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晓勇专利>正文

全自动钢筋捆扎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87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钢筋捆扎钳,它由勾线机构,送线机构,绕紧机构,钳体及脱线机构五个部分组成。使用时只需后拉送线机壳23,将弹性压头1对准被捆扎钢筋位置下压到位,它将自动完成送线、挂线、断线、绕紧程序,扣动复位开关47,捆扎丝自动脱勾,从而完成整个钢筋捆扎全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捆扎效率高,尤其是在夜间操作时只需微弱光线就可操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架制作时用的捆扎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钢筋捆扎钳。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框架需要用捆扎丝来捆扎固定,常见许多工地采用较为原始的手工工具进行操作,即先把捆扎丝裁好,再进行手工捆扎,这种操作对工人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在受捆扎位置限制或夜间工作时会使操作很不方便,也有些工地的钢筋框架采用焊接的方式来代替捆扎,它会给钢筋本身造成应力、应变,同时还会带来钢筋的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整线进给、双线绕紧,自动断线的机械式全自动钢筋架捆扎钳。本技术由勾线机构,送线机构,绕紧机构,钳体及脱线机构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弹性压头1、勾头盒2、勾头盒盖3、上勾头4、下勾头5、轴6、传动齿轮7A、7B、定位器8、限动销9及回勾压簧10构成勾线机构;导板11、固线磁铁13、过线套14、断线器15、断线挡块16、销钉17、拔线摆杆18、拔线扭簧19、挂线爪20、转轴21、挂线扭簧22、送线机壳23、销轴24、紧线座25、压线片26、压线弹簧27构成送线机构;转动螺杆29、前定位套30、后定位套31、离合器套32、棘轮33、棘爪34、空心螺塞35、滑动键36、旋转压簧37、前挡片38、后挡片39、挡片40、弹性卡圈41、连杆42、滑动挡块43及开关压簧44构成绕紧机构;由钳体45及钳柄46构成钳体部分;由连杆42、复位开关47及回位压簧48构成脱线机构。所述勾线机构位于钳体前端,勾头盒2外圆与钳体45内孔为间隙配合,能相对转动,弹性压头1外圆与转动螺杆29内孔为间隙配合,能在轴向移动,勾线机构与转动螺杆29之间靠螺钉49联结,勾头盒2中,内藏上勾头4及下勾头5,上下勾头外圆为齿轮结构,分别与传动齿轮7A及7B啮合,传动齿轮7的内孔与轴6为间隙配合,轴6固联在勾头盒2上,这样当弹性压头1轴向移动时,其上的上下齿条能分别带动传动齿轮7中的上下齿轮7A及7B转动,从而带动上勾头4和下勾头5相向转动合拢;送线机构安装在钳体45外圆上,送线机壳23的内孔与钳体45的外圆为间隙配合,能在钳体上移动并靠滑动键36实行角向定位,防止相对转动;机构中的断线器15由上下剪刀组成,上为定刀、下为动刀,当送线机构前移时,动刀碰到断线挡块16时,动刀闭合实现断线;机构中的挂线器由挂线爪20、转轴21及挂线扭簧22组成并安装在送线机壳23内,送线机壳23带动挂线爪20前移,到位后挂线爪20自动下转,将线挂在勾线机构中勾头盒的挂线槽缺口上实现挂线;绕线机构中转动螺杆29位于钳体45的内孔中,由前定位套30及后定位套31支承,前后定位套与钳体靠螺钉固联;离合器套32、棘轮33安装在转动螺杆29上,离合器套32上固定的滑动键36可在钳体45的键槽中前后移动,由离合器套32、棘轮33、棘爪34、空心螺塞35组成离合器,具体作用是实现转动螺杆29单向旋转。在离合器套32与后定位套31之间还安装有前挡片38、后挡片39和旋转压簧37,由于转动螺杆29上的棘轮33内孔上的单键能在转动螺杆上的梯形螺旋槽上移动,棘爪34一端与离合器套32联结,离合器套32又通过滑动键36可在钳体45的键槽上移动,这样由于在棘轮33与棘爪34的作用下,离合器、送线机构前移时绕紧机构、勾线机构同时旋转,送线机构后移时绕紧机构、勾线机构不动作;钳体部分的钳体45与钳柄46靠螺钉联结,钳柄安装在钳体尾部,钳体外圆与钳柄内孔为过盈配合,并用螺钉联为一体。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捆扎效率高,尤其是在夜间操作时只需微弱光线就可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勾线机构示意图;图5是图4沿A-A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沿B-B剖视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全自动钢筋捆扎钳是由勾线机构,送线机构,绕紧机构,钳体及脱线机构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弹性压头1、勾头盒2、勾头盒盖3、上勾头4、下勾头5、轴6、传动齿轮7、定位器8、限动销9及回勾压簧10构成勾线机构;导板11、固线磁铁13、过线套14、断线器15、断线挡块16、销钉17、拔线摆杆18、拔线扭簧19、挂线爪20、转轴21、挂线扭簧22、送线机壳23、销轴24、紧线座25、压线片26、压线弹簧27构成送线机构;转动螺杆29、前定位套30、后定位套31、离合器套32、棘轮33、棘爪34、空心螺塞35、滑动键36、旋转压簧37、前挡片38、后挡片39、挡片40、弹性卡圈41、连杆42、滑动挡块43及开关压簧44构成绕紧机构;由钳体45及钳柄46构成钳体部分;由连杆42、复位开关47及回位压簧48构成脱线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送线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所述送线机构外壳23的内孔与钳体45的外圆为间隙配合,送线机壳能在钳体上前后移动并靠滑动键36实行角向定位。捆扎丝28通过销轴24在压线弹簧27及压线片26的作用下使捆扎丝预紧,再通过断线器15、过线套14,然后使捆扎丝头吸在固线磁铁13上。当连杆42碰开滑动挡块43,弹性压头1复位后,在旋转压簧37弹力的推动下,送线机构的机壳23前移,由于拔线摆杆18的后爪卡入导板11的导槽12中,故在送线机构的机壳23前移时使摆杆18前爪把捆扎丝拔在挂线爪20上,机壳23继续前移将捆扎丝挂在勾头盒2的挂线槽缺口上,同时断线器15的动刀碰到断线挡块16上,将捆扎丝剪断,从而完成送线、挂线、断线三个程序。如图1、图4、图5、图6所示,勾线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所述勾线机构位于钳体前端,勾头盒2外圆与钳体45内孔为间隙配合,能相对转动,弹性压头1外圆与转动螺杆29内孔为间隙配合,能在轴向移动,勾线机构与转动螺杆29之间靠螺钉49联结,在勾头盒2的环形槽中内藏上勾头4及下勾头5,上下勾头外圆为齿轮结构,分别与传动齿轮7A及7B啮合,传动齿轮7A和7B的内孔与轴6为间隙配合,轴6固联在勾头盒2上,这样当弹性压头1轴向移动时,其上的上下齿条能分别带动传动齿轮7A和7B转动,同时传动齿轮7A和7B又带动上勾头4和下勾头5相向转动合拢;工作时,对准被捆扎部位,顶压弹性压头1,限动销9进入钳体45的键槽内并沿键槽后移,使转动螺杆29内孔中的回勾压簧10压缩,同时弹性压头1的下齿条带动上传动齿轮7A逆时针转动,上传动齿轮7A又同时带动上勾头4顺时针转动,此时上勾头4伸出,同样弹性压头1的上齿条带动下传动齿轮7B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勾头5逆时针转动,通过勾头盒2的环形槽将线推出,继续顶压弹性压头1时,上下勾头合拢。由于下勾头5的端头为空腔结构,在其口部的内侧有两处凸起挡块,而在上勾头4的头部对应位移有凸台及凹槽,头部还设有引导斜面,上勾头4的头部能向内进行弹性变形,当上勾头4插入下勾头5的空腔时,即可实现上下勾头在合拢时上勾头低头进入、合拢后抬头挂线程序。当顶压弹性压头1的外力取消后,在回勾弹簧10的作用下,弹性压头1的下齿条带动上传动齿轮7A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上勾头4回位(此时勾头已挂双线),弹性压头1的上齿条带动下传动齿轮7B逆时针转动并带动下勾头5回位,由于上勾头4尾部穿过下勾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钢筋捆扎钳,其特征在于它由勾线机构,送线机构,绕紧机构,钳体及脱线机构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弹性压头1、勾头盒2、勾头盒盖3、上勾头4、下勾头5、轴6、传动齿轮7、定位器8、限动销9及回勾压簧10构成勾线机构,导板11、固线磁铁13、过线套14、断线器15、断线挡块16、销钉17、拔线摆杆18、拔线扭簧19、挂线爪20、转轴21、挂线扭簧22、送线机壳23、销轴24、紧线座25、压线片26、压线弹簧27构成送线机构;转动螺杆29、前定位套30、后定位套31、离合器套32、棘轮33、棘爪34、空心螺塞35、滑动键36、旋转压簧37、前挡片38、后挡片39、挡片40、弹性卡圈41、连杆42、滑动挡块43及开关压簧44构成绕紧机构;由钳体45及钳柄46构成钳体部分;由连杆42、复位开关47及回位压簧48构成脱线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宋晓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