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膛维修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529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维修炉膛用吊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组装件,包括有顶框(1),四根立柱(2),座椅(3),抽屉式工具箱(4),踏板(5),照明系统(6),拉杆(7),传动钢索(8),两根座梁(9),磁性滚轮(10),轮杆(11),两根底梁(12),吊圈(13),固定板(14),两根底梁(12)固定在四根立柱(2)的下端部,踏板(5)固定在两根底梁(12)中间,顶框(1)固定在四根立柱(2)的上端部,两根座梁(9)固定在四根立柱(2)的中间偏下方,座椅(3)固定在两根座梁(9)的上面,座椅(3)的下面有抽屉式工具箱(4),座椅(3)的椅背固定在立柱(2)上,拉杆(7)固定在固定板(14)的中间部位,固定板(14)固定在立柱(2)上,拉杆(7)上固定有吊圈(13),传动钢索(8)穿过吊圈(13),并加以锁定,传动钢索(8)与炉顶的传动机构相连,磁性滚轮(10)装在轮杆(11)上,轮杆(11)固定在底梁(12)的端部,照明系统(6)固定在拉杆(7)的上端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炉膛维修用吊篮。众所周知,为确保热电厂及工业锅炉的正常运行,锅炉炉膛必须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以往炉膛维修时必须用钢管或毛竹或圆木及竹篱笆在炉膛内搭成一排排的脚手架,以便维修人员攀行。这种脚手架除了需用大量原料外(例如我公司热电厂在炉膛维修时就需用钢管80吨之多),还常因电焊和切割导致竹篱笆踏板易于着火,维修人员来不及撤出炉膛的惨祸隐患,而且维修人员在作业时上下攀行既不安全,劳动强度又过大。本技术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在炉膛修理时可沿炉膛壁升降的载入和载物的吊篮,以使维修人员站立或坐于其内对炉膛进行检查和维修。由于一般炉膛入孔较小(如本公司热电厂锅炉炉膛入孔为600×400mm),因而本技术设计成组装式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1.顶框 2.立柱 3.座椅 4.工具箱5.踏板 6.照明系统 7.拉杆 8.传动钢索9.座梁 10.磁性滚轮11.轮杆12.底梁图3为拉杆(7)的示意图13.吊圈14.固定板图4为吊圈(13)的示意图图5为顶框(1)的示意图图6为两只本技术吊篮的正视图15.平台图7为平台(15)的正视图1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吉元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