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764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转动装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工作台上的通孔下方设置转动装置,通孔两侧设置升降杆,升降杆下端设置底板;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回转支承和夹紧装置;回转支承外圈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内圈上端固定安装固定台,固定台上固定设置位于工作台通孔内的夹紧装置;一对打磨装置Ⅰ对称设置在通孔两侧,打磨装置Ⅰ包括气动装置和第一打磨板;通孔上方设置打磨装置Ⅱ,打磨装置Ⅱ包括升降电机、双向气缸和固定座;双向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第二打磨板。本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对缸套内外壁的单独和同时进行打磨,避免人工操作,效率更高。

Cylinder liner inner and outer wall gr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er liner inner and outer wall grin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orktable, a rotating device, a grinding device I and a grinding device II; a rot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low the through hole on the worktable, a lifting rod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ough hole, and a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rod; a rotating device includes a rotating motor, a rotating support and a clamping device; and an outer ring of a rotary bearing is fix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side. The upper end of the ring is fixed with a fixing table, and the fixing table is fixed with a clamping device locat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worktable; a pair of grinding devices I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grinding device I includes a pneumatic device and a first grinding plate; a grinding device II is arranged above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grinding device II includes a lifting motor, a bidirectional cylinder and a fixed seat; and the bidirectional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fixed seat, and the two-way cylinder Two output terminal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grinding plate.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 polishing device of the cylinder liner can realize the single and simultaneous polishing of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of the cylinder lin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voiding manual operation and achieving high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缸套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缸套主要设置在缸体的钢筒内,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磨及尺寸的稳定性,而广泛运用在发动机、气缸以及其他领域中,比如加油机中。活塞缸套主要采用不锈钢材料,由于其运用领域不同而所需求的硬度也不一样,并且要求精度较高。传统活塞缸套在加工过程时,需要进行下料、粗车、热处理等工序,以满足其物理性质和尺寸要求,而在加工过程中粗车后的缸套需要对其进行打磨,防止其表面粗糙过大和出现毛刺等缺陷问题;打磨时首先将缸套进行固定,人工打磨的方式常因人工操作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缸套表面打磨效果不同,并且对缸套外壁进行打磨,由于打磨机的转动往往造成对缸套施压不稳定,另外当外壁打磨后,需要人工将打磨机再次进行缸套内壁打磨,无法实现对缸套内外壁的单独或者同时进行,使得打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对缸套内外壁的单独和同时进行打磨,避免人工操作,效率更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转动装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所述工作台上设置通孔、下端设置底柱,所述通孔下方设置转动装置;所述工作台下端并位于通孔两侧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设置底板;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回转支承和夹紧装置;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所述回转支承外圈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内圈上端固定安装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固定设置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位于工作台通孔内,所述齿轮与回转支承内圈啮合连接;所述打磨装置Ⅰ为一对,一对打磨装置Ⅰ对称设置在通孔两侧,所述打磨装置Ⅰ包括气动装置和第一打磨板;所述气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一对第一打磨板相对设置在一对气动装置输出端;所述通孔上方设置打磨装置Ⅱ,所述打磨装置Ⅱ包括升降电机、双向气缸和固定座;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固定座上,所述双向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第二打磨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磨板采用与缸套外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打磨板采用与缸套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设置固定板Ⅰ,所述固定板Ⅰ上设置螺纹杆Ⅰ,并与第一打磨板锁紧连接,所述双向气缸输出端固定设置固定板Ⅱ,所述固定板Ⅱ上设置螺纹杆Ⅱ,并与第一打磨板锁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柱下端设置垫块,所述垫块采用弹性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由于设置转动装置,通过升降杆实现对转动装置的上下调节,并且利用转动电机将夹紧装置夹紧的缸套进行固定,因此实现缸套的转动和升降,方便对缸套各个高度位置进行打磨;由于设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通过打磨装置Ⅰ中的气动装置实现第一打磨板对缸套外壁的打磨固定,通过打磨装置Ⅱ的双向气缸实现第二打磨板对缸套内壁的打磨固定,并且利用升降电机实现第二打磨板的上下调节,因此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对缸套内外壁的单独和同时进行打磨,效率更高;由于气动装置通过固定板Ⅰ与第一打磨板锁紧连接,双向气动通过固定板Ⅱ与第二打磨板锁紧连接,因此实现对第一打磨板和第二打磨板的快速更换;本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对缸套内外壁的单独和同时进行打磨,避免人工操作,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图;图中:1、工作台,11、底柱,12、垫块,13、通孔,21、气动装置,22、第一打磨板,31、底板,32、齿轮,33、转动电机,34、固定台,35、升降杆,36、夹紧装置,37、回转支承,41、升降电机,42、螺纹杆,43、固定座,44、双向气缸,45、第二打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转动装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通孔13、下端设置底柱11,所述通孔13下方设置转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下端并位于通孔13两侧设置升降杆35,所述升降杆35下端设置底板31;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33、回转支承37和夹紧装置36;所述转动电机33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32,所述回转支承37外圈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内圈上端固定安装固定台34,所述固定台34上固定设置夹紧装置36,所述夹紧装置36位于工作台1通孔13内,所述齿轮32与回转支承37内圈啮合连接;所述打磨装置Ⅰ为一对,一对打磨装置Ⅰ对称设置在通孔13两侧,所述打磨装置Ⅰ包括气动装置21和第一打磨板22;所述气动装置2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一对第一打磨板22分别位于通孔13两侧且相对设置在一对气动装置21输出端;所述通孔13上方设置打磨装置Ⅱ,所述打磨装置Ⅱ包括升降电机41、双向气缸44和固定座43;所述升降电机41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42,所述螺纹轴42螺纹连接固定座43上,且双输出端分别安装第二打磨板4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磨板22采用与缸套外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打磨板45采用与缸套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因此通过与缸套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实现对缸套内外壁更好的打磨。进一步的,所述气动装置21输出端固定设置固定板Ⅰ,所述固定板Ⅰ上设置螺纹杆Ⅰ,并与第一打磨板22锁紧连接,所述双向气缸44输出端固定设置固定板Ⅱ,所述固定板Ⅱ上设置螺纹杆Ⅱ,并与第一打磨板22锁紧连接;因此分别通过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的螺纹轴42Ⅰ和螺纹轴42Ⅱ,实现第一打磨板22和第二打磨板45的快速装卸,不仅方便更换,而且可在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设置清洗装置,实现对打磨后的缸套的擦拭清洗。进一步的,所述底柱11下端设置垫块12,所述垫块12采用弹性材料;因此通过设置弹性材料的垫块12有效进行打磨的减震,不仅稳定性更好,而且更好的减震。本一种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打磨的缸套下端通过夹紧装置36进行固定,当需要对缸套外壁进行打磨时,适当调整升降杆35,根据缸套长度的不同实现将缸套上端位于一对打磨装置Ⅰ之间,然后启动气动装置21,一对第一打磨板22将缸套外壁进行夹紧,然后启动转动电机33,转动电机33带动齿轮32实现回转支承37和固定台34的转动,因此实现缸套的转动,并且通过升降杆35的上下移动实现对缸套外壁从上到下的打磨处理;当需要进行缸套内壁打磨时,启动升降电机41,利用螺纹轴42带动固定座43上下移动,当双向气缸44位于缸套内壁上端时,启动双向电机,通过一对第二打磨板45实现对缸套内壁的夹紧,并且当缸套进行转动时,并利用升降杆35的上下移动实现对缸套内壁的打磨,因此本装置整体能够实现缸套内外壁单独或共同打磨,效率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转动装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通孔(13)、下端设置底柱(11),所述通孔(13)下方设置转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下端并位于通孔(13)两侧设置升降杆(35),所述升降杆(35)下端设置底板(31);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33)、回转支承(37)和夹紧装置(36);所述转动电机(33)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32),所述回转支承(37)外圈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内圈上端固定安装固定台(34),所述固定台(34)上固定设置夹紧装置(36),所述夹紧装置(36)位于工作台(1)通孔(13)内,所述齿轮(32)与回转支承(37)内圈啮合连接;所述打磨装置Ⅰ为一对,一对打磨装置Ⅰ对称设置在通孔(13)两侧,所述打磨装置Ⅰ包括气动装置(21)和第一打磨板(22);所述气动装置(2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一对第一打磨板(22)相对设置在一对气动装置(21)输出端;所述通孔(13)上方设置打磨装置Ⅱ,所述打磨装置Ⅱ包括升降电机(41)、双向气缸(44)和固定座(43);所述升降电机(41)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轴(42),所述螺纹轴(42)螺纹连接固定座(43)上,所述双向气缸(44)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3)上,且两个输出端分别安装第二打磨板(45)。...

【技术特征摘要】
1.缸套内外壁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转动装置、打磨装置Ⅰ和打磨装置Ⅱ;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通孔(13)、下端设置底柱(11),所述通孔(13)下方设置转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下端并位于通孔(13)两侧设置升降杆(35),所述升降杆(35)下端设置底板(31);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33)、回转支承(37)和夹紧装置(36);所述转动电机(33)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32),所述回转支承(37)外圈固定安装在底板(31)上、内圈上端固定安装固定台(34),所述固定台(34)上固定设置夹紧装置(36),所述夹紧装置(36)位于工作台(1)通孔(13)内,所述齿轮(32)与回转支承(37)内圈啮合连接;所述打磨装置Ⅰ为一对,一对打磨装置Ⅰ对称设置在通孔(13)两侧,所述打磨装置Ⅰ包括气动装置(21)和第一打磨板(22);所述气动装置(2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一对第一打磨板(22)相对设置在一对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二红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三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