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72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一第一固定架、一第二固定架与一移动套件,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均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而第二固定架可插设于第一固定架中并将结合后的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设置在鹰架的支撑柱上,移动套件置放于第二固定架及第一固定架两加强肋间隙中并于其中移动。借此,使用者可将绑在身上绳索的另一端通过一挂勾扣持于移动套件上进行移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在构筑建筑物时,一般是在建筑物本体周围架设置鹰架,该鹰架的功能在于使得建筑工人可以方便的在建筑物本体架构中进行施工,但是,在工人于鹰架上移动时,很有可能因为不慎而坠落,倘若工人位处的鹰架高度甚高,当工人由鹰架坠落则常常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因此在高空鹰架上工作的建筑工人,多半会在身上绑有一条安全绳索,绳索的另一端绑在鹰架的支撑柱上,借助这项防范措施使得当工人不慎由鹰架坠落时,安全绳索会将其拉持以免坠地情况的发生。然而,由于绳索固定于鹰架支撑柱的该端无法移动,因而会限制建筑工人在鹰架上所能移动的空间,当工人要移动到距离绳索所绑持的鹰架支撑柱较远的地方时,通常要先将绳索由鹰架支撑柱处解开松脱,移动到欲施工场所的附近,在将绳索绑在该处附近的鹰架支撑柱上,这样便会造成许多的不便之处,也因为如此,建筑工人为了避免麻烦,通常不会设置安全绳索,以至于建筑工地的工人坠地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它方便架设、组装,且工人可以自由移动而不受限制,并可避免不慎坠地的建筑意外事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一第一固定架、一第二固定架与一移动套件,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均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而第二固定架可插设于第一固定架的两端中并将结合后的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设置在鹰架的支撑柱上,移动套件则可置放于第二固定架及第一固定架两加强肋间隙中并于其中移动。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绑在身上绳索的另一端借助一挂勾扣持于移动套件上进行移动,因此施工操作可不受空间限制,且安全可靠而根本上避免高空坠地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本技术的结构强固而不变形,因而可以承受极大的重量。为能更加清楚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加强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现请参看图1和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0、第二固定架20与移动套件30,第一固定架10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11,两加强肋11间形成有间隙12。在第一固定架10形成有间隙12侧的另一侧面上焊固有一扣锁件13。而第二固定架20也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的处同样形成有两加强肋21且两加强肋21之间同样形成有间隙22,组装时,第二固定架20可插设于第一固定架10一端中,并使两者的间隙12、22相互重合。移动套件30可置放于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两加强肋21、11的间隙22、12中,其结构为一柱体330,柱体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顶持部331,另一端则形成有穿孔332,穿孔332与顶持部331之间套设有垫片333及设置其中具有滚珠335的环片334,而穿孔332中穿设有扣环336,而移动件30则将顶持部331、垫片333及环片334穿设入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中,且移动件的柱体330由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的间隙22、12中穿出,以使得扣环336外露于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之外。现请参看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固定架20的加强肋21可以弯折成较厚的结构以增强其结构强度。现请参看图4,如图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在搭设鹰架时,借助第一固定架10上的扣锁件13将结合好的第二固定架20与第一固定架10锁固扣持于鹰架40的支撑柱41上,然后将移动件30穿入第二固定架20与第一固定架10之中,第二固定架20或第一固定架10位于最外两端设置外端封闭,使用者在活动时,首先将绳索42的一端绑固于身上,另一端则绑固于一活动扣件43上,再将该活动扣件43扣持于移动件30的扣环336上。当使用者在鹰架40上移动时,活动扣件43便会拉持扣环336使移动件30在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的间隙22、12间移动,且由于具有滚珠335的环片334的结构,移动件30可方便地于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10间隙22、32之间移动。现请参看图5,如图所示,本技术也可使用于钢骨50建筑结构上,只要第二固定架20及第一固定架20按架设于鹰架40上的方式架设于设置在钢骨50上的支撑柱51上即可。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强固,不会产生变形,因此可以承受极大的重量。由于本技术的设计,使得建筑工人可以方便使用与移动而不会有因为觉得麻烦而未装设有安全防护装置,发生由高空坠地的建筑危安事件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固定架,它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且第一固定架形成有间隙侧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扣锁件;一第二固定架,它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且该第二固定架插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中;一移动套件,置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两加强肋间隙中,其结构为一柱体,柱体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顶持部,另一端则形成有穿孔,穿孔中穿设有扣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件穿孔与顶持部之间套设有垫片及设置其中具有滚珠的环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地高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部、垫片及环片穿设入第二固定架中。专利摘要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一第一固定架、一第二固定架与一移动套件,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均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而第二固定架可插设于第一固定架中并将结合后的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设置在鹰架的支撑柱上,移动套件置放于第二固定架及第一固定架两加强肋间隙中并于其中移动。借此,使用者可将绑在身上绳索的另一端通过一挂勾扣持于移动套件上进行移动。文档编号E04G21/32GK2455844SQ0026847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赖永和 申请人:吉泰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固定架,它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且第一固定架形成有间隙侧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扣锁件;一第二固定架,它由一金属片体向内弯折而成,其弯折边处形成有两加强肋,两加强肋间形成有间隙,且该第二固定架插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中;一移动套件,置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两加强肋间隙中,其结构为一柱体,柱体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顶持部,另一端则形成有穿孔,穿孔中穿设有扣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吉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