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宗和专利>正文

自升式模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07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升式模架装置。为提供一种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成本的建筑用具,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两H形滑杆、设于两H形滑杆之间的两定位机构及设于两定位机构之间的升降液压缸;滑杆中间板两侧及滑杆相对内侧设有齿条;定位机构包括架体、设于架体上的滚轮组、枢设于架体上的定位块及枢设于定位块与架体之间的液压缸;滚轮组包括分别夹靠在H形滑杆翼板末端的三个滚轮;定位块另一端与H形滑杆上的齿条相对并抵靠。(*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用具,特别是一种自升式模架装置。以往建筑楼房的墙面系以砖块逐渐砌成。然而由于砖砌施工方式缓慢,现在已鲜少采用,而改用搭建模板灌浆的方式建筑墙面。而以搭建模板再灌浆建筑墙面的方式,若在建完一层楼的墙面后,将下层的模板全部拆除后再往上搭建,且往上搭建模板前必须先完成楼板;而建筑楼板同样必须先搭建模板,然后再进行灌浆,且灌浆完成后必须等待一个月以后,方可再进行下一步骤。然而由于往上一层建筑墙面必须等待该楼层的楼板完成后,方可再往上搭建墙面的模板,并且必须藉由人力一一拆除该楼层的模板,再搬运至上一层搭建,因此,在施工上旷日费时而增加工期,且施工速度缓慢,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又如建构桥梁的桥墩时,同样必须搭建模板、灌浆,而在完成一定施工高度后,再拆除完工的模板然后往上搭建;由于拆除及搭建模板系重复进行,且模板必须作适当支撑,越往上建搭越困难,因而增加施工的困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成本的自升式模架装置。本技术包括与建筑物立柱组接的定H形滑杆、与模板组接的动H形滑杆、装设于定、动H形滑杆之间的上、下定位机构及装设于上、下定位机构之间的升降液压缸;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分别设有齿条;定、动H形滑杆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齿条;上、下定位机构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右、左侧的四组滚轮组、分别枢设于架体右、左侧的六个定位块及枢设于定位块与架体之间的液压缸;每组滚轮组由分别自三面夹靠在定(动)H形滑杆翼板末端的三个滚轮组成;架体右(左)侧的三个定位块的一端枢设于架体上,其另一端系与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相对,并藉由液压缸带动往复摆动而抵靠于各齿条上。其中定H形滑杆外侧设有逆齿条,并于定H形滑杆上装设有形夹框,形夹框的末端向内设有勾扣于定H形滑杆翼缘上的勾端,并于形夹框内枢设藉以弹簧推顶以抵靠在逆齿条上的挡块,形夹框装设在固定于立柱上的垫块上。由于本技术包括定、动H形滑杆、装设于定、动H形滑杆之间的上、下定位机构及装设于上、下定位机构之间的升降液压缸;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滑杆相对内侧设有齿条;上、下定位机构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右、左侧的滚轮组、枢设于架体上的定位块及枢设于定位块与架体之间的液压缸;每组滚轮组由自三面夹靠在H形滑杆翼板末端的三个滚轮组成;定位块另一端与H形滑杆上的齿条相对并抵靠。组装时,将定H形滑杆固定在建筑物的立柱上,并于动H形滑杆上装设模板。作业过程中若要将模板往上移升时,下定位机构的液压缸向外伸出,将位于架体两侧的定位块向外推顶而分别抵靠定位在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上;上定位机构的液压缸向内缩入,将位于架体两侧的定位块向内拉回而分别与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脱离,此时将升降液压缸向下收缩,便可使上定位机构沿定、动H形滑杆向下滑移;然后,上定位机构左侧的液压缸向外伸出,将位于架体左侧的定位块向外推顶而抵靠定位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上;下定位机构左侧的液压缸向内缩入,将位于架体左侧的定位块向内拉回而与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脱离,此时将升降液压缸向上推顶,便可将动H形滑杆及经结构架固定于其上的模板向上推移,而不需拆除模板,并且直接将模板推移至上层的墙面位置,当其推至预设高度后,使上、下定位机构的所有液压缸皆向外伸出,以将所有的定位块皆抵靠定位动、定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动、定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上,以使模板定位;当上层墙面及立柱完成后,模板及用于固定模板的结构架固定在已完工的墙面及立柱上,即可将位于下层的定H形滑杆拆除,使其与下层立柱脱离,然后如前所述的作业顺序,向上拉升定H形滑架,使其上升到上层立柱的位置,并将其固定于上层立柱上;然后如前所述的作业顺序,将动H形滑杆及与固定于其上的结构架及模板往上提升,以建筑墙面及立柱。如此交替移升动、定H形滑杆,即可将模板及结构架逐层向上移升以建筑墙面及立柱,而无须等待该层楼板完工,即可往上建筑,因而得以缩短施工的工期、节省施工成本;且不须全部一一拆除模板后再以人工方式将模板搬移至上层搭建,所以施工上较为简便,节省人力、工时及施工成本。不仅提高施工速度,而且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成本,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动作示意图(向上提升动H形滑杆及其上模板动作一)。图7、为本技术动作示意图(向上提升动H形滑杆及其上模板动作二)。图8、为本技术动作示意图(向上提升定H形滑杆动作一)。图9、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定H形滑杆以形夹框与立柱连接)。图10、为图9中C-C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与建筑物立柱5组接的定H形滑杆1、经结构架6与模板4组接的动H形滑杆1’、装设于定、动H形滑杆1、1’之间的上、下定位机构2、2’及装设于上、下定位机构2、2’之间的升降液压缸3。定、动H形滑杆1、1’的中间板11两侧分别设有齿条12;定、动H形滑杆1、1’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齿条13。上、下定位机构2、2’包括架体21、装设于架体21右、左侧的四组滚轮组22、分别枢设于架体21右、左侧的六个定位块23及枢设于定位块23与架体21之间的液压缸24。每组滚轮组22由分别自三面夹靠在定(动)H形滑杆1(1’)翼板14(14’)末端的三个滚轮221组成。架体21右(左)侧的三个定位块23的一端枢设于架体21上,其另一端系与定(动)H形滑杆1(1’)的中间板11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1(1’)内侧的齿条12、13相对,并藉由液压缸24带动往复摆动而抵靠于齿条12、13上。组设时,将定H形滑杆1固定在建筑物的立柱1上,并于动H形滑杆1’上装设模板4,如此便可藉由上、下定位机构2、2’及升降液压缸3依序动作,以使动、定H形滑杆1、1’得以交互上下移动,以移升装设在动H形滑杆1’上的模板4。如图3所示,于第一楼层的两立柱5上分别装设两定H形滑杆1;两动H形滑杆1’与结构架6连接,并于结构架6向墙面部分组装模板4,模板4组装于数纵向背杆及横向背杆41上,背杆41与结构架6之间以复数调整螺杆42连接。如图4所示,调整螺杆42包括左螺旋杆42a、右螺旋杆42b及套筒螺母42c。左、右螺旋杆42a、42b的一端分别与背杆41及结构架6的的耳座61枢接,左、右螺旋杆42a、42b的另一端以套筒螺母42c螺接,并藉以旋动套筒螺母42c调整模板4与结构架6之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调整螺杆42系以水平及斜撑方式装设模板4背杆41与结构架6之间,从而得以支撑模板4。如图6所示,作业过程中,若要将模板4往上移升时,下定位机构2’的液压缸24向外伸出,将位于架体21两侧21A、21B的定位块23向外推顶而分别抵靠定位在定、动H形滑杆1、1’的中间板11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1、1’内侧的齿条12、13上;上定位机构2的液压缸24向内缩入,将位于架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升式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建筑物立柱组接的定H形滑杆、与模板组接的动H形滑杆、装设于定、动H形滑杆之间的上、下定位机构及装设于上、下定位机构之间的升降液压缸;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分别设有齿条;定、动H形滑杆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有齿条;上、下定位机构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右、左侧的四组滚轮组、分别枢设于架体右、左侧的六个定位块及枢设于定位块与架体之间的液压缸;每组滚轮组由分别自三面夹靠在定(动)H形滑杆翼板末端的三个滚轮组成;架体右(左)侧的三个定位块的一端枢设于架体上,其另一端系与定(动)H形滑杆的中间板两侧及定(动)H形滑杆内侧的齿条相对,并藉由液压缸带动往复摆动而抵靠于各齿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和
申请(专利权)人:吴宗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