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6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顶部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部设有料带,所述下模具两侧均设有固定块,所述下模板表面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固定筒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板、上模板、上模具、下模板、下模具和料带,通过对顶板进行冲压,之后上模具与下模具对料带进行冲压,每个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料带进行一个工序的冲压后料带会移动至下一个,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再次进行冲压,有利于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生产时可以进行连续的冲压生产,加快了冲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的成本。

A Continuous Stamping Die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stamping die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support pillar at the top of the base, a lower template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pillar, a lower die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template, a material belt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a fixed block at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die, a fixed cylind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lower template and a bullet inside of the fixed cylinder. Th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mit column on one side of the fixing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top plate, the upper template, the upper die, the lower template, the lower die and the material belt, stamps the top plate, th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stamp the material belt. After each lower die and the upper die stamp the material belt in one process, the material belt moves to the next, and stamps again between the lower die and the upper di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utility model. In production, continuous stamping produ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which speeds up stamping time, improv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saves labor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单冲模一般由一个凸模和一个凹模,也可以有多个凸模和多个凹模,但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只能完成一种冲裁工序。简单来将,单冲模一次行程是一道工艺,需将料件拿出后再进行重复操作。传统的工艺使用单冲来生产产品,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顶部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部设有料带,所述下模具两侧均设有固定块,所述下模板表面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固定筒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顶部设有缓压垫,所述料带顶部设有上模,所述上模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设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部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两侧均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柱均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上模板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顶板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螺丝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和滑柱均通过螺丝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柱与固定筒套接,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嵌入式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设置为相对。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上模具、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优选的,所述固定筒、滑柱、限位槽和限位块的数量均设置为四个。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顶板、上模板、上模具、下模板、下模具和料带,通过对顶板进行冲压,之后上模具与下模具对料带进行冲压,每个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料带进行一个工序的冲压后料带会移动至下一个,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再次进行冲压,有利于使得本技术在生产时可以进行连续的冲压生产,加快了冲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的成本,通过设置固定筒、弹簧、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固定筒内部的弹簧会推动滑柱自动上升,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可以限制冲压时下模具和上模具的距离,同时对下模具和上模具冲压时进行一个缓冲,提高对料带的冲压精度,减少冲压时的震动,降低影响,通过设置设置限位板、限位块和限位槽,使得上模板可以精确的安装在顶板上,提高安装的简便性,通过设置设计的上模具与上模板可拆卸设计和下模具与下模板的可拆卸设计,有利于使得下模具和上模具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生产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柱、3下模板、4下模具、5料带、6固定块、7固定筒、8弹簧、9第一限位柱、10上模、11顶板、12上模板、13上模具、14滑柱、15限位板、16第二限位柱、17限位槽、18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部设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顶部设有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顶部设有料带5,所述下模具4两侧均设有固定块6,所述下模板3表面设有固定筒7,所述固定筒7内部设有弹簧8,所述固定筒7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9,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下模板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筒7、弹簧8、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16,固定筒7内部的弹簧8会推动滑柱14自动上升,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16可以限制冲压时下模具4和上模具13的距离,同时对下模具4和上模具13冲压时进行一个缓冲,提高对料带5的冲压精度,减少冲压时的震动,降低影响,所述第一限位柱9顶部设有缓压垫,所述料带5顶部设有上模10,所述上模10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设有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底部设有上模具13,通过设置顶板11、上模板12、上模具13、下模板3、下模具4和料带5,通过对顶板11进行冲压,之后上模具13与下模具4对料带5进行冲压,每个下模具4和上模具13对料带5进行一个工序的冲压后料带5会移动至下一个,下模具4和上模具13之间再次进行冲压,有利于使得本技术在生产时可以进行连续的冲压生产,加快了冲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的成本,所述上模具13两侧均设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一侧设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和第二限位柱16均与上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5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上模板12两侧均设有限位槽17,所述顶板11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8,所述固定块6与下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6通过螺丝与下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5和滑柱14均通过螺丝与上模板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设计的上模具13与上模板12可拆卸设计和下模具4与下模板3的可拆卸设计,有利于使得下模具4和上模具13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生产适应性,所述滑柱14与固定筒7套接,所述限位块18与限位槽17嵌入式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16设置为相对。所述下模具4、上模具13、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16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所述固定筒7、滑柱14、限位槽17和限位块18的数量均设置为四个,通过设置设置限位板15、限位块18和限位槽17,使得上模板12可以精确的安装在顶板11上,提高安装的简便性。本实用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时,通过对顶板11进行冲压,之后上模具13与下模具4对料带5进行冲压,每个下模具4和上模具13对料带5进行一个工序的冲压后料带5会移动至下一个下模具4和上模具13之间再次进行冲压,使得本技术在生产时可以进行连续的冲压生产,加快了冲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的成本,同时设置在固定筒7内部的弹簧8会推动滑柱14自动上升,设置的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16可以限制冲压时下模具4和上模具13的距离,提高对料带5的冲压精度,设置的限位板15、限位块18和限位槽17,使得上模板12可以精确的安装在顶板11上,提高安装的简便性,设计的上模具13与上模板12可拆卸设计和下模具4与下模板3的可拆卸设计使得下模具4和上模具13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生产适应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部设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顶部设有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顶部设有料带(5),所述下模具(4)两侧均设有固定块(6),所述下模板(3)表面设有固定筒(7),所述固定筒(7)内部设有弹簧(8),所述固定筒(7)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9),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下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9)顶部设有缓压垫,所述料带(5)顶部设有上模(10),所述上模(10)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设有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底部设有上模具(13),所述上模具(13)两侧均设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一侧设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和第二限位柱(16)均与上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5)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上模板(12)两侧均设有限位槽(17),所述顶板(11)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8),所述固定块(6)与下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6)通过螺丝与下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5)和滑柱(14)均通过螺丝与上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滑柱(14)与固定筒(7)套接,所述限位块(18)与限位槽(17)嵌入式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16)设置为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生产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部设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顶部设有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顶部设有料带(5),所述下模具(4)两侧均设有固定块(6),所述下模板(3)表面设有固定筒(7),所述固定筒(7)内部设有弹簧(8),所述固定筒(7)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9),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下模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9)顶部设有缓压垫,所述料带(5)顶部设有上模(10),所述上模(10)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设有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底部设有上模具(13),所述上模具(13)两侧均设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一侧设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和第二限位柱(16)均与上模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诚达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