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74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座椅,尤其是车辆驾驶员用座椅。它是由靠背1、座面架2、座架3、交叉构件4、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安装的是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在座面架2和座架3两侧各装一交叉构件4;并且靠背1与座面架2联成一体。本座椅有效的解决了缓冲与减振矛盾,使人坐着既舒适又可避免大幅度的上下振动以及人体左右摇摆,实现了人体全身减振,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产生,并适用于各种货车、客车及小轿车。(*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座椅,尤其是车辆驾驶员用座椅。目前汽车驾驶员座椅一般采用弹簧和(或)泡沫塑料来进行减振,而这种减振材料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泡沫塑料块透气性差,炎热夏天使人感觉燥热不适,而一般驾驶员座椅所使用的弹簧阻尼小,减冲效果差,反弹力大,当车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上下颠簸历害,易使人产生疲劳和晕车现象,时间一长,易患职业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减振又缓冲、反弹速度慢、振动感小的车辆驾驶员座椅。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整个座椅由靠背、座面架、底架、交叉构件、钢丝绳弹簧和阻尼器构成。钢丝绳弹簧和阻尼器安装在座面架与底架之间,钢丝绳弹簧是将一根普通钢丝绳直接卷绕多圈后,用两付夹条夹固而成,再用螺栓将两付夹条分别与座面架和底架固定,在座面架与底架之间起弹性支撑作用。实验表明这种钢丝绳弹簧有变阻尼特性--即阻尼随弹簧形变而变化。但由于这种弹簧在受到更大冲击时所具有的阻尼还不能起到较好的抗冲作用,因而在座面架与底架之间另外增装了一阻尼器,这样通过阻尼器与钢丝绳弹簧相互配合来完成座椅的缓冲和减振。交叉构件安装在座面架和底架两侧,该构件中间铰连,其中两个端分别与座面架和底架相铰连,另外两端分别通过其上安装的滑轮与座面架和底架上叉构件安装在座面架和底架两侧,该构件中间铰连,其中两个端分别与座面架和底架相铰连,另外两端分别通过其上安装的滑轮与座面架和底架上安装的滑槽进行连接,当座椅上下振动时滑轮在滑槽内滑动,使座面架与底架保持平行。靠背与座面架联接成一体,使靠背与座面架同时得到减振和缓冲。采用本方案设计的减振座椅,有效的解决了缓冲与减振矛盾,使人座着既舒适又可避免大幅度的上下振动以及人体左右摇摆,实现了人体全身减振,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产生。本方案设计的减振座椅还适用于各种货车、客车及小轿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钢丝绳弹簧5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它是由靠背1、座面架2、底架3、交叉构件4、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构成。座面架2和底架3都是用L20*20*3的角钢焊接而成,在座面架2和底架3上的两边各装有一滑槽7。钢丝绳弹簧5用长为2.4M、φ12的普通钢丝绳卷绕4圈整成钢丝绳圈10,均匀分排后,在钢丝绳圈10的对应两边各用两钢质夹条9将钢丝绳及绳头紧固,横放在座面架2和底架3之间,再将两付夹紧的夹条9分别用螺栓与座面架2和底架3紧固。阻尼器6采用油压阻尼器,并竖着用螺栓紧固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靠后部。交叉构件4安装在座面架2与底架3的两侧,该交叉构件4是用两根钢质叉条中间铰连而成,交叉构件4上的其中两个端分别与座面架2和底架3用铰支连接,另外两个装有滑轮8的端分别与座面架2和底架3上的滑槽7形成滑轮滑槽连接。靠背1用直径为2分的钢管弯成,与座面架2焊接成一体。在靠背1和座面架2上分别绷有藤皮和(或)垫有泡沫垫。权利要求1.一种减振座椅,它包括靠背1、座面架2、底架3和安装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的弹簧,其特征在于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安装的是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在座面架2和底架3两侧各装一交叉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弹簧5是由普通钢丝绳卷绕几圈成钢丝绳圈10,在钢丝绳圈10的对应两边各用两夹条9夹固,再用螺栓将两付夹条9分别与座面架2和底架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6是油压阻尼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交叉构件4是由两根叉条中间铰连而成,该交叉构件4上有两个端分别与座面架2和底架3铰连,另外两个端分别与座面架2和底架3采用滑轮滑槽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靠背1与座面架2联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座椅,尤其是车辆驾驶员用座椅。它是由靠背1、座面架2、座架3、交叉构件4、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安装的是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在座面架2和座架3两侧各装一交叉构件4;并且靠背1与座面架2联成一体。本座椅有效的解决了缓冲与减振矛盾,使人坐着既舒适又可避免大幅度的上下振动以及人体左右摇摆,实现了人体全身减振,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产生,并适用于各种货车、客车及小轿车。文档编号B60N2/00GK2180511SQ93244790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徐贤金, 梅传林, 程宏岭, 王丽辉, 林国中, 赵全虹 申请人:能源部水利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座椅,它包括靠背1、座面架2、底架3和安装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的弹簧,其特征在于在座面架2与底架3之间安装的是钢丝绳弹簧5和阻尼器6;在座面架2和底架3两侧各装一交叉构件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金梅传林程宏岭王丽辉林国中赵全虹
申请(专利权)人:能源部水利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