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2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外圈壁面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锅支脚设置在外环混气室的外圈壁面,这样设计后整体悬空不与灶具面板接触,减少了烹饪过程中锅支脚对灶具面板的磨损,锅支脚与灶具面板不接触,可以减少锅支脚向灶具面板的散热。

A Bur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rn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The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comprises an inner ring wall and an outer ring wall with concentric intervals, and a bottom wall connecting the inner ring wall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The inner ring wall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are covered with an outer ring fire cover. The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outer ring wall of the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pot support foo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ring wall of the outer ring air mixing chamber, so that the overall suspension after design is not in contact with the cooker panel, the wear of the cooker support foot on the cooker panel is reduced, and the cooker support foot is not in contact with the cooker panel, thereby reduc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from the cooker support foot to the cooker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家用燃气灶的燃气燃烧器包括混气室、火盖、引射管等,其中外火盖放置在混气室上,外火盖外侧架设有锅支架,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支架直接与灶具面板接触,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一方面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热能直接通过锅支架传递给了面板,既容易造成面板温度过高又造成这一部分热能的损失,而且锅支架直接与灶具面板接触,容易在烹饪过程中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锅支架底部对面板的磨损,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的锅支架进行优化;另外,燃烧器混气室也是灶具一个很重要的零部件,混气室的作用为混合气体,使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更加均匀;同时向内环供给二次空气,当前混气室一体式固定的结构不利于灶具的清洁,尤其是混气室内部和腰形孔内部,用户对混气室不易清洁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如专利号为ZL201420072885(公告号为CN203731411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器》、或是如专利号为ZL200610052382.8(公告号为CN1884911A)均披露了类似这样一种混气室,另外通过从混气室的腰形孔向内环供气以供给二次空气,但是对内环烟气的降低作用还很有限,也需要对混气室对内环的供气效果作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减少锅支脚底部对面板的磨损的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外圈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所述锅支脚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外环混气室外圈壁面的固定部以及由该固定部末端向上再向外延伸的自由端。锅支脚这样设计后整体悬空不与灶具面板接触,减少了烹饪过程中锅支脚对灶具面板的磨损,锅支脚与灶具面板不接触,可以减少锅支脚向灶具面板的散热。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盛液盘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围的内环混气室,所述的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均分别独立地设置在所述的盛液盘之上。将传统的混气室为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构成的分体结构,清洁时拿取外环混气室后,仅剩内环混气室和基本呈平面的盛液盘,清洁方便,同时,盛液盘有定向导液汤水的作用,以能有效防止汤水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变黑的现象,实现易清洁。所述外环混气室通过至少两个间隔的支撑脚支承在所述的盛液盘之上,外环混气室的底壁与盛液盘的间隙形成向所述内环混气室的外围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这样外环混气室被独立地支承起来,外环混气室的底部一圈均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补给给内环的空气量变大,有利于内环的充分燃烧,同时,因支撑脚支承外环混气室使得盛液盘和内环混气室相应地下沉,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内环混气室还要低,直接与二次进风通道处于同一平面,确保二次空气通过二次进风通道后正好正对内环火盖的出火孔,减少了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另外,汤水有定向导液至盛液盘的作用,实现易清洁,以能有效防止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变黑的现象。为了实现外环混气室与内环混气室的分体结构,所述盛液盘在对应所述支撑脚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脚的下端即支承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顶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外环混气室的设计好处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二次进风通道带斜度设计能强化对外界空气的抽吸作用,提高了供气速度;第二、二次进风通道内高外低的斜度设计对二次空气有定向导流作用,确保二次空气通过混气室后正好正对内环火盖的出火孔,减少了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第三、外环混气室底壁内高外低的结构设计具有集热作用,可以减少外环混气室内部向外的散热,使更多的热量加热空气;第四,混气室分体实现可移动,拆除外环混气室后只剩内环混气室,内环混气室由盛液盘构成,而外环混气室内高外低的斜度设计,对汤水有定向导液的作用,实现易清洁,以能有效防止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变黑的现象。为实现外环混气室的供气,可以直接采用管道连接燃气的方式,或是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方式,优选地,在所述的盛液盘之下还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在对应外环混气室的部位具有外环燃气通道,并且所述支撑脚中空,所述支撑脚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连通所述的外环混气室和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该支撑脚具有一物两用的作用,一方面起到支承外环混气室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外环燃气的供应通道。为实现内环混气室的供气,如同外环混气室的供气方式,可以直接采用管道连接燃气的方式,或是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方式,优选地,所述的基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中央燃气通道。为了实现中央燃气通道的燃气能够被分流,降低流速,实现内环火孔的稳焰效果,从加工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局部连接有筒形腔体,所述筒形腔体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并且所述筒形腔体的环形壁将所述中央燃气通道分隔成位于中心的中心腔室和围绕中心腔室的外周腔室,所述外周腔室即为所述内环混气室的一部分,所述筒形腔体的环形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二次进风通道相通连的进风口。同时,如果溢液进入出风口内也能经该空气补充通道后从进风口流出,对溢液有定向导液至盛液盘中的作用;外周腔室还能降低内环火孔的燃气流速,使内环火孔的动压在内环混气室中变为静压,实现稳焰以加大燃烧能力,进而达到总体燃烧充分的目的。为了补给给内环火盖燃气,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同心的环状外壁面和环状内壁面,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供所述中央燃气通道的燃气通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的外壁面与所述的内壁面之间通过连接段连接。为了补给给内环火盖空气,所述内环火盖上覆盖有盖板,覆盖住所述内环火盖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的环形间隙,所述盖板的顶部中央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内环火盖的内壁面所围成的中空部位与所述筒形腔体的中空部位形成上下贯通并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相连通的空气补充通道。为了防止点火针和热电偶受到外部风的干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外侧具有用于安装点火针的半封闭槽,所述盛液盘对应于所述半封闭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点火孔,所述盘体于所述点火孔的一侧开设有与热电偶相对应的保火孔。点火孔用来保证点火针正常点火,保火孔用来防止热电偶上的火焰熄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锅支脚设置在外环混气室的外圈壁面,这样设计后整体悬空不与灶具面板接触,减少了烹饪过程中锅支脚对灶具面板的磨损,锅支脚与灶具面板不接触,可以减少锅支脚向灶具面板的散热;另外,混气室为外环混气室和盛液盘构成的内环混气室的分体结构,同时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之间的间隙还构成补给给内环的二次进风通道,在实现可移动、易清洁的特点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对内环的供气效果,其中,若二次进风通道的内高外低的斜度设计还能对二次空气有定向导流作用,确保二次空气通过混气室后正好正对内环火盖的出火孔,减少了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外环混气室底壁内高外低的结构设计具有集热作用,可以减少外环混气室内部向外的散热,使更多的热量加热空气,混气室分体实现可移动,拆除外环混气室后只剩内环混气室,实现易清洁。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1),所述外环混气室(1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的底壁(113),所述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1)的外圈壁面(1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1),所述外环混气室(1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的底壁(113),所述内圈壁面(111)和外圈壁面(1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1)的外圈壁面(1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脚(3)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外环混气室(11)外圈壁面(112)的固定部(31)以及由该固定部(31)末端向上再向外延伸的自由端(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盛液盘(12)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11)内围的内环混气室(120),所述的外环混气室(11)和内环混气室(120)均分别独立地设置在所述的盛液盘(12)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1)通过至少两个间隔的支撑脚(10)支承在所述的盛液盘(12)之上,外环混气室(11)的底壁与盛液盘(12)的间隙形成向所述内环混气室(120)的外围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12)在对应所述支撑脚(10)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122),所述支撑脚(10)的下端即支承在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孔壁顶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1)的底壁(113)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盛液盘(12)之下还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在对应外环混气室(11)的部位具有外环燃气通道(62),并且所述支撑脚(10)中空,所述支撑脚(10)的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胡斌邵海忠吴丽波郑军妹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