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载人飞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8036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所述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包括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及载人装置,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所述载人装置连接,其中,电机旋翼在升力组件四周对称分布。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面与水平面构成一预设锐角,第一支撑架与主梁邻近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连接,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主梁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座位与该三角形外切。从而使所述载人装置整体的重心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重心重合,更适于飞行员的操作。

Electric Manned Fligh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manned flight system. The electric manned flight system comprises an electric multi-rotor aircraft and a manned device. The electric multi-rotor aircr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nned device, in which the motor rotors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lift assembly. The first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girder, the second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electric multi-rotor aircraft, the connecting surface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forms a preset acute angle with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adjacent connecting part of the main girder,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is far away from the main girder.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the main beam,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are enclosed in a triangle, and the seat is cut out from the triangle. Thus, the overall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manned device coincides with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electric multi-rotor aircraft,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pil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载人飞行系统
本技术涉及飞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病”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交通拥堵是每一个人都能切实体会到并深感无可奈何的。即使不断对道路进行扩宽,依然无法解决交通的拥堵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利用载人飞行器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就目前而言,利用载人飞行器出行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载人飞行器操控难,进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研发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动载人飞行系统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所述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包括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及载人装置,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所述载人装置连接;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组件、升力组件及多个电机旋翼,所述升力组件与多个电机旋翼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所述电机旋翼在所述升力组件四周对称分布;所述载人装置包括承重组件及座位,所述承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承重组件包括连接部、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主梁相对水平面竖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面与水平面构成一预设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主梁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所述座位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座位与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外切。进一步地,所述载人装置还包括操作手柄及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连接,以便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控制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组件包括:中心机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四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四悬臂与所述中心机架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相对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一中轴对称,所述第三悬臂与第四悬臂相对于所述第一中轴对称,所述第一悬臂与第四悬臂相对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二中轴对称,所述第三悬臂与第二悬臂相对于所述第二中轴对称;所述升力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机架,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四悬臂上安装的所述电机旋翼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中轴与第二中轴垂直。进一步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悬臂及第三悬臂上的所述电机旋翼均朝第一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悬臂及第四悬臂上的所述电机旋翼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电机旋翼包括第一旋翼、第二旋翼、第三旋翼、第四旋翼、第五旋翼、第六旋翼、第七旋翼及第八旋翼,所述第一旋翼及第二旋翼安装于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三旋翼及第四旋翼安装于所述第二悬臂,所述第五旋翼及第六旋翼安装于所述第三悬臂,所述第七旋翼及第八旋翼安装于所述第四悬臂。进一步地,所述升力组件包括第一升力旋翼、第二升力旋翼、第三升力旋翼及第四升力旋翼,所述第一升力旋翼、第二升力旋翼、第三升力旋翼及第四升力旋翼对称分布于与所述中心机架的中心区域四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力旋翼、第三升力旋翼的安装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一中轴,所述第二升力旋翼、第四升力旋翼的安装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二中轴。进一步地,所述载人装置还包括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中点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包括铝合金起落架。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还包括脚架,所述脚架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脚架的自由端朝向远离所述座位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所述电机旋翼在所述升力组件四周对称分布。使所述电动载人飞行系统飞行过程中不受电机旋翼反扭力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更容易进行控制。所述承重组件包括连接部、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主梁相对水平面竖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面与水平面构成一预设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主梁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所述座位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座位与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外切。从而使所述载人装置整体的重心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重心重合,更适于飞行员的操作。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的另一部分。图4示出了图1中载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电动载人飞行系统;10-电动多旋翼飞行器;11-机架组件;12-升力组件;13-电机旋翼;111-中心机架;112-第一悬臂;113-第二悬臂;114-第三悬臂;115-第四悬臂;20-载人装置;211-连接部;2111-第一端;2112-第二端;212-主梁;213-第一支撑架;214-第二支撑架;22-座位;23-操作手柄;24-联动组件;241-固定连杆;242-联动连杆;243-带动连杆;25-起落架;251-第一支架;252-第二支架;253-第三支架;254-脚架;30-控制器;40-脚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包括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及载人装置,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所述载人装置连接;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组件、升力组件及多个电机旋翼,所述升力组件与多个电机旋翼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所述电机旋翼在所述升力组件四周对称分布;所述载人装置包括承重组件及座位,所述承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承重组件包括连接部、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主梁相对水平面竖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面与水平面构成一预设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主梁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所述座位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座位与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外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包括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及载人装置,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所述载人装置连接;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组件、升力组件及多个电机旋翼,所述升力组件与多个电机旋翼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所述电机旋翼在所述升力组件四周对称分布;所述载人装置包括承重组件及座位,所述承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承重组件包括连接部、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主梁相对水平面竖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的中心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面与水平面构成一预设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主梁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所述座位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座位与所述主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围成三角形外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装置还包括操作手柄及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连接,以便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控制所述电动多旋翼飞行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人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组件包括:中心机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四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四悬臂与所述中心机架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相对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一中轴对称,所述第三悬臂与第四悬臂相对于所述第一中轴对称,所述第一悬臂与第四悬臂相对于所述中心机架的第二中轴对称,所述第三悬臂与第二悬臂相对于所述第二中轴对称;所述升力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机架,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秋阳胡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