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80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及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固定支架与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及第二丝网和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防落物框架内,第一和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并均与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丝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能够将重物进行拦截,从而完成重物的高空阻截,保证了下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坠落重物将顶板刺穿,避免顶板受损和遭到击穿,大大延长了顶板的使用寿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目前,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着一类高空坠物的安全问题,而一般的防落物顶板,在重物落在其上时,容易发生刺穿或者重物将防落物顶板击穿的情况,造成防落物顶板的损坏,如果不及时维修,则损坏的防落物顶板将无法防止物品坠落,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所以需要经常维修,维修成本高,而且耽误工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能够将重物进行拦截,从而完成重物的高空阻截,保证了下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坠落重物将顶板刺穿,避免顶板受损和遭到击穿,大大延长了顶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能够将重物进行拦截,从而完成重物的高空阻截,保证了下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坠落重物将顶板刺穿,避免顶板受损和遭到击穿,大大延长了顶板的使用寿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特点是,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所述防落物框架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网、所述第二丝网和所述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所述防落物框架内,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均与所述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所述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较佳地,所述防落物框架包括上框架、左竖杆、左横杆、右竖杆、右横杆、左底架、右底架、后侧板和前侧架,所述后侧板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后端的下方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前端开口,所述前侧架位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端的前方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端相连接从而封住所述开口,所述左底架和所述右底架左右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下方,所述左底架的两端和所述右底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左竖杆位于所述左底架和所述上框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底架和所述上框架,所述左横杆横向穿设并连接所述左竖杆,所述左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右竖杆位于所述右底架和所述上框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右底架和所述上框架,所述右横杆横向穿设并连接所述右竖杆,所述右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丝网位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前侧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前侧架,所述第二丝网位于所述左底架、所述前侧架、所述右底架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底架、所述前侧架、所述右底架和所述后侧板。更佳地,所述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还包括卷筒架、第一卷筒、拉绳和弹性件,所述卷筒架安设在所述前侧架内,所述第一卷筒位于所述前侧架内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卷筒架上,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后侧板且另一端穿设所述前侧架并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卷筒架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卷筒架用于趋向于使所述拉绳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较佳地,所述固定支架为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穿设并连接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后端,所述弧形支架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更佳地,所述弧形支架竖向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包括连接块和墙体固定螺钉,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墙体固定螺钉穿设在所述连接块中。较佳地,所述承重缓冲支架包括上外套、上回弹体、内杆、下外套和下回弹体,所述上回弹体位于所述上外套中,所述下回弹体位于所述下外套中,所述内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可移动插设在所述上外套和所述下外套中并分别抵靠所述上回弹体和所述下回弹体,所述上外套连接所述第一丝网,所述下外套连接所述第二丝网。更佳地,所述承重缓冲支架还包括第一上吊环,所述第一上吊环设置在所述上外套的外侧面,所述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还包括第二上吊环和上连接拉索,所述第二上吊环设置在所述防落物框架内并与所述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二上吊环通过所述上连接拉索连接所述第一上吊环,所述第一丝网连接所述上连接拉索。更佳地,所述承重缓冲支架还包括第一下吊环,所述第一下吊环设置在所述下外套的外侧面,所述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还包括第二下吊环和下连接拉索,所述第二下吊环设置在所述防落物框架内并与所述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二下吊环通过所述下连接拉索连接所述第一下吊环,所述第二丝网连接所述下连接拉索。较佳地,所述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还包括第二卷筒、吊线和第二墙体固定件,所述第二墙体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的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前端上,所述吊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墙体固定件,所述吊线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筒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本技术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防落物框架具有前端和后端,固定支架与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第一丝网、第二丝网和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防落物框架内,第一和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和第二丝网均与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丝网,因此,其能够将重物进行拦截,从而完成重物的高空阻截,保证了下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坠落重物将顶板刺穿,避免顶板受损和遭到击穿,大大延长了顶板的使用寿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防落物框架具有前端和后端,固定支架与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第一丝网、第二丝网和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防落物框架内,第一和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和第二丝网均与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丝网,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和承重缓冲支架的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所述防落物框架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网、所述第二丝网和所述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所述防落物框架内,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均与所述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所述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落物框架、第一丝网、第二丝网、承重缓冲支架、固定支架和第一墙体固定件,所述防落物框架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的防落物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固定件用于与建筑物的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网、所述第二丝网和所述承重缓冲支架均位于所述防落物框架内,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均与所述防落物框架相连接,所述承重缓冲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网和所述第二丝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落物框架包括上框架、左竖杆、左横杆、右竖杆、右横杆、左底架、右底架、后侧板和前侧架,所述后侧板位于所述上框架的后端的下方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上框架的前端开口,所述前侧架位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端的前方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端相连接从而封住所述开口,所述左底架和所述右底架左右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下方,所述左底架的两端和所述右底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左竖杆位于所述左底架和所述上框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底架和所述上框架,所述左横杆横向穿设并连接所述左竖杆,所述左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右竖杆位于所述右底架和所述上框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右底架和所述上框架,所述右横杆横向穿设并连接所述右竖杆,所述右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前侧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丝网位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前侧架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前侧架,所述第二丝网位于所述左底架、所述前侧架、所述右底架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底架、所述前侧架、所述右底架和所述后侧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防落物顶板还包括卷筒架、第一卷筒、拉绳和弹性件,所述卷筒架安设在所述前侧架内,所述第一卷筒位于所述前侧架内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卷筒架上,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后侧板且另一端穿设所述前侧架并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所述弹性件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郎新川唐凯刘涛王磊毛辉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