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主体施工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建筑主体第一层施工开始时,首先在建筑主体的外围固定斜撑防护架,该斜撑防护架由数个单片式防护架串接为环绕建筑物的封闭结构,单片式防护架高于作业面,并与建筑主体成不超过30°的夹角,每个单片式防护架由斜撑杆(1)、连接件(2)及安全网(3)组成,相互平行并有一定间距的斜撑杆(1)用相互平行的连接件(2)连接固定,再在上面铺装上安全网(3),单片式防护架的中上部通过内拉杆件(4)与第一层的撑模钢管架(5)连接,底部固定在楼板(10)上; B.当建筑主体第二层的楼板完成混凝土浇注后,首先在第二层的楼板上沿建筑周边3.6米以内的间距固定挑出杆件(12),挑出杆件(12)一端向建筑物外伸出不超过1米,再在挑出杆件(12)上系上安全网(9),安全网(9)下端绳系在第一层室内楼板(10)上固定,将已经完成施工的主体结构部分严密围住,取下第一层的内拉杆件(4),平行上移所有的单片式防护架一个楼层的高度并固定底部,内拉杆件(4)一端连接在单片式防护架中上部,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层的撑模钢管架(5)上; C.当建筑主体第三层的楼板完成混凝土浇注后,首先在第三层的楼板(10)上沿建筑周边3.6米以内的间距固定挑出杆件(12),挑出杆件(12)一端向建筑物外伸出不超过1米,再在挑出杆件(12)上系上安全网(9),安全网(9)下端绳系在第二层室内楼板(10)上固定,将已经完成施工的主体结构部分严密围住,取下第二层的内拉杆件(4),平行上移所有的单片式防护架一个楼层的高度并固定底部,内拉杆件(4)一端连接在单片式防护架中上部,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层的撑模钢管架(5)上,以此类推,直到整个建筑主体施工完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施工防护方法,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帮助现场施工人员克服临边操作时的高空恐惧心理,并防止人或者物体从高处坠落而造成安全事故,都要求对建筑主体采取一定的防护方法,使建筑主体施工现场形成一个四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目前的是在建筑主体周围的地面上安放木板,并在木板上用钢管和扣件搭设成落地式单(双)排脚手架,并通过水平连墙杆件与建筑物相连,再在脚手架的外围铺装上一层安全网,当在建的建筑物升高时,在原来脚手架的基础上需不断用钢管和扣件往上搭接,使防护架始终高于施工工作面。但这种脚手架一般不能超过30米,当建筑主体超过30米时,需在建筑物上安装钢牛腿,再在钢牛腿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搭设,即高于30米高的建筑只能分段搭设。施工完成后,再从上往下拆防护架(网)。该方法所用钢材多,工人高空搭拆脚手架的安全风险大,费时费力。另外一种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该脚手架以定型的钢结构件为基本受力结构,再在其上用钢管扣件搭设双排防护架,一般高度为15米左右,通过电动或液压提升结构,随建筑主体的升高,逐层向上提升,完成对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康华,
申请(专利权)人:姚康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