一套锁绳机构闭合,将篮体锁定在工作钢丝绳上。如此的配置固然可以综合两种类型安全锁的优点,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及维护不便;且由于其检测工作钢丝绳相对移动速度,必须设置摩擦轮与工作钢丝绳严格同步转动,由此带来对工作钢丝绳的额外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安全锁,不但兼有防倾斜、防超速的功能,且与以上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得到简化且容易实现,并可降低成本,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安全锁由锁绳部分、防倾斜部分及防超速部分构成,安全钢丝绳穿过安全锁;防倾斜部分及防超速部分均控制同一锁绳部分,无论吊篮发生倾斜或超速,均使锁绳部分动作,将篮体锁定在安全钢丝绳上,阻止吊篮进一步倾斜或下滑。锁绳部分由凸轮摇板、固定锁块、辅助连杆等构成,凸轮摇板的一端与篮体铰接,另一端(凸轮部分)与安全锁锁体铰接,并且,辅助连杆的两端同样也有销轴,并与凸轮摇板一起构成双摇杆机构。在正常状态下,凸轮摇板与固定锁块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使安全钢丝绳从中顺利通过。而凸轮摇板的转动可减小与固定锁块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转动凸轮的楔形特性,使安全钢丝绳发生锁定。防倾斜部分由棘轮、摆动棘爪与同步转轮、压紧轮等构成。同步转轮与后部装有弹簧的压紧轮夹住安全钢丝绳,当吊篮升降时利用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无滑动的同步转动。棘轮与同步转轮联为一体,与之相对的摆动棘爪可以自由摆动,其重心在其铰点的下方。当吊篮水平状态升降时,摆动棘爪与棘轮间无接触,但在吊篮一端发生倾斜时,由于摆动棘爪可以自由摆动,并且由于其重心的作用,必然会相应摆动一定的角度,当超过某一值时与棘轮发生接触,使棘轮、同步转轮停止转动,此时由于同步转轮与后部装有弹簧的压紧轮夹住安全钢丝绳,因而同步转轮与安全钢丝绳之间可以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使安全锁整体上移,即双摇杆机构角度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凸轮摇板的转动减小与固定锁块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转动凸轮的楔形特性,使安全钢丝绳发生锁定,阻止吊篮进一步倾斜。防超速部分由轮盘、甩块与同步转轮、压紧轮等共同构成。其中轮盘通过转轴与同步转轮、棘轮组合为一体,一起转动。轮盘上装有两个铰接的甩块,并在锁体端盖处设有止动销。当吊篮在正常速度范围内下降时,轮盘上的甩块与止动销之间不发生接触。当吊篮超过某一速度异常下滑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甩块向外张开,并卡在止动销上,使得轮盘、同步转轮停止转动,由于与防倾斜部分相同的原理,使安全钢丝绳发生锁定,阻止吊篮进一步下滑。通过以上表述可以得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不但兼有防倾斜、防超速的功能,结构得到简化且容易实现,并可降低成本,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高处作业吊篮总体概图;图2是吊篮发生倾斜时的情形;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外观图;图4是实施例的背面外观图;图5是实施例的防倾斜部分、锁绳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吊篮发生倾斜时防倾斜部分摆动棘爪卡住棘轮示意图;图7是凸轮摇板锁定安全钢丝绳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的防超速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表示吊篮系统由工作钢丝绳1、安全钢丝绳2、安全锁3、提升器4及吊篮5等构成;图2是吊篮5倾斜某一角度α时的情形。参见图3~8,安全锁由锁绳部分、防倾斜部分及防超速部分构成,安全钢丝绳2穿过安全锁3。锁绳部分由凸轮摇板14、固定锁块13、辅助连杆15等构成,凸轮摇板14的一端与吊篮5铰接,另一端(凸轮部分)与安全锁锁体12铰接,并且,辅助连杆15的两端同样也有销轴,并与凸轮摇板14一起构成双摇杆机构。在正常状态下,凸轮摇板14与固定锁块13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使安全钢丝绳2从中顺利通过。而凸轮摇板14的转动可减小与固定锁块13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转动凸轮的楔形特性,使安全钢丝绳2发生锁定。防倾斜部分由棘轮10、摆动棘爪11与同步转轮20、压紧轮17等构成。同步转轮20的V形槽与后部装有弹簧16的压紧轮17夹住安全钢丝绳2,当吊篮5升降时利用与安全钢丝绳2之间的摩擦力无滑动的同步转动。棘轮10与同步转轮20联为一体,与之相对的摆动棘爪11可以自由摆动,其重心在其铰点的下方。当吊篮5水平状态升降时,摆动棘爪11与棘轮10间无接触,但在吊篮5一端发生倾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处作业吊篮用安全锁,其特征在于,由安全锁锁体(12)、凸轮摇板(14)、固定锁块(13)、辅助连杆(15)、棘轮(10)、摆动棘爪(11)、同步转轮(20)、压紧轮(17)、转轴(21)、轮盘(18)与甩块(19)等构成,同步转轮(20)、棘轮(10)与转轴(21)组合为一体,在升降过程中被安全钢丝绳(2)带动而同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京刚,
申请(专利权)人:谢京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