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联插入式振动器减振手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16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缓冲效果好,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的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它将把杆,减振器及手柄视为一个弹性质量系统,应用有限元法进行频响计算,调整系统刚度及质量,使其固有频率避开振源频率,达到减振的目的,本减振手把阻尼极小,基本无能量损耗,不影响振源的功率,既解决了挂钢筋网,又解决了漏电麻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工人作业时省力,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铸行业振动器的减振,特别是一种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目前我国混凝土浇筑中普遍使用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进行捣固,激振力较大,不仅手柄处振动强烈,产生“振动性白指”职业病,且操作时作用于手臂的扭力较大,使操作手臂极易疲劳,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减振器都装在手把下部靠近棒体,振捣时,随棒体一起进入混凝土,有时会固挂住钢筋网,给操作带来不便,随着混凝土对减振器的不断侵蚀,橡胶很快老化,隔振效果变差,同时混凝土浆液易于渗入棒体,损坏电机,增加维修次数,降低工效。本技术就是要提供一种扭力缓冲效果好,操作方便轻柔,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的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减振器(1)下联法兰(7),中间夹有密封压片(8)与密封圈(10)把杆下端加托管(6)一并和后端盖(9)焊接。减振器有四个特制螺栓(12)(两个螺栓朝上,两个朝下,上下互错九十度的角度。)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实施例由以下的附图给出图一是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手把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手把密封结构及把杆、托管与后端盖焊接示意图图三是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四是手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振器2、电缆、3、手柄4、把杆5、振动器主体6、托管7、法兰8、密封压片9、后端盖10、密封圈11、垫片12、特制螺栓本技术由于将减振器设置在靠近手柄处,解决挂钢筋网的问题,密封结构位于杆顶端,不与混凝土接触,确保密封性能及寿命,将把杆、减振器及手柄视为一个弹性质量系统应用有限元法进行频响计算,调整系统刚度及质量,使其固有频率避开振源频率,达到减振的目的。本减振手把阻尼极小,基本无能量损耗,不影响振源的功率,加之手柄与把杆无钢性联接,绝缘性能好,解决了漏电麻手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工人作业时省力,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由减振器、把杆、手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减振器(1)下联法兰(7)中间夹有密封压片(8)与密封圈(10),把杆下端加托管(6)一并和后端盖(9)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其特征是减振器(1)有四个特制螺栓(12),两个螺栓朝上,两个螺栓朝下,上下互错九十度的角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缓冲效果好,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的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它将把杆,减振器及手柄视为一个弹性质量系统,应用有限元法进行频响计算,调整系统刚度及质量,使其固有频率避开振源频率,达到减振的目的,本减振手把阻尼极小,基本无能量损耗,不影响振源的功率,既解决了挂钢筋网,又解决了漏电麻手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工人作业时省力,方便。文档编号E04G21/06GK2122899SQ9220797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徐贤金, 程宏岭, 梅传林, 林国中, 王丽辉 申请人:能源部水利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联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减振手把由减振器、把杆、手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减振器(1)下联法兰(7)中间夹有密封压片(8)与密封圈(10),把杆下端加托管(6)一并和后端盖(9)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金程宏岭梅传林林国中王丽辉
申请(专利权)人:能源部水利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