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66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多个挡块,所述底座上两个相邻挡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端设有下模,所述下模顶端两侧均设有下限位杆,所述下限位杆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端与下模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料带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上模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区往下运动,上冲压区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往下运动,上冲压块表面凸起与下模表面下冲压块表面凹槽相匹配,从而对料带进行冲击,在冲击的同时定位杆移动到定位槽内,定位杆底端推动凸出块往下运动,突出块往下运动带动活动块往下运动,活动块往下运动带动第二弹簧收缩,第二弹簧收缩产生的弹力与冲击力进行减震。

A High Efficiency Die for Automotive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die for automobile parts, including a base, which has a plurality of blocks at the top of the base, a first spr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blocks, a lower die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spring, a lower limit bar at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a positioning groove at one side, and a fixed surface between the bottom end of the positioning groove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Fixe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upper stamping area to move downward through the material belt betwe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stamping area to move downward, the upper stamping area to move downward, and the upper stamping block surface protrusion matches the surface groove of the lower stamping block on the lower die surface, thus impacting the material belt, moving the positioning bar into the positioning groove while impacting, and pushing the protrusion block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positioning bar.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protruding block drives the moving block downward, and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moving block drives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 spring. The elastic force and impact force produc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 spring are used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
技术介绍
单冲模一般由一个凸模和一个凹模,也可以有多个凸模和多个凹模,但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只能完成一种冲裁工序。简单来将,单冲模打一个行程是一道工艺,需将料件拿出后再进行重复操作,传统的汽车零件制造工艺使用单冲来生产产品,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多个挡块,所述底座上两个相邻挡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端设有下模,所述下模顶端两侧均设有下限位杆,所述下限位杆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端与下模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下模表面设有下冲压区,所述下冲压区包括下冲压块,所述下冲压块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下模顶端设有上模,所述上模底端两侧均设有上限位杆,所述上限位杆底端表面与下限位杆顶端表面相匹配,所述上限位杆一侧设有定位杆,所述上限位杆顶端与上模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底端与定位槽相嵌合,所述上模底端表面设有上冲压区,所述上冲压区包括上冲压块,所述上冲压块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所述减震壳设置在定位槽内部且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壳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端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两侧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表面与减震壳内壁滚动连接,所述活动块顶端设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底端与活动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凸出块顶端与定位杆底端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上冲压区与下冲压区相匹配,所述上冲压块与下冲压块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优选的,所述上冲压区两侧与上模底端设置为螺纹连接,所述下冲压区两侧与下模顶端设置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使用方便,通过料带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上模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区往下运动,上冲压区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往下运动,上冲压块表面凸起与下模表面下冲压块表面凹槽相匹配,从而对料带进行冲击,在冲击的同时定位杆移动到定位槽内,定位杆底端推动凸出块往下运动,突出块往下运动带动活动块往下运动,活动块往下运动带动第二弹簧收缩,第二弹簧收缩产生的弹力与冲击力进行减震,有利于减少对其造成损坏,避免冲压发生偏移,上冲压块完成一次冲压后复位,料带往一侧运动,上模再次往下运动,上冲压区另一冲压块表面的凸起再次与下冲压区与之对应的凹槽相匹配,再次对料带进行冲击,如此反复,一个零件制造完成,不间断地冲压过程加快了生产效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挡块、3第一弹簧、4下模、5下限位杆、6定位槽、7减震装置、71减震壳、72第二弹簧、73活动块、74滚珠、75凸出块、8下冲压区、9下冲压块、10凹槽、11上模、12上限位杆、13定位杆、14上冲压区、15上冲压块、16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多个挡块2,所述底座上两个相邻挡块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顶端设有下模4,所述下模4顶端两侧均设有下限位杆5,所述下限位杆5一侧设有定位槽6,所述定位槽6底端与下模4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6内设有减震装置7,所述下模4表面设有下冲压区8,所述下冲压区8包括下冲压块9,所述下冲压块9表面设有凹槽10,所述下模4顶端设有上模11,所述上模11底端两侧均设有上限位杆12,所述上限位杆12底端表面与下限位杆5顶端表面相匹配,所述上限位杆12一侧设有定位杆13,所述上限位杆顶端与上模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底端与定位槽6相嵌合,所述上模11底端表面设有上冲压区14,所述上冲压区14包括上冲压块15,所述上冲压块15表面设有凸起16,所述凸起16嵌入凹槽10内。所述减震装置7包括减震壳71,所述减震壳71设置在定位槽6内部且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壳71内设有第二弹簧72,所述第二弹簧72顶端设有活动块73,所述活动块73两侧均设有滚珠74,所述滚珠74表面与减震壳71内壁滚动连接,所述活动块73顶端设有凸出块75,所述凸出块75底端与活动块7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凸出块75顶端与定位杆13底端相接触,所述上冲压区14与下冲压区8相匹配,所述上冲压块15与下冲压块9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上冲压区14两侧与上模11底端设置为螺纹连接,所述下冲压区8两侧与下模4顶端设置为螺纹连接。本实用工作原理:料带在上模11与下模4之间,上模11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区14往下运动,上冲压区14往下运动带动上冲压往下运动,上冲压块15表面凸起16与下模4表面下冲压块9表面凹槽10相匹配,从而对料带进行冲击,在冲击的同时定位杆13移动到定位槽6内,定位杆13底端推动凸出块75往下运动,突出块往下运动带动活动块73往下运动,活动块73往下运动带动第二弹簧72收缩,第二弹簧72收缩产生的弹力与冲击力进行减震,减少对其造成损坏,避免冲压发生偏移,上冲压块15完成一次冲压后复位,料带往一侧运动,上模11再次往下运动,上冲压区14另一冲压块表面的凸起16再次与下冲压区8与之对应的凹槽10相匹配,再次对料带进行冲击,如此反复,一个零件制造完成,不间断地冲压过程加快了生产效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多个挡块(2),所述底座上两个相邻挡块(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顶端设有下模(4),所述下模(4)顶端两侧均设有下限位杆(5),所述下限位杆(5)一侧设有定位槽(6),所述定位槽(6)底端与下模(4)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6)内设有减震装置(7),所述下模(4)表面设有下冲压区(8),所述下冲压区(8)包括下冲压块(9),所述下冲压块(9)表面设有凹槽(10),所述下模(4)顶端设有上模(11),所述上模(11)底端两侧均设有上限位杆(12),所述上限位杆(12)底端表面与下限位杆(5)顶端表面相匹配,所述上限位杆(12)一侧设有定位杆(13),所述上限位杆顶端与上模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底端与定位槽(6)相嵌合,所述上模(11)底端表面设有上冲压区(14),所述上冲压区(14)包括上冲压块(15),所述上冲压块(15)表面设有凸起(16),所述凸起(16)嵌入凹槽(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件用高效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多个挡块(2),所述底座上两个相邻挡块(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顶端设有下模(4),所述下模(4)顶端两侧均设有下限位杆(5),所述下限位杆(5)一侧设有定位槽(6),所述定位槽(6)底端与下模(4)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6)内设有减震装置(7),所述下模(4)表面设有下冲压区(8),所述下冲压区(8)包括下冲压块(9),所述下冲压块(9)表面设有凹槽(10),所述下模(4)顶端设有上模(11),所述上模(11)底端两侧均设有上限位杆(12),所述上限位杆(12)底端表面与下限位杆(5)顶端表面相匹配,所述上限位杆(12)一侧设有定位杆(13),所述上限位杆顶端与上模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底端与定位槽(6)相嵌合,所述上模(11)底端表面设有上冲压区(14),所述上冲压区(14)包括上冲压块(15),所述上冲压块(15)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诚达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